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高考在即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心理建设
距离高考只剩下几天的时间。在倒计时的日子里,不少高三学生都有一种“大战在即”的紧迫感。如何调整身心,让自己稳定发挥,达到迎接“战斗”的最佳状态?记者采访了心理医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高校心理学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高三考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适度焦虑没坏处!
考前失眠、闹肚子多数都是“心理作用” 临近高考,有的高三学生出现了各种身体不适,拉肚子、失眠、头疼,有的学生一做练习题手就会直打哆嗦……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振静前两天做了一场公益讲座,介绍了一个病例:高三学生刘瑜(化名)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进入高三下学期之后,她的上课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晚上睡不好觉,一点声音就容易惊醒,成绩不断下滑,考试的时候总是出现低级错误,因而更加焦虑不安,烦躁紧张。来医院就诊时,刘瑜对咨询师说:“我快疯掉了!”刘振静指出,一般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李晓从事心理研究多年,他专门在学校对大一新生做过高考心理调研,发现这些“过来人”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学生心态比较放松,还没参加考试,就已经设想好了考完试要去哪里玩;第二种学生比较兴奋,备战多时,就盼着赶紧考试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第三种学生则十分焦虑,出现了各种“疾病”症状。“其实这些躯体化症状多数都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李晓说,东亚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比较“隐忍”,有了心理问题不太善于表达。而高考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应激性”比较大的事件,那种“威胁感”被有的学生放大了,而躯体化症状则是心理应激反应的副产品。李晓认为,焦虑情绪并不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状况,不必过度渲染和关注。但是,焦虑确实在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容易出现,因为老师、家长的期望值很高,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有的孩子甚至有“不能失败”的想法。 允许适度焦虑,别把焦虑当作“禁忌”话题 学生焦虑了,怎么办?青岛39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正本说,大考临近,不管是家长还是和孩子,适当的焦虑和紧张都是正常反应。“最近不少学生来找我们进行交流和咨询,主要表现在觉得时间不够用,感觉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完。”李正本说,焦虑实际上是人们面对比较重要的事情时,自然展现出来的身体情绪状态,是为了调动自己的机体和精力来更好地应对这件事,人们不必一味地排斥这种情绪。他认为,真正影响学生的其实不是焦虑这种情绪本身,而是对焦虑给自己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心。 李晓也提到,有的家庭和学校,焦虑被当作一个“禁忌”话题,这是不对的。有个学生告诉李晓,他一下课就赶紧跑出教室,因为教室里的气氛太压抑了,大家明明都挺紧张的,但紧张和焦虑却是一个不能公开讨论的话题。“如果有些话题变成一个禁忌,人与人之间不能在这方面进行交流,那么它所引发的心理伤害可能会更严重。”李晓谈起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曾经他和同事们外出,遭遇了车祸,一名同事在车祸中丧生,大家都很受打击。但是当他们一起住院的时候,没有回避,而是一起讨论了这件事。“遇到创伤性事件,回避并不能使伤害消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接纳这件事,才能解决问题。”李晓说,让学生接纳自己的焦虑状态,才会让它所带来的心理副作用逐渐减小。 临考前巩固熟悉的,别再找“难题” 据了解,我市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95%以上的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李正本介绍,青岛39中从高一开始开设心理课堂,每周一节课,让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构建了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种“渗透性”的心理引导效果。因为熟悉和信任,当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比较容易与老师交流沟通,打开心结。 在高考备战的最后阶段,李正本和学校里的几名心理老师与高三班主任等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让他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复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问题。“在最后阶段,学生如果还是到处找新题、难题做,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就很容易因时间紧迫而产生否定自我的情绪。这个时期,好好理顺、巩固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关注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才更容易平稳心态,在考试的时候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李正本说,在高三复习的前半段,老师们会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多做题弥补弱项;但是到了后半段,复习路径需要改变,练“熟”不练“生”,从容应对考试。 家长别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刘振静说,许多孩子的焦虑情绪其实来自家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高三学生在紧张复习备考的时候,身边的家长此时却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帮倒忙”。他们担心影响孩子的复习情绪,在家里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想给孩子鼓劲,却怕说多了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什么都不说,又怕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关心。因为在学习上帮不上忙,家长们多数选择在给孩子增加营养方面操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要给高三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备考环境,家长、老师首先要进行心理建设。”李晓说,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他们的那种小心翼翼被孩子看在眼里,无形中就是一种焦虑情绪的传递。实际上,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要的是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突然增加营养,只要保持像平日一样的膳食营养平衡就好。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或者不太激烈的集体活动,以缓解过度的兴奋。“总之,应当调节好生活节奏。人的身体、心理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调节。”- 上一篇
【心理辅导】高考在即:考生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心理建设
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么,究竟该如何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军医生,请专家给考生们支了10招。第一招:
- 下一篇
【心理辅导】高考前一天心理辅导 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心理建设
为什么高考前要进行心理辅导大家应该会发现,越是临近高考,尤其是考前的几天,考生明显和之前的状态不一样。大家或多或少抱着一种无所谓了,爱什么样就什么样的态度在等着高考的到来。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才会让自己有懈怠的想法,并在这样想法的驱使下,也会有了忽略学习的行为。而且心理辅导对于一个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无关紧要,只要口头上说几句不要紧张,好好发挥就好了。其实这样根本没有办法将考生内在面对高考的一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比如说紧张、焦虑,坐立不安,面对其他同学的状态内心也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