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国外大学

国外大学

看完BBC中英教育的碰撞,就谈谈中美教育的“火花"

2015-08-11 15:38:31国外大学
“英国时间8月4日晚9点(北京时间5日凌晨4点)播出第一集后,一部关于“中国化的教育入英国课堂”专题系列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中式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正在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 “一个英国学校请

  “英国时间8月4日晚9点(北京时间5日凌晨4点)播出第一集后,一部关于“中国化的教育入英国课堂”专题系列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中式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正在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

  

  “一个英国学校请来了5个优秀中国老师。 让他们在4周时间内,用中国式的教育去教50个英国13-14岁的中学生。

  然后4周以后让第三方独立机构跟英国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对比评估一下,看哪一国的教育方式的学生们成绩更好....

  

  于是一场中英教育的“碰撞大戏”就此拉开帷幕!到底是中国的“权威,极为严格的纪律和非常激烈的竞争”吓坏了英国“宝宝”,还是那些“在上课扔纸飞机”英国熊孩子让中国教师“水土不服”?

  尚且不能下结论,但是由它引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中英教育的思考的千层浪,却一层比一层高,教育专家,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少媒体争相报道。热闹非凡!

  

  

  再来谈谈中美教育的“火花”中英教育“火花四溅”,那中美教育呢?(能用图片说明的,日报君一般不用言语表达)请看图!

  

  

  

  

  

  

  

  

  

  

  那么问题来了,

  去美留学,

  当中国思维遭遇美式教育,你是坚守还是融入?

  有人认为:坚守自我,美国不鼓励“融入”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适应”,适应环境、适应人与事,慢慢就可以成为那个“适应能力最强的人”,但是这个道理放在美国却行不通。抛开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我们会发现美国并不是一个鼓励“努力融入”的国家,因为美国没有一个所谓的主流文化。

  刚来美国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会不熟悉美国的交友方式,探索一番以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美国人喜欢广交朋友,而中国人更喜欢结交挚友。现在我已经不想努力去和美国朋友走得很近,表面嘻嘻哈哈过得去就行。也许,越长大,就越会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不能把人都“大致归类”了。

  想要融入,说到底是对自己文化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刚到美国,每个人都会有个认知的过程,然后就会慢慢找到自己,最终不在乎自己有没有成为某个团体中的一员。到了那个时候,谁又在乎自己的朋友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也有人觉得:适者生存,融入才是王道

  中美两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着许多不同。比如,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和传统学习环境中,没有参与课堂的意识。而美国学生从小就在一个互动学习的环境中,课堂发言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真正的在美国学得好、玩得好,就要抛开固有的中国式思维,积极地融入美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不是成为一位:“和人交往,每天三点一线,生活非常单调,上完课就回家,要不就去打工,基本上杜绝一切社交活动。”的留学孤独症患者。

  留学圈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还年轻,就应该勇敢,走出去自己的小圈子,参与各类社团,多和课上邻座的同学说话,抓住一切能扩大视野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做好一切思想准备,在四年后走进真正的社会,这样就能适应的更好,更快!

  融入也好坚守也罢自得其乐

  实际上,“融入OR坚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你可以选择去适应,同时有保留自己的特色。简言之,说英文也罢,不说英文也罢,融入也罢,坚守也好,其实很难界定,“就算你剪掉了头上的小辫子,那你心里的小辫子呢?”

  所以,一颗平常心最难得。学习很重要,生活也同样重要!

  (温馨提示:任何有关留学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美国留学日报微信公众号(usaedunews)直接沟通,一定会回复你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