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考复习 > 高考家长

高考家长

【心理辅导】高考后心理问题易井喷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心理建设

2020-10-12 12:47:01高考家长
随着6月8日下午那一声清脆的终考铃声响起,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自己“解放”的时刻,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可以在这一刻放松下来,但他们很快就会进入一种反复回忆的状态,回忆每门考试的得失,有兴奋、得意,又有后悔、自责。有资料表明,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少。特别是高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那么,进入“后高考时期”,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该如何调适?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状态?本报特邀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心理咨询师

◐◐◐◐●☛█▼▲米粑书坊███████全本小说http://www.succedu.com▼▲▼▲▼▲▼▲▼●●●●●●●▼▲▼▲▼▲

  随着6月8日下午那一声清脆的终考铃声响起,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自己“解放”的时刻,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可以在这一刻放松下来,但他们很快就会进入一种反复回忆的状态,回忆每门考试的得失,有兴奋、得意,又有后悔、自责。有资料表明,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少。特别是高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那么,进入“后高考时期”,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该如何调适?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状态?本报特邀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心理咨询师赵惠汝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献上良策。

  放纵型心理

  狂欢没完没了

  “适度的放松可以,但一定不能太过放纵了。”正在太原某高校就读的大一学生周强,回忆起自己高考后的状态,深感“惭愧”。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8日高考考完最后一科后,他就同同学狂欢了一夜;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是“越来越管不住自己”:打游戏、上网看通宵电影、睡懒觉……

  当时,他认为终于等到了“解放”的时候,应该把压抑了多年的压力全都释放出来。他已经无暇顾及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生活规律也全被打破。直到两个多月后他进入大学,才发现一切都HOLD不住了———因为暑假的过度放松,周强很长一段时间都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特别在军训的那段时间,因生物钟没调整过来,他吃了不少苦头。

  专家支招:别彻底丢掉书本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赵惠汝介绍,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下降为不到1小时,超过25%的考生高考后不再看书。许多家长也由考前的“严管”变为“不管”,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孩子无节制地昼夜上网、聚会,甚至有些孩子还会酗酒。

  而较合理的方式是,考虑跟家长或者同学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如近几天可以去打打球,陪父母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同时建议考生,考试结束后不要完全丢掉学习习惯,而应规划“调整性学习”,比如阅读文学作品等,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抑郁型心理

  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孙斌是2010年参加高考的。高三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几次模考都过了上年一本线。

  然而,真正上了“战场”,孙斌却因为紧张发挥失常。考完之后,他情绪非常低落,也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甚至整日将自己关在家里,哪儿都不去。父母去上班,家里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便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考试时的情景,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高考题目,想着一道道做错的题,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在父母亲的努力下,孙斌上了一所二本学校,可由于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他一直很不开心,他总担心周围同学看不起他,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没信心,甚至有很多次都想到要自杀。

  专家支招:要理性看待高考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赵惠汝提醒这类考生,一定要理性看待高考,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

  在处理方式上,赵惠汝建议考生: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

  茫然型心理

  整天无所事事

  正在一所高校就读的婷婷,在去年高考结束后“立志把长期缺失的觉都补回来,真是吃饱了就睡”,但过了几天,婷婷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无所适从,时常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脱离了整天都面对习题的日子,婷婷觉得自己的智商降到了最低点,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往日充实的学习生活云消雾散,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婷婷的几个同学也都有这种感觉。

  婷婷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一开始她对每个社团都有感兴趣,但往往参加一两次活动后就发现没有了兴趣,更多的时候她整天猫在宿舍上网,将茫然进行到底。

  专家支招:要及时规划未来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的要求发生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赵惠汝提醒这类考生,应迅速调整目标,对未来有一个新的规划,避免因迷茫而产生心理困扰。

  “考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

的人生规划、开朗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是考生不盲目度过后高考时代的有力保证。”赵惠汝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提前为上大学做些准备,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规划好大学生活,还可以找已经上了大学的学哥学姐,交流一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等经验。

  焦虑型心理

  考完也难熬

  去年参加高考的刘薇虽然顺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她回想起高考后的那段时间,依然大谈“难熬”!

  “估分之后,一开始还对自己的成绩充满期待,总体感觉自己发挥正常,会考个不错的学校,但又很担心自己万一失利怎么办。”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她实在心中没底,加上家长和亲戚不断地过问考得怎么样,让她越发心里没底儿,焦虑、烦躁到见什么都想发火,严重的时候晚上还会失眠。

  专家支招:先把高考这件事撇开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望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赵惠汝建议考生,高考结束后,先把高考这件事撇开,选择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去做,释放压力。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赵惠汝介绍,许多家长在考前把孩子抓得死死的,考试一结束就彻底放松,不管不顾,任由其通宵看电视、上网、疯玩。这不但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从生理角度讲也会吃不消。在她看来,高考过后,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但要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

  “这一时期,考生因担心成绩、择校等问题,心理起伏较大。”赵惠汝说,如果孩子没有发挥好,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再责怪他,应理智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高考上转移过来,再鼓励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安排。她建议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在沟通中帮孩子降压。例如在考生感觉很好时,要适当“泼凉水”;在考生出现心理落差时,不要责难。

  通过多年经验,赵惠汝发现,考试结束后,内向的考生容易孤立自己,她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健康、安全的团体活动,因为一些体力上的、娱乐性的活动能帮助孩子减压。另外,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其自理能力。

  另外,高考结束后,绝大多数考生都要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赵惠汝建议家长,考试结束后,最好不要再代替孩子过多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