个人信息
-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许多框架性的要求。此后,各类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化文件不断出台,且呈加速趋势。本文在对数据、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数据相关立法和标准化的现状,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
数据个人信息安全
概念区分数据、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等概念有何异同?根据《数据安全法》,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安全是指通 -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许多框架性的要求。此后,各类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化文件不断出台,且呈加速趋势。本文在对数据、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数据相关立法和标准化的现状,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
数据个人信息安全
概念区分数据、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等概念有何异同?根据《数据安全法》,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安全是指通 -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表决!11月1日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8月2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这部专门法律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和跨境提供的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等内容。本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针对
个人信息目的本法 -
法律应当为“大数据杀熟”踩刹车
法律应当为“大数据杀熟”踩刹车专家建议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作为拥有“订酒店8.5折起”等特权的钻石贵宾客户,胡女士在携程App上预定豪华湖景大床房时,却要花比别的旅客贵一倍的价钱。发现这一情况的胡女士认为,携程存在“大数据杀熟”的侵权行为,将其诉至法院。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胡女士诉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侵权纠纷一案,并当庭宣判,判决被告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赔偿原告胡女士投诉后携程未完全赔付的差价243.3
数据消费者个人信息 -
从法治视角看高校个人信息保护(上)
编者按法律法规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抓手,随着近日国家《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两项法案提交二审,我国将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数据治理建议,我们将分两期进行刊载,本期总结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与内涵以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下期将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治理的常见问题、法律责任和治理建议等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越来越容易。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日益显现。在利益驱动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法律
个人信息信息自然人 -
从法治视角看高校个人信息保护(下)
编者按法律法规是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抓手,随着近日国家《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两项法案提交二审,我国将建立更加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数据治理建议,我们分两期刊载,上期总结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与内涵以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本期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治理的常见问题、法律责任和治理建议等进行分析。
个人信息数据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之数据治理的几个常见问题目前,各个学校基本都已完成基础平台的建设,校内各个业务系统都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登录方式,采用统一身 -
Keep等129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针对Keep等129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1日发布了相关通报。通报称,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组织对运动健身、新闻资讯、网络直播、应用商店、女性健康等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有关情
个人信息情况互联网 -
乐安全、招贷等84款APP被通报了!当心啊!
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组织对安全管理、网络借贷等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安全管理类App情况二、网络借贷类App情况原标题:乐安全、招贷等84款APP被通报了!当心啊!
乐安个人信息互联网 -
腾讯手机管家等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
近期,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现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组织对安全管理、网络借贷等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部分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安全管理类App情况二、网络借贷类App情况三、工作要求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相关App运营者应当于本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
个人信息腾讯互联网 -
四部门发布规定规范手机应用程序信息收集范围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各类应用程序迅速普及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大量APP通过捆绑功能服务一揽子索取个人信息授权
个人信息互联网应用程序 -
代表委员热议:谁来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恶意骚扰、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活动频发在近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话题一直受到热议。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电信诈骗、恶意骚扰、网络暴力等现象,仍在严重危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她表示,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虽在不断完善,但相对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立法:有法可循,有“罚”可
个人信息未成年人信息 -
App违规采集个人信息 用户网络社交关系应视场景保护
对用户网络社交关系应视场景保护□ 刘书涵自去年起,接连有几起涉及App采集个人信息是否侵害用户隐私及个人信息权益的案件,如微信读书案、抖音案、微视案等,目前法院已对这几起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相关案件频发,也是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问题日渐突出,以及广大网络用户权益意识增强在司法领域中的反映。综观这几起案件可以发现,都涉及到“社交关系”问题,“社交关系”是否属于隐私抑或个人信息?当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用户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都是社会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
关系个人信息社交 -
警惕窃取个人信息诈骗陷阱(以案说法)
【案情】日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端掉了一个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涉案团伙。该案主要涉案嫌疑人杨某依托其公司的20余名员工通过海量拨打电话,以免费赠送保暖衣裤为由选择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许多老人在获知有实用的赠品之后,按杨某要求留下了相关个人信息及健康状况。杨某通过数据分析,将有疾病、亚健康状态的老年人进行分类登记。后期,杨某等利用手中收集到的老年人个人健康信息对老人进行“量身定制的健康咨询服务”,根据事先策划好的固定剧本,冒充“健康咨询师
个人信息老年人杨某 -
没购物却收到“到付”快递?拆开发现是骗局
新华社成都12月29日电(记者张海磊 冯松龄)近日,新华社“全民拍”栏目接到多个报料: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
快递个人信息外包
记者对此线索追踪发现,这种快递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业内人士和专家提醒,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同时呼吁尽快建立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40元到付快递打开却是假镀金戒指
近日,家在广州的袁女士在公司收到一个圆通到付的快递,到付款40元。 -
“还是孩子”不再是免罪金牌!刑法修正案拟对12-14岁未成年人负刑责范围进行调整
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发言人在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于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多部法律案将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针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规定?“人脸识别”如何立法规范?反食品浪费法将盯紧哪些问题?2021年全国人大有哪些重点立法工作?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就一系列问题作出回应。刑法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将如何规定?岳仲明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1
个人信息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
太可怕了!40元可买十万条简历 具体发生了什么?
