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都有哪些“秘诀”
校的录取政策及目标中的大学最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等等。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在的省采取哪种填报志愿的形式。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填报志愿采取三种形式:考前填报志愿;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估分填报志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以2004年情况来看,采取第一种形式的省市有5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吉林
既然填报志愿是高考成功的重要环节,而家长又相对能发挥优势,那么具体要掌握哪些“秘诀”呢?
1.充分把握信息
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前要充分把握有关信息,包括国家当年关于高考的政策、有关高
校的录取政策及目标中的大学最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等等。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在的省采取哪种填报志愿的形式。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填报志愿采取三种形式:考前填报志愿;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估分填报志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
以2004年情况来看,采取第一种形式的省市有5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吉林。填报工作都在5月进行,上海在上旬,吉林在下旬,其余三省市均在中旬。考前填报志愿主要以考生平时成绩为依据,并适当地考虑最近时期的心态。这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对孩子高考会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很难保证考前估计的成绩和考试成绩完全一致,很多因素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家长要帮助孩子比较准确、科学地对自己的实力作出预估。
采取第二种形式的省市有16个:广西、新疆、河北、贵州、黑龙江、湖南、山西、福建、云南、陕西、湖北、天津、西藏、安徽、江西、甘肃。这些地区的考生家长关键要协助孩子把考分评估准确,估分能力的高低对填报志愿准确与否起着很大的作用。
采取第三种形式的省市有10个:浙江、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辽宁、海南、四川、青海、宁夏。这些地区考生家长的作用在于指导孩子准确地按照自己的分数报考相应的大学及专业,力求避免填报志愿“扎堆儿”的现象。
有人以为先知道分数再报考学校简直“十拿九稳”,而事实上,每个考生除了自己的分数,对于某校某专业会有多少人报考几乎一无所知。根据经验,这种报志愿形式对考生最大的不利在于志愿扎堆、相互残杀,造成高分落榜。
例如某校某专业历年提档线都在560分左右,凡是考分在560以上的考生估计填报该专业没有问题。本来这个专业在本地区招20人,报名的却高达200人,那么将有90%高出原提档线的考生被淘汰,该专业当年的提档线也大大的提高了。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相关的媒体、报刊、书籍、宣传材料,来了解拟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在本省招收的名额及录取政策,特别是第一志愿学校及其专业,必要时还可以与该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直接对话。很多北京以外的考生想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可能自己的实力也相当强,但是这些大学分配在各省拟录的名额是有限的,这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
除了对国家高考政策的了解、对高校的了解,家长还需要了解孩子所在中学的情况。国家的高考政策基本是稳定的,但也会逐年稳中有进、稳中有改,这就要随时注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
此外,家长对填报志愿的程序也要了解清楚,到时可以指导孩子,而且事先对此有充分考虑,孩子填报志愿时才不至于糊里糊涂。
各高校按录取的先后顺序分为四批。首先一批是提前录取院校,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和少数经批准的其他院校。第一批录取院校即“一类大本”,或称重点院校,包括全国重点院校,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和经过教育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第一批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是“二类大本”,即非重点本科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指专科录取学校和一些本科院校办的专科专业。
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录取院校中,考生均可按顺序填报三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填五个专业。
有关填报志愿的原则,不少家长比较看重孩子考试的具体成绩,其实考题容易大家分都高,考题难大家分都低,所以更重要的参考应是孩子在本校以及本地区的分数排名。
一般说来,如果一模和二模发挥正常,根据它们的平均分数即可大体估出孩子的实力。这两次考试在本校的排名和在本市、本省的排名是填报志愿时非常重要的依据。
例如,某考生一模二模的成绩均在本年级1000人中排前100名,一模是全年级第85名,二模是全年级第74名,这样他的成绩就在全校高考总人数的前10%之内。如果该校近三年来排名在前15%的考生都能考上重点大学,即第一批录取的大学,那该生第一志愿报考重点大学在一般情况下是有把握的。
如果一个考生两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在学校里均排在前20%,位置比较稳定,而该校近三年来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均在前15%以内,那么这个考生考取重点大学的把握就相对小一些。如果选择普通大本学校的较好专业,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也不浪费考试时可能获得的高分。
2.帮孩子出主意家长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供孩子参考。
比如,家长可以按照志愿表上的有关顺序,提前拟出两个以上的填报方案。每个方案
都可能有利有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么,怎样充分扬长避短需要家长有充分的考虑。家长事前拟出方案只是给孩子一个参考,并非不允许孩子再提方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有比较,才能择优。
3.让孩子作决定
填报志愿的最终决定权最好交给孩子。
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是由家长说了算,拟定一个方案让孩子誊抄到正式表格上。孩子很少发表意见,就算发表意见也不被家长接受,这样往往会使方案的优化性降低。毕竟要去念书的是孩子,他的兴趣、他的实力,还是自己最了解。如果家长武断地让孩子执行自己的意见,往往会造成一些偏差,甚至后悔莫及。孩子埋怨一辈子,家长心亏一辈子。
家长和孩子讨论填报志愿时,我建议双方一定要做到人格平等,大人不要以辈份压人。引导孩子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讨论、充分沟通,才能使主观愿望最大程度地接近客观情况,也使最终方案获得孩子的由衷认可。即使由于偶然因素,孩子没考上第一志愿,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毕竟是自己的意愿。
总之,充分发扬民主,又不放弃指导和引导,最后的决定权留给孩子。
相关推荐:
高考备考策略汇总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成功教育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