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临近考试变“懒”了 考生小心“心病”来袭心理建设
2021-02-22 19:12:15高考家长
高考在即,有家长发现,孩子平时学习状态都挺好,可到了临考这么关键的时刻,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常情况了!这可如何是好呢?心病还须心药医。本报招考飞信记者为此特别约请江苏省学校心理教育名师、高级心理保健师张福新老师给您开几剂高考“心理灵方”。症状1:焦虑症病例:看到日历就犯晕高三学生小欣这几天看到日历就头晕,最怕听到的就是“距高考还有……天”。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小欣很想集中精力拼搏一下,可是心里总是很害怕,一想到要进考场就觉得很
高考在即,有家长发现,孩子平时学习状态都挺好,可到了临考这么关键的时刻,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常情况了!这可如何是好呢?心病还须心药医。本报招考飞信记者为此特别约请江苏省学校心理教育名师、高级心理保健师张福新老师给您开几剂高考“心理灵方”。
症状1:焦虑症 病例:看到日历就犯晕 高三学生小欣这几天看到日历就头晕,最怕听到的就是“距高考还有……天”。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小欣很想集中精力拼搏一下,可是心里总是很害怕,一想到要进考场就觉得很紧张,上课常常走神,吃饭也觉得没有胃口。晚上通常要熬到十一二点,明明已经很累了,也不敢休息一下,常常拿起这本书看不下去,又换那一本,结果还是看不下去,如此换来换去,学习效率很差。爸爸妈妈劝她早点睡觉,可她躺在床上老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诊断:典型的考试焦虑 在考试情境的激发下,对考试产生恐惧、担忧、紧张等体验,行为上体现为防御或逃避的心理状态被称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可分为四级。第一级:镇定状态。考生头脑清醒、坦然自如,但有时略有激动,具有紧迫感。第二级:轻度焦虑。考生心情较为激动,有一定的焦虑感。考生存在适度的焦虑可使大脑维持良好的兴奋性,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潜能充分发挥,容易考出好成绩。第三级:中度焦虑。心情过于激动,焦虑过高。第四级:重度焦虑。考生对考试已产生恐惧心理,焦虑感很强。如果考生的焦虑水平处于中度或重度以上,就要引起重视。 开方:找面镜子对着自己笑 1、转变观念。临考前出现紧张是很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起比平常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智慧,所以对待考前出现的轻度紧张不必过分担心,那种“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才最有害。 2、增强自信。考试焦虑的产生往往与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关。有的学生一提到考试,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可能考不好”,有的学生总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也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增强自信是治愈考试焦虑症的必要前提。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就会提高自信心。抬头挺胸加快步伐对提高自信心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有焦虑症的同学不妨试一试。 3、保持宁静而愉快的心情。考试前的一周,应更多地关注自身心理的调节,让微笑一直伴随着你。每天早上,考生们都应该以微笑迎接新的一天,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这样心态会变好。 4、放松训练。包括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缓解法等。深呼吸缓解法的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呼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 症状2:倦怠症 病例:临近考试突然变“懒”了 舒雨此前一直信心十足、精神饱满。但到了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却发现自己突然变得越来越“懒”了:懒得上课、懒得看书、懒得做题,甚至对以前最喜欢的历史学科也变得毫无兴趣了。对学习的厌倦让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最近一段时间行为也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发无名火…… 诊断:“学习倦态”心理 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或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倦怠心理。 在高考压力下,一些考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了倦怠心理。轻者使人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很强的疲累感;严重的则会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嗜睡或者吃不下饭甚至呕吐。 开方:每天拿出一小时做运动 学习倦怠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态度。首先,要善于调整心态,特别需要注意调节身心。自觉地控制自己,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以适合自己的目标鼓励自己,保持一个乐观愉快的情绪;其次,保持适当的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备考期间学生应该有点“精神压力”和“紧迫感”,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再次,要精选典型习题,克服复习倦怠。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各种训练题接踵而至,如果一味做一些老题、偏题,自己肯定会感到厌倦。选择情境求新、材料求新,解题方法求新的习题。最后,要遵循生理规律,保持充沛的精力。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松弛有度,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每天可用一小时进行户外活动,如慢跑步,打羽毛球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每天上下午各用半小时听听音乐,保持一个良好心态。 症状3:“唠叨症” 病例:家长唠叨逼急考生 高考即将来临,小玲的父母也一天比一天更关注自己的孩子。餐桌上、上学的路上,父母总会忍不住提及高考这个话题。孩子做了一下午的题,想在吃饭前看一会电视轻松一下,父母却说,老师不是说不让你们看电视吗?有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的身体会垮下来,反复劝孩子吃这样吃那样,可孩子总觉得没有胃口,为此母女之间还经常闹矛盾。有的时候,孩子学习的时间久了,心里有点烦,刚站起身准备调整一下状态,爸爸却又会说:“学习的时候你怎么总静不下心来!”小玲终于冲着父母大喊:“再唠叨我就不去考了!” 诊断:家长的过分关注 在考生家长中,这种心态是很普遍的。现在这一代高考生的家庭绝大多数就一个孩子,也就这么一次高考,这个时候想让家长放松并不容易。家长紧张是正常的,但现在离高考只有几天的时间,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前程,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已没什么用处,闹不好还会帮倒忙。 开方:家长尽量少提“高考” 在这个特殊时期,面对心理压力已经很大的考生,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理解,保持稳定的情绪。首先,保持正常的生活,让生活不因高考的来临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太大,除了像家庭不和、夫妻吵架、搓麻将打牌、宾朋不断这些必须改变的之外,保持原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稳定情绪,精力集中。因为孩子高考,所有事情都围着孩子转,这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其次,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尽量少提关于高考的话题。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天里,过分“叮嘱”只会对考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后果。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严格要求和体贴安慰,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苦心背道而驰。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降低过高的期望值,让考生心里有“底”。孩子心里踏实了,会把考试当作过节的心态去对待,反而能够超水平发挥。最后,在饮食方面,尽量进行荤素搭配。每天一个鸡蛋,适量鱼肉、蔬菜和米饭是健康的搭配方式。每天晚饭后,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外出走走,陪他聊聊天,散散心,这也有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