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考复习 > 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

2019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这些变化你注意了吗

2020-09-11 06:15:02复习方法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经发布,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纲领和风向标。《考试说明》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让小编先带大家梳理一下。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生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二、题型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三、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经发布,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纲领和风向标。《考试说明》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让小编先带大家梳理一下。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生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右。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用,5题左右;写作,1题。全卷共22题左右。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曲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

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5)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2019高考语文考纲已经为大家梳理完了,那么相较之前考高语文的考察形式,今年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这些考纲的变化又传递出了哪些信号?跟随小编耐心看一下。

  四大变化

  1. 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这一变化将“文化素质”具体化,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是对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思想上的规定,决定了命题的方向;“科学文化素质”强调了文化素质的科学性,原因在于文化中亦有糟粕,此变化充分强调了高考要关注先进文化,关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2. 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这一变化会让语文试卷的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在本质内涵上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和以新闻为核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具有时政性的基本特征,而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本质内涵上都属于文学作品,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助于考生在解题时呈现出思维上的连贯性。

  3. 题型示例中去掉了实用类文本阅读《下笔不觉师造化》和以“阅读危机”为核心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变化目的在于让高考试题在题型组成上更加趋于合理,突出试题的变化性。

  4. 题型示例中增添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018年全国卷Ⅰ的关于“通信安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Ⅰ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运营方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年 全国卷Ⅲ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全国卷Ⅰ语言文字应用成语病句连贯、2018年 全国卷Ⅲ的语言得体,以及2018全国卷Ⅰ和 全国卷Ⅱ的作文。这些变化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变革的成果和结晶,展现出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创新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热点。

  三年考纲变化历程

  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在201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让考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为以后有效指导高考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国家意志的命题思维,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促使教育公平,做到有效测评的命题思想。这样的变化将会进一步引导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回顾近三年(2017—2019)的考纲变化历程,先是取消了以往的选考内容,全部改为必考,这就意味着语文考试在时间不变的状况下要完成更多的试题,增加了考试难度。基于这一点,命题人为了降低难度,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试题,在命题形式和题目数量上作了适当调整,即压缩了主观题的数量,增加了客观题的分值。总体而论,三年考纲有以下变化:

  1规范了各种概念术语

  以前考纲将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归为“现代文阅读”,修改后的考纲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统称为现代文阅读。就本质来看,现代文是针对古文而提出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小说、传记、散文、新闻等均属于现代文的概念范畴,以往考纲所说的现代文仅仅是指论述类文本阅读,显然是不科学、不规范的。修改后的考纲在概念上做了进一步明确,更为科学,为备考指明了方向。

  2充分明确了考查要求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说明中,明确指出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重要观点,这样的语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文本的选材范围,考查的基本要求,以及阅读文本应注重的基本方法,让考查方式和考试命题有章可循,充分体现了考纲在指导命题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适当增添了考试内容

  阅读整个考纲,我们发现,考纲在微观上呈现出以下几点变化:

  ①现代文阅读部分增添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②古诗文阅读部分增添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由以往的“筛选文中信息”变为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③“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增添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考点;

  ④“实用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⑤“文学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同时也指出了阅读的基本策略,即“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有意调整了表述顺序

  对于个别考点,考纲做了表述顺序上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原来位于“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表达应用类,调整后位于“语言文字应用”之“表达应用”的最后一个考点;

  ②“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

  对于考纲而言,平白无故的调整顺序是没有理由的。这样的调整旨在说明命题人试图强调某些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在变化中让师生明确某些考点的存在。回顾近年来的课标卷语文试题,对于新闻、标点的考查从未涉及,所以变化中的考点应引起重视。

  5合并压缩了部分考点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将以往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个考点合并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②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两个考点合并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没有较多变化,只是在题目数量和分值上加了“约”“或”而已,属于规范性和命题技术上的调整。

  2018年高考课标卷试题的变化

  有效备考有两个维度,一是当年的考纲变化,二是上年度的考题变化。回顾2018年课标卷考题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1.试卷的结构有所调整。从整个布局来看,选择题的分值减少,主观题数量增加,在试卷字数增加的状况下,无疑增加了难度。

  2.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归到了对小说的考查,主观性试题旨在打破常规。如考查了人物心理和幽默手法的运用,难度还是稍有增加。

  3.名句默写出现了隔空填写,分值回归到以往的6分。

  4.语言文字应用趋向综合,将连贯、成语、病句融为一道试题,并且以语段的形式出现。

  5.增加了对应用文的考查,出现了诸如对“启事”等的主观性修改。

  6.增加了对仿写句子等传统题型的考查。

  7.作文改变了时兴的“任务驱动作文”占绝对主流的形式,加强了对考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成功教育HtTp://Www.succedu.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