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国:有没“关系” 能咋滴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有人抱怨:想上个好学校,想买件紧俏的商品都要靠“关系”。不得不承认,社会人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对来说,美国是个比较重视公平的社会,如果在美国生活的话,是不是就不需要各种“关系”了呢?有没“关系”到底能咋滴?对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又有何影响呢?
在美国,政府官员一般是不敢收礼的,医生们也不会收病人红包,如果你企图贿赂警察,很可能当场就会戴上手铐。由于美国是这样一个“讲究规矩”的社会,与“有关系一切都好说”的中国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因此不少人断言:在美国,什么事情都不靠关系。这一说法不仅是有失偏颇,更是与事实大相径庭。
在美国,真的就什么都不靠关系了吗?
事实是,在美国,关系的重要性和流行性都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
在中国,好歹在考取大学这方面,关系是基本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而在美国,在申请本科、研究生学位的时候,你的“关系”或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大学期间、在找工作的时候,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1申请大学,有关系的话会很不一样
美国权威教育机构Kaplan关于“你认识的人”(Who You Know)在美国本科录取中是否是考虑因素做了一个调查,调查范围包括400所大学的录取招生官员。调查发现,有校友亲属关系的申请者比没有校友关系申请者多出45%的录取机会。比如哈佛大学有校友亲属关系的申请者的录取率是30%,比平均录取率高出四倍多。
申请过美国大学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学校的申请表上,都有这样一栏:“父母是否为本校校友。”如果父母是校友,你的录取概率就会比成绩类似的竞争对手大得多。如果你的父母还为学校捐过钱,那么这一优势还会更明显。如今中国学生的成绩普遍都不错,这个时候“关系”就显得更重要了。
在美国,不少名人当年也是靠父母关系才进的名校,最著名的当属前总统小布什。小布什中学期间成绩糟糕,且无突出表现,但由于父亲老布什作为耶鲁校友的影响,还是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录取。
2上大学,从入学那天就开始积累人脉
在美国有过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入学的第一天,学院往往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Social Networking,简称Social)。在这个活动中,所有人只做一件事——聊天。这是美国大学生们积攒人脉的第一步。美国大学生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国家,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们从一开始就要学习和不同的人交往,接受不同民族的人文与风俗,这大概也是美国大学教育的必修课之一。
除了刚入学,社交(直白地说,就是人脉积累)还会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美国的大学流行各种兄弟会(Fraternity)、协会(Association)、俱乐部(Club),要是连一个都不曾加入,难免不会被边缘化。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孩子去美国读书,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其实相比之下,真正最有挑战的还是大学期间的社交活动,而这些活动所积累的人脉,对于下一步——找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以为兄弟会只有一些不正经的活动,很多兄弟会,例如Beta Gamma Sigma,与学术、职业紧密相关,在这里认识的人,也许就是未来的商业伙伴,或者是为你提供一份工作面试的老会员。
3找工作,人脉比成绩更具决定性
如果你在美国找工作,你会发现,所有公司的网申当中都会有这样一项:Reference(推荐)。如果你“恰巧”在这家公司甚至是部门有个熟人的话,你将很可能得到面试机会。如果你在学校举办的校友活动中多认识一些校友,那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你往往会收获到一些惊喜。
就连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前两份工作都离不开“关系”。由于巴菲特过于腼腆、不善交际,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只好先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工作两年以积攒经验。后来经哥伦比亚读书期间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提携,在其投资公司工作,才积累了第一批客户资源。
据一家美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一名负责人透露,在美国,80%以上的职位其实并不是公开招聘的,在金融圈尤其如此。为什么美国公司不喜欢公开招聘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没必要。美国每座大学、每个学院都会有大量的校友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上,在读学生能接触到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与他们聊职业、聊学业、聊各种各样的事。通过这些活动,校友们很容易在学生中找到适合自己公司职位的人才。某种意义上,这些社交活动代替了招聘会,成为了公司招聘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关系”,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
在美国求职,人们第一想到的往往就是联系校友了。作为师哥师姐,校友往往乐于为后来人伸一把手,其实他们往往心里清楚,不管学弟学妹们以什么理由联系,他们心中最希望的还是自己能够提供一些工作机会、或者推荐信。但大多数人都会理解,因为他们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我在大学期间曾主动通过邮件联系一些校友询问职业发展有关问题,最后发现,这些校友们大多数都会极认真地回复邮件,很少有人拒绝空闲时电话讨论,遇到有几个热心肠的,甚至会邀请笔者喝咖啡,或者介绍其他一些可提供帮助的亲戚朋友认识。
其实美国的“关系”和中国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在美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和中国一样,都是利益的交换,但交换的前提却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社会推崇相互帮助与分享,不以血缘与金钱关系为前提,而且在很多场合,这种交易已经不单是两方的利益交换了,而是形成一个关系网。在这个关系网里,人们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不管对方是否曾经帮过自己;反过来,在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也不以自己曾经帮过对方为前提。
显然,中国语境下的“关系”是打着人情的幌子进行着利益的交换;而美国的“关系”则是陌生人温柔的举手之劳。在中国,“关系”的能量巨大,往往帮你把事情摆平;而在美国,“关系”或许能量有限,事成与否还是要看自己把握,但起码提供了一些关键机会。
在美国,该如何培养“关系”?
