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国外大学

国外大学

三十五中:国际部是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领跑者

2015-07-17 15:26:33国外大学
  本文选自《留学》总第39期,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请联系微信:rubyme
  国际部在一个公办学校中可以发挥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校长朱建民和

  本文选自《留学》总第39期,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请联系微信:rubyme

  国际部在一个公办学校中可以发挥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校长朱建民和副校长王红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国际部在北京第三十五中的教学改革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它的定位十分清晰—“全校课程改 革的实验田、新课程的孵化器、优秀教师的研修基地”。简介朱建民中学高级教师,1978年参加教育工作,2000年至今历任北京市西城区四所中学的校长。 现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兼任北京市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北京市西城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中学分会会长、中学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简介王红军中学高级教师。自1992年到北京三十五中工作至今, 现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主管学校国际部,兼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注:图为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王红军。

  导读:

  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领跑者

  全校课程改革的试验田

  新课程的孵化器

  教师研修的基地

  校长问答

  正文:

  “从三十五中创办国际部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没有把‘为少数学生出国服务’当成我们办国际部的价值追求,而是作为一种附加值。”2015年7月10日,在位于西城区赵登禹路的校区办公室内,北京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告诉《留学》记者,国际部作为该校探索教育国际化的重镇,其价值远非“把少数人送出国”所能概括。

  1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李大钊、邓萃英等名人均是该校的建校董事,“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毕业于此。

  现任校长的朱建民,是2008年调到三十五中任职。在此之前,他先后在北京第33中学、110中学以及第156中学任校长。对于中学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朱建民的思考从未间断。

  他到三十五中任职后的一年,学校迎来了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等领导人的视察。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到三十五中调研时,提出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两个深层次问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成效,并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温家宝结束三十五中的考察之后,“三十五中就紧紧地围绕着素质教育,围绕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做着多方面的改革。”

  求解总理之问,什么样的人才是杰出人才?朱建民认为:“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两大特质:一是他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即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集体、对社会、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应该有责任心;二是作为拔尖创新人才,他应该有极强的创造力。”

  中学教育如何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朱建民告诉《留学》记者,“什么样的学校最受家长欢迎,今后什么样的学校最具有竞争力,我认为是有特色的学校。那么这个特色不在于别的,例如这个学校有个什么乐团、篮球队,我觉得那个不叫特色,那最多叫特色项目。而一个学校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什么呢?”他认为,应该体现在这个学校的课程上,三十五中的教学改革要以课程为着力点。

  朱建民在《留学》采访中提到,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个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什么来实现?是课程。一个校长,他的领导力实际上就是他的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所学校的课程观,决定了一所学校的人才观;一所学校的课程结构,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决定了你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所以,一所学校的课程质量,决定你这所学校的人才质量。”

  因此,课程是三十五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该校一直在极力打造一种具有特色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资源。朱建民认为,在课程上的倾力打造,是三十五中最大的一个特色,而国际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领跑者

  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创始于三年前,是现有的三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之一。2012年6月,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三十五中成立公办制国际合作课程项目。让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情怀的中国人”,是国际部的人才培养目标。

  该校分管国际部事务的副校长王红军告诉《留学》,学校针对初三毕业生开设“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每届60名学生。

  朱建民提到,自成立伊始,学校便将国际部的核心价值定位为“通过办国际部来进行东西方课程的比较与融合,是通过教育国际化这个过程,促进三十五中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的这样一个进程。”

  国际部在北京三十五中学的教学改革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在相关的宣传资料上,它的作用被表述得十分清晰——“全校课程改革的实验田、新课程的孵化器、优秀教师的研修基地”。作为一所老牌公办学校,北京三十五中对于创办未久的国际部赋以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北京的公办学校里是比较少见的。

  3全校课程改革的试验田

  朱建民告诉《留学》,三十五中从2014年起在高中推行“五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即学部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走班制。

  所谓的学部制,是学校将不同类型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培养,“比如说设科技班,一个年级两个科技班,那么三个年级的科技班组成科技学部。”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学生的课程也有所区别。“学部则相当于大学的学院,学生在这个学部内实行走班制,纵向打通;打乱班级界限,不再使用诸如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等此类年级的概念。”

  学分制和走班制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每个人都有一张专属的个性课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为了加强学生辅导的针对性,三十五中还推行导师制和学长制。任课教师都担任几个学生的导师,负责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并对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问题提供咨询,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的日常事务约见导师。学长制是指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进入第二学年的学生,可申请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经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例如指导新生选课和制定学习计划等。实验证明,学长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锻炼和提升了学长的组织管理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责任心和协作精神等。

  三十五中推行“五制”,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推进课程改革,打破分数桎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为全校课程改革的试验田,国际部当仁不让地成为“五制”教学的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向高中部来进行推广”。

