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加工——高考语文阅读的基本解答方式
打个比方,在语文试卷这张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都在求变,变化有大有小,但都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本质并没有变化,也不会变化,因为这是被高考的环境、条件和任务所决定的。
打个比方,在语文试卷这张餐桌上,摆放着各种样式的馒头: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长的、扁的……但无论何种样式,本质都是面粉蒸制的食品。语文学科有四个环节:听、说、读、写。高考语文是笔答考试,不考查“听”和“说”,只考查“读”和“写”——即阅读和写作。
高考阅读类试题的本质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其一,高考试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本质特征都必然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交织的。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其二,无论解答何种题目,根本原则就是将交织在一起的两类信息——“答案信息”和“干扰信息”——分割开,聚焦答案信息。
这一本质不会改变,解答高考语文阅读类题目的基本方式也就很明确——聚焦。具体说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对题目给出的文字材料“检索·加工”。
阅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归纳。平时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就是在归纳。归纳也是“检索·加工”,是一种自发、散漫的“检索·加工”——没人限定时间,没有设置问题。高考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极端状态下的阅读——限定时间,设置题目。这就需要自觉的、清晰的“检索·加工”意识。
经“检索”分割两类信息,“加工”答案信息,是生活中不自觉的常态。“检索·加工”的自觉意识,就是对这种常态的明确与强调。
语言运用和表达的题目,也是阅读类题目,只是所用文字材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这些题目具有与整篇文章阅读相同的规律,可以说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为“检索”或“检索·加工”。这里举例说明。
[成语使用要点]①成语:调动积累,明确成语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②使用:就语境相应对象和感情色彩,检索聚焦判断依据的词语。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简析]A。滔滔不绝:自觉理由充分,强词夺理,说个不休。
成语对象:说。感情色彩:贬义。语境判断依据:欢迎。感情色彩不恰当。
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成语对象:文献、资料等。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典籍。成语对象和感情色彩都恰当。
C。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或行动迅速。
成语对象:事物或行动。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一席话。成语对象不恰当。
D。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平局不分高下。
成语对象:双方。感情色彩:褒义。语境判断依据:几家。成语对象不恰当。
参考答案:B。
“例1”全题共200多字,经检索、聚焦,考查的实质如下: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振振有词受欢迎B。典籍浩如烟海C。电光火石一席话D。几家平分秋色
[近义词语要点]①词语:聚焦近义词语的相异语素,比较二者的差异;②使用:在填词横线前后的语句中,检索聚焦判断依据的词语。
[例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
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
[简析]第一组近义词语:原形、原型(比较“形”和“型”:前者泛指“形态”,后者特指“模型”)
填词横线前后语句: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检索聚焦判断依据:创作。
为原形创作——不正确;为原型创作——正确。
第二组近义词语:处置、处治(比较“置”和“治”:前者对物“安置”,后者对人“整治”)
填词横线前后语句:做出了紧急。检索聚焦判断依据:做出。
做出处置——正确;做出处治——正确。(联系上文“事故”再判断,“处置”正确)
第三组近义词语:融化、熔化(比较“融”和“熔”:前者例“冰雪消融”,指“还原成液态”,后者例“落日熔金”,指“固态变液态”)
填词横线前后语句:保险丝就会。检索聚焦判断依据:保险丝。
保险丝融化——不正确;保险丝熔化——正确。
参考答案:C。
“例2”考查的实质是:填入横线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为创作,②对事故做出,③保险丝。
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
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
[语言连贯要点]①检索聚焦语句中关键、相关、关联性的词语;②依据检索出的重要信息,寻求突破点,判断组合排序。
[例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是人类的观念③科学技术的发达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D.⑤③④②⑥①
[简析]检索聚焦。语段四句话。
第一句谈“生产能力”,第三句谈“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据此第二句必谈“科学技术”,可知③在第二句,即处于选项的第二位置。这样,排除了A和C。下余B和D的选择就在④和⑤之间。第二句的“无视”与④的“看不到”联系豁然。
参考答案:D
“例3”考查的实质:依次适合填入横线处的是