如今找工作可以说越来越难了,既然“关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如此重要,那我们该如何积累呢?这个问题,既难,也不难。为找工作培养“关系”,主要有三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能和美国人“真正”交流是建立“关系”的前提
把英语学好是积累“关系”的基础。而英语是不是真的好,不在于你背了多少单词、记得多少名言名句,而是在于,你的英语是否真的和美国人接轨。
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与美国同学聊天,是将自己融入美国语言、文化环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美国,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不是学术、不是职业,而是体育和时尚。在美国大公司招聘环节中的“Pre-interview Dinner”(面试前的晚宴)中,面试官会在与你闲聊的过程中观察你的社交能力,而最多的话题就是体育和时尚了。如果你对美国流行的橄榄球、棒球、冰球、篮球统统一无所知,你或许会发现和男面试官无话可聊;如果你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时尚品牌和衣着搭配,说不定也会在和女面试官聊天时尴尬不已……
当然,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并不是说你了解美股体育和时尚的常用语就万事大吉了。在美国的学习过程中,只有美国同学多去交流,你才能练好口语,才能发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究竟怎样,才能留意到美国人关注的事物。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与美国人交往时不露怯,更容易受到认可,从而建立真正有效的“关系”。
2同职业人士建立“关系”,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美国,能否建立“关系”主要看的还是能力。试想你要是为别人提供推荐,什么是必须考虑到的?当然是你自己的信誉。如果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实力,谁愿意和你建立“关系”,用自己的信誉为你担保呢?所以在与职业人士交流之前,基本功课一定要做足。
首先,行业内的基础知识起码应该掌握,虽然交流过程中不那么容易聊到,可一旦被对方认为“基本功不扎实”,想要建立有效“关系”就十分难了。
其次,我们也不能躲在象牙塔内,不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如果你有志从事某一职业,那么对于这个职业的基本情况,一定要全面了解。举个例子,如果你告诉校友想从事石油行业,校友问你想去哪家公司,你却不知道这个行业都有哪些主导企业,那么这个对话,还怎么进行下去呢?
3主动出击,“关系”才能实现积累
如果你的“关系”都是被动建立的,或许你该有所警醒了。如何定义“被动建立”的关系呢?很简单,一切你没有主动创造的“关系”都是被动建立的。为什么被动建立的“关系”不好呢?其实道理也很明白,因为这种“关系”能找上你,也就能找上其他人。大家都有的“关系”,不仅数量少,而且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在美国,培养“关系”,你一定要敢于主动出击。
在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校友活动,给学生提供认识校友的机会。除此之外,一些职业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美国求职,往往陌生人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除了在各种校友活动中认识职业人士以外,如果你真的希望“关系”能帮你找到工作,你还应该学会好好运用Linkedin,给职业人士留言、请求电话访问甚至是邀请一起喝杯咖啡。你可以向他们请教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请教一些专业问题。至于该怎么交流,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标准答案。虽然网络上有大量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但每个人都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自我反思。
在此,我们举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某私人银行部门的高管提供的招聘案例,供大家参考。这名高管毕业于历史系,而非金融专业。有一位同校历史系学生在浏览了他的Linkedin个人简介后,发送邮件表示,希望向他了解历史系学生如何才能进入金融圈,并约好在空闲时电话交流。在电话交谈中,该高管发现这名学生的思维缜密、表达清晰,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也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基础,于是便邀请他前来面试,最终录用为分析师。
如今的华尔街精英当中仍流行“学徒文化”,专业人士们会从各种“关系”中发掘人才,除了培养接班人,更是为自己扶持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在美国,通过社交联系(Networking)得到满意工作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虽然各自情况有所不同,但这些成功者们都有着这三处相同特点:交流能力强(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总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Well-prepared)、积极主动(Self-motivated)。想在美国找到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必备的素质。
美国人普遍比较热情,喜欢去帮助别人,只要你敢于展现自我,总会有那么一些热心的长辈愿意为你提供援助之手。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表现冷漠,也无需在意,毕竟你的目的不是和每个人都建立联系。其实主动寻求“关系”的过程,本身也是锻炼心智的一次宝贵机会。
- 上一篇
美国名校情结:高投入=高回报?
对很多人来说,在选择学校时都有很强的名校情结。入读名校除了有面子风光,还能带来什么?——高回报!高薪!很多人也许会这样回答。如此高的投入,换来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回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吧。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名校毕业能否跟高收入简单的划个等号呢? 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
- 下一篇
2015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将在北京举办
2015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将在北京举办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于10月17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会议中心举办“2015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在已成功举办六届“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的基础上,本届招聘会将继续致力于为留学回国人员与招聘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