  4新课程的孵化器

  除了担任课程改革的试验田,三十五中国际部同时还是学校“新课程的孵化器”。分管国际部课程与教学的副校长王红军告诉《留学》,在如何建立新型现代学校制度方面,国际部一直在做不懈的尝试;学校的很多课程“都是通过国际部来进行融合,成功一门,就往学校高中部、初中部输送一门”。

  王红军提及,这类课程设计围绕的核心就是实现国际部定下的“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部和美国的诸多所中学、高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设学分互认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对中美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两年的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研究的课题。同时,国际部还对中美高中课程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

  目前,三十五中国际部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其中涵盖好几种课程,包括中国高中基础课程、美国高中学分课程、英美澳大学桥梁课程、美国精英班课程、生涯教育与职业准备课程以及中国文化与艺术课程。国际部开发的课程,会在成熟之后向本校的初高中部去推广,推广后的反馈极为良好。

  北京三十五中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

  

  “我们所有的课程都非常受欢迎,比如像生涯与素质拓展里面专门有一个小学段的课程。那推广到初高中部就特别受学生欢迎。这样的综合课程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国际部的英文演讲课程、读书课程、艺术课程,在向学校初、高中部推广的时候也大受欢迎。”

  朱建民对《留学》记者说,学校计划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课程,让没有出国机会的孩子在国内也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王红军表示,在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课程这件事上,国际部还处在起步阶段,仍需要进一步摸索。“但我们现在有很多关于国际文化理解的课程,以及中国文化与艺术的课程已经开发得很成熟,学生也很感兴趣。”

  王红军指出,国际部有很清晰的课程理念—“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的学生越是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他也越能够得到世界的尊重与认可。”王红军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出国留学是完全学别人”,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出国留学便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过程,做中国文化传播的小使者。”

  5教师研修的基地

  在朱建民看来,三十五中国际部还有个不可或缺的职能是作为该校教师研修的基地。他对《留学》指出,“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教师的教育的国际化,才能够实现教学的国际化。没有国际化的教师,哪儿来的国际化的人才?”

  学校有时在寒暑假选派老师出国培训,惠及的只是少数人,“到国外你也是学一些皮毛”。实际上,国际部便可以作为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的沃土。“通过国际部来培养三十五中老师,使其具备国际化教学理念,用国际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来影响学生,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6校长问答

  SA=《留学》Z=朱建民W=王红军

  SA:去年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停办公立学校国际班的通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这样的政策对于三十五中国际部的发展有何影响?

  Z:政府限制公办教育举办国际班,是从教育公平、发展均衡的层面去考虑。但是我也有一个担忧,如果把国际教育都完全从公办学校拨离出去,它会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之前说过,公办学校办国际教育,绝不是为少数人出国服务,它应该通过这种教育的国际化的这样一个过程,促进我们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我们自己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果对公办学校国际班实行一刀切,都“切”给了民办教育,对促进公办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就会有所损削。

  对于三十五中国际部而言,我们通过中西合璧的课程,将来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不出国便能接受国际教育。所以,如果停办,那么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失去了办国际教育的核心和本质。

  当然呢,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诸多教育改革,它们不单是一种教育层面的问题,也是政府改革的一部分。因为现在咱们国家的这个改革,不管是司法改革还是教育改革,还是社会改革,医疗改革,它的出发点都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政府对公办学校国际班喊停也就相对好理解了。

  W:在没有挤占优秀公办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公办学校里进行国际办小规模的试点,能够对学校发展提供许多的借鉴。

  SA:那三十五中会不会仿效一些学校,诸如北京四中的做法,将国际部转为民办性质?

  Z:我们的国际部跟别的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不一样。其他的学校,其国际部不是学校自己办的,而是找一个合法方来托管。三十五中的国际部,是我们自己办的,没有找其他合作方,另外我们的课程也没有完全引进西方的课程,而是以本校自己研发的课程为主。

  另外,我们国际部的老师是本校的,校长也是本校的。这都不同于其他学校。现在,我们也担心,如果国际部变成私立或民办以后,那么老师还愿不愿意去。那我们现在,我和王校长我们都是作为公办学校的校长,我们是不是要放弃公办学校的身份?所以,对国际部可能面临的转变,我还是挺担忧的。我就想,如果能不转(民办)就不转,如果能晚转就晚一些转。但是,中国的政策好多都是一刀切,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你要不转就无以为继,到那种情况下我们也得转(民办)。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核心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我们办国际教育不是美国化,不是要给美国人培养人才,我们还是要为我们中国人培养世界胸怀的中国人和中国情怀的世界人。三十五中在这点上是非常明确的。

  -over-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