生产力。无视。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③科学技术,④看不到,⑤以至……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更需要具备“检索·加工”的自觉意识。
各份试题对现代文阅读的设置、定位和名称不尽相同;通俗说可以分为“小阅读”“大阅读”两类。
一般而言,“小阅读”(尤其是其中的选择题目)侧重于意识明确,思路清晰;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为“检索”。“大阅读”则在意识思路之上,侧重对思想感情、事理人情、审美情趣等人文内涵的考查;解答题目的基本方式为“检索·加工”。
现代文阅读在考试中展示能力的双翼:一是分割两类信息,检索聚焦答案信息;二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积累,加工答案信息。举例来说。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本略)
[简析]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限于篇幅,我们只看答案项)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检索选项对应文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聚焦选项考查实质:“似凫而大”是“跟凫一般大”。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限于篇幅,我们只看答案项)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检索选项对应文句: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聚焦选项考查实质:“同时出现”是“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限于篇幅,我们只看答案项)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检索选项对应文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聚焦选项考查实质:“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
同样,这篇名为现代文阅读的文本、题目和选项,共计近2000字,实质上考查的是这样三道判断对错的题目:
1。“似凫而大”是“跟凫一般大”。
2。“同时出现”是“还没有出现”。
3。“急于把正统接过来”是“为了表明自己是臣下”。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文本略)
[简析]⑵“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马里诺对影子的介绍亦真亦假。影子有心灵、需求和爱好,是假的;但作为幻术形象,又的确和表演者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影子还没有出场,已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影子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出现在小说内,它的表演惟妙惟肖,不但体现了马里诺精湛的演技,也再现着表演者听任驱使,无以自主的现实命运。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幻术表演开始,影子呈现出的是马里诺乞讨者的悲惨形象。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影子是富人取笑或者说羞辱的对象,热的、冷的、熟的、生的、吃的、喝的,胡乱塞给它。作为富人酒足饭饱的调剂,充当小丑笑料,真正饱尝辛酸的是它的表演者。
[备考答案]在这篇小说中,影子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揭示着主人公的凄惨处境和内心世界。小说开篇,马里诺对影子的介绍亦真亦假。影子有心灵、需求和爱好,是假的;但作为幻术形象,又的确和表演者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影子还没有出场,应已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小说接着惟妙惟肖地描写影子的表演,不但体现了马里诺精湛的演技,也再现着表演者听任驱使,无以自主的现实命运。整个幻术表演过程,影子充当的是马里诺乞讨者的悲惨形象。影子是富人取笑或者说羞辱的对象,热的、冷的、熟的、生的、吃的、喝的,胡乱塞给它。作为富人酒足饭饱的调剂,充当小丑笑料。小说通过影子的形象。艺术地揭示出主人公马里诺辛酸备尝的是内心世界。
⑶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检索、加工答案信息]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马里诺是高个儿,表演前面容和蔼,笑容矜持而又惨淡,风度翩翩,声音清朗。表演结束他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有教养,处境凄惨,内心沉重悲凉的人。
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马里诺处在社会边缘,为了家庭和孩子,逆来顺受,忍受冷眼和欺压。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马里诺三个孩子的家庭生活没有着落,一家人全靠他表演幻术,卖笑为生,他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与精神。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马里诺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命,内心充满着茫然和绝望。
[备考答案]马里诺是高个儿,英俊有教养,处境凄惨,内心沉重悲凉的人。马里诺三个孩子的家庭生活没有着落,一家人全靠他表演幻术,卖笑为生,他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与精神。马里诺有很高超的幻术演技,但它并不能靠技艺有尊严地谋生,只能凭技艺变相乞讨,任人戏弄耍笑,他处在社会边缘,为了家庭和孩子,只能逆来顺受,忍受冷眼和欺压。马里诺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命,内心充满着茫然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