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国外大学

国外大学

脑残电影现象解析

2015-07-16 10:27:34国外大学

  编者:7月9日《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作为小时代电影系列的最后一部完结篇,《小时代4》一如前三部一上映就有了飙高的人气和票房,也一如前三部还没上映就引来了大波

  编者:7月9日《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作为小时代电影系列的最后一部完结篇,《小时代4》一如前三部一上映就有了飙高的人气和票房,也一如前三部还没上映就引来了大波批判和不屑的讨论。对于这部电影,喜爱者称之为青春中的不可或缺,而厌恶者称之为“脑残片”。

  

  《小时代》系列被称为“脑残片”,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观众对原著作者兼导演的郭敬明的行事作风不满且不耻;另外则是觉得这部电影内容方面无深度,技术方面无水准,却单凭庞大的基础粉丝和人气连连斩获近期票房冠军,还被大批年轻人追,不是集体脑残现象是什么。

  小时代上映3天后,微博上又冒出了为另一部同档期电影,《大圣归来》,抱不平的声音。甚至出现类似于“这部电影比小时代评分高了5分,票房少了5亿”这样的标题。先不说是不是营销手段,我身边凡是看过《大圣归来》朋友都赞口不绝倒是真的。

  

  突然觉得这个局面真的特别熟悉。

  其实所谓“脑残片”现象不是中国特色,即使在美帝这样盛产各类型高质量电影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脑残片”。

  今年2月13日在美上映的电影《五十度灰》(FiftyShadesofGrey)是个典型代表。和小时代一样,五十度灰也是小说翻拍,原著是一位英国作家闲暇之余创作的《暮光之城》SM同人文,并且在小说阶段就有了超高的人气。以关键词“霸道总裁”,“SM”等为噱头,在上映前几轮营销都掀起了大量讨论,加上几段预告片和主题曲的高频率曝光,更是引起了观众的极高的兴趣。即使在看完电影后,我还对当时的一张电影海报记忆犹新,截自预告里的一个画面,男主一身西装背对观众,而上方的一行撩人的小字“Mr.Greywillseeyounow…”正是女主正式见到男主前被秘书通知的一句话。

  

  五十度灰上映第一个周末,美国本土票房达到$94,395,000。根据LATimes的报道,全球范围内的票房,更是打破了R级片上映首周票房纪录,达到了$266,400,000。

  那时候与五十度灰同一天上映的还有另外一部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SecretService),这部电影在日后因为其巧妙的表现手法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超高的评价。同样是分级为R的电影,Kingsman在上映首周的票房仅为五十度灰的一半不到,$42,000,000,而制作成本却是五十度灰的两倍($81,000,000/$40,000,000)。不过因为口碑好,这部电影在一个多月后中国大陆上映的时候人气可观,最后全球范围内票房过4亿美金,其中大多数票房贡献来自英美以外的市场。

  

  有没有觉得小时代vs大圣归来和五十度灰vsKingsman,在中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内上演了无比相似的戏码。总结一下就是,前者都是前期营销宣传毫不含糊,帅哥美女齐上阵,剧情轻松脱线无内涵,人气高,但口碑差;后者则是,前期默默无闻,制作和内容方面都饱受好评,口碑好,早期人气低迷。

  简单来说,小时代的火爆不算是电影界的一朵奇葩,也不是中国年轻人脑残的证明,毕竟这样的剧情和人物设定搭配上合理的营销手法,获得高人气高票房不算不能理解;而大圣归来制作优良却的低排片和低票房也不是委屈得独一无二,如果说Kingsman后来在海外找回了场子不是典型案例,那么这里还有一部电影可以安慰一下大圣的粉丝们。

  《爆裂鼓手》(Whiplash)也是一部R级片,摘得3个奥斯卡奖,包括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混音,甚至还是最佳影片的提名之一。这样一部有口皆碑的电影,刚上映的时候票房收入只有$135,388。

  

  一部仅是卖座的电影和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区别在于,前者的可能造就一时的话题和热度,这个时间点一过,或者少了营销团队的持续推动,就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后者的可以被人拿出来反复品味,其价值不仅限与一时的票房。

  还有个例子就是《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这部常年来占据各类必看电影榜首的经典老片,在最初上映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多么喜人的票房成绩,而后来逐渐被人们发现并且喜爱,20年后的今天,它的演员在采访中表示,他仍能陆续收到制作方寄来的支票。

  

  所以我们不需要为这些“被埋没”的好作品感到丧气,也不必介怀所谓“脑残片”一时的人气。可是呢,虽然“脑残片”现象普遍存在,不代表我们可以完全不去思考它背后所反应的问题。真正的麻烦不是一部或者几部高票房的“脑残片”,而是纵观整个国产电影行业,能获取高票房的只有这样的“脑残片”。

  上学期我们学校有一个关于电影市场的research,主题是分析近年来获得高人气的一些电影里哪些元素会对观众群体产生影响。

  让我注意到的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电影中,只有一部中国电影,是徐铮导演的《泰囧》。就像之前说的,用观众容易接受的,喜剧,言情等题材,加上明星效应和营销助力等因素,获得高票房的情况没什么问题,可是一个电影行业,如果只卖得出这样的电影,就有问题了。

  要知道,若是搜索好莱坞票房最高的电影,有讲爱情人性和灾难的《泰坦尼克号》,有奇幻巨作《魔戒》,有学术传记类的《美丽心灵》,有轻松搞笑的动画《冰河世纪》,有历史战争题材的《辛德勒的名单》,更有一抓一大把的超级英雄系列特效高能的商业吸金神器。在美国如此成熟的电影产业,《五十度灰》、《暮光之城》这样三分钟热度的作品所创造的票房和以上的这些差的不止一两个0。

  

  看吧,真正让人觉得不大对劲的问题关键在这里,国内票房排名前几位仍是好莱坞出品,这不稀奇,毕竟一个国家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是和其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息息相关的,所以美国的好莱坞有着难以匹敌的影响力在情理之内。排除外来的电影,国产电影票房之最竟然只是一部纯喜剧片。中国近年来的国力增强成为了无可反驳的事实,可是通过一个“脑残片”现象,可以看出,影视文化这滩水的深度还远远无法匹配。

  

  一部电影可以承载很多东西——故事,情感,节奏,演技,技术,文化,精神,商业……任何一部作品都很难面面俱到,但一部好的作品必然至少在某一方面十分出众。只是国产电影对电影的构成元素的覆盖并不均匀。

  我们可以拍出高水准的喜剧片,说明在故事,演技,商业方面国产电影可以做的很好。不管是观众还是院线或是投资方,都应该对电影这个文化形式多一些包容心,对优秀的商业片,也对在其他方面有出彩之处的电影,同时,也期待着国产电影有一天可以在任何一个类型和领域都能有傲人之作。

  文/JL

  责编/J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