【40元可买十万条简历】被圆通快递内鬼泄露的四十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只是庞大信息贩卖江湖的冰山一角。11月1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独家报道了圆通多位“内鬼”有偿租借员工账号,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事,引起大众对于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重视。贝壳财经报道,在由邯郸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联合邯郸市永年区公安局成立的专案组近期侦办的一起部督案件中,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事实
圆通信息个人信息 -
新买的手机为什么收不到验证码?全国330多万台老年机被内外勾结植入木马!70余人获刑
新昌检察从2019年3月开始,童某在网上做“兼职”。短短5个月时间,他利用非法购买的60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薅羊毛”,赚了7万余元。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个人信息竟来自于老年人的手机,数百万台老年人手机中“病毒”后被非法控制。近日,一条以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为犯罪手段的黑灰产业链70余名涉案人员被浙江新昌县法院判处刑罚。刚买的老年机却收不到验证码去年8月,绍兴市新昌县的小朱给外婆买了一台老年机。他在网上营业厅给手机换套餐时,发现接收不
验证码老年个人信息 -
太可怕了!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 具体是什么?
大面积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近些年屡见不鲜,其原因无外乎黑客破解以及企业“内鬼”这两大方面。近日,警方破获一起快递公司信息泄露案件,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大量的个人重要信息被非法转卖,客气的是用户个人敏感信息就值1元钱不到。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作案手法非常简单,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如此简单粗暴的作案手段令
圆通个人信息内鬼 -
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 如此简单粗暴的作案手段令人惊叹
大面积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近些年屡见不鲜,其原因无外乎黑客破解以及企业“内鬼”这两大方面。近日,警方破获一起快递公司信息泄露案件,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大量的个人重要信息被非法转卖,客气的是用户个人敏感信息就值1元钱不到。圆通内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作案手法非常简单,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如此简单粗暴的作案手段令
圆通个人信息内鬼 -
圆通内鬼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如何起作用?
数据化时代,大家一方面欣喜于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智能,另外一方面同样在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各种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人们的担心甚至已经在逐步超过“欣喜”,平台、机构信息泄露的事件,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17日,圆通速递公司回应称,其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勾结,致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尽管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但这起事件又给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敲响了警钟,而对于这起事件的看法,以及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看法,还是挺耐人寻味。17日早间,圆通速递在官方微博发文称:公司注意
圆通个人信息信息 -
圆通内鬼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信息泄露频发 平台监管太过宽容吗?
数据化时代,大家一方面欣喜于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智能,另外一方面同样在担心个人信息的泄露。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各种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人们的担心甚至已经在逐步超过“欣喜”,平台、机构信息泄露的事件,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17日,圆通速递公司回应称,其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勾结,致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尽管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但这起事件又给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敲响了警钟,而对于这起事件的看法,以及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看法,还是挺耐人寻味。17日早间,圆通速递在官方微博发文称:公司注意
圆通个人信息信息 -
当你的脸变成 一串“密码”之后……
视觉中国供图不少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表示担忧,主要认为其有照片泄露的风险。照片泄露就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锅”吗?面对泄露风险,我们要如何应对?伴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其争议始终存在。先是有因不接受动物园将入园方式改成“刷脸”,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而后又发生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遇到“不刷脸不让进小区”的情况,对此,劳东燕认为在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并无必要,并且不经同意收集人脸数据也违反了现行的法律规定,经协商,街道最终同意业主出入小区可以自愿选择门禁卡、手机或人脸识
技术照片个人信息 -
两元就能买上千张照片 人脸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
的人照片个人信息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那么“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安全吗?
嫌疑人“A -
【重磅】工信部提醒及时设置SIM卡密码 丢失手机后第一时间挂失
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了众多人出门必带的一件物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交通出行、消费付款、通信联系等功能,甚至不必带上钱包,但伴随而来的就是手机丢失后的风险,比如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不少APP都是手机直接绑定,一旦手机丢失可能会带来不少金钱的损失。最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醒广大用户及时设置SIM卡密码,在丢失手机后应第一时间挂失,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此前有报道称,不法分子偷盗个人手机后,在某政务APP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进而申请网贷消费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的情况。此外,工信部还要求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国内电信运营商
手机用户个人信息 -
工信部提醒及时设置SIM卡密码,丢失手机后第一时间挂失
IT之家10月19日消息 工信部发布,近日,有舆论报道反映,不法分子偷盗个人手机后,在某政务 APP 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进而申请网贷消费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的情况。该文章通过互联网大量转发,引发网民对手机个人信息保护和财产安全的担忧。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组织核查处理,于 10 月 12 日约谈了涉事电信企业相关负责人。据了解,用户手机被盗后未及时挂失电话卡,给不法分子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不法分子通过 “手机号 + 验证码”弱验证方式获取某政务 APP 中用户身份证号等个人重要信息,利用用
用户个人信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