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国外大学

国外大学

中式教育vs美式教育:“除了公平,我们什么也没有?”

2015-10-30 12:10:35国外大学
本文系《留学》杂志整理,媒体转载请联系微信:rubyme。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美国老师来中国了, 这是继5位中国老师在英国中学教授50名学生的又一场年度大戏。中外两个教育的思(si)考(

 

  中式教育PK美式教育

  你猜谁会赢?

  本文系《留学》杂志整理,媒体转载请联系微信:rubyme。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美国老师来中国了,

  这是继5位中国老师在英国中学教授50名学生的又一场年度大戏。中外两个教育的思(si)考(bi)再一次被拉到了台面。

  一时间,留学君被《美国老师组团来学中国式教学 欲引进小学教材》之类的标题亮瞎双眼。

  事情是这样的。

  中国学生的数学、科学成绩在国际上一直极受推崇,连续问鼎PISA测试,引来各国教育者对“中国式课堂”的好奇。本周一,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12人教师访问团来到杭州拱墅区,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上同一主题的课。

  鲜花和臭鸡蛋随即而来,关于中美教育差异的争论又被引爆。

  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英期间针对BBC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说,“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10月22日,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中国学生的小学至高二,都做了什么?

  ——做卷子,做教辅,各种大小考排名、操练技巧,培养解题能力,升学压力一直有,但尚可应付。这一年完全没有新知识的吸收,完全是旧知识炒冷饭,学生始终被置于一种麻木的被动状态,求知欲在过多的压力因素影响下最终被扼杀。

  那么美国的高中生干些什么呢?他们从高一开始,准备SAT考试(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学习不同领域的AP课程(可抵大学学分),课外活动也不能落下(比如志愿者活动,体育活动)。而这一切都对他们能进入什么级别的美国大学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美在大学前的教育之差在于:

  新知识的暂停接收VS新知识呈增长性的接收

  个人价值的忽略VS个人价值的重视

  和社会的脱节VS和社会的接轨

  

  美国印第安纳州老师来到卖鱼桥小学参观交流

  学习之路从进入大学之日终结

  来自知乎网友GraceG

  再说说大学教育

  看起来,中国高校教育不鼓励交流和深度思考。并不是说有求知欲的大学生少,而是我们的环境不促进这种求知欲的交换和再创造。

  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白热化,高校生普遍大二开始找实习找工作,很多人把大学当做通往社会的跳板而不是桥梁。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化又导致高校生对学习的忽视甚至彻底遗弃。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的学习之路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终结了。

  那美国的高校有什么不同?多数美国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修满自然科学,人文学,社会科学三大领域一定数量的学分(我母校的规定还包括修一门新语言至少一年,非西方视角的课程至少一门),以此保证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完善不偏颇。

  

  孩子们的课堂引来美国老师的拍摄

  哪怕只是一个学期,哪怕三个月后你不再记得这门课的任何知识点,却从此可以用这一领域的视角来剖析很多事实,获得很多前所未有的观点,并以此达到思想的开拓。你习得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即是如此,你只是在尽一切方式更了解这个世界。

  就像杨丰在评论里说的那样,“因为当我们把所有学过的都忘记后,才是真的教育,而那时剩下的就是方法和逻辑。”

  中国的教育更为公平

  来自匿名知乎网友

  中国教育有其自身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教育的选拔制度是很公平的:学习好的同学去好学校,很简单。任何制度都需要一个选拔标准,这里的标准是统一化的考试,这是最能避免教育腐败的选拔方式。相对于美国财富决定教育这种标准,我让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心里会感觉更公平。

  美国的segregation(区域分化)非常严重,家庭教育与财富直接联姻。

  在一篇题为文章《为何我说在美国寒门难出贵子》中也有深入分析,从美国学校假期长导致金钱直接决定孩子能否持续学习,到贫困区危险治安情况,和贫困区孩子对于不相信自己能活过40岁这种预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都是非常现实的因素。

  

  课堂观摩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来源文章:kay爸爸kay妈妈谈:为何送女儿中国上学?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

  我认为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受教育比在美国快乐的可能性更大。

  在美国长大,人口不密集,所以如果我不喜欢你,我就另找一个地方,用空间来避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在中国长大,你不喜欢你家邻居,能立刻搬家么?

  譬如,上中学上早自习,晚自习,大家一起做课间操眼保操;大学住宿舍,早起刷牙遇到甲乙丙,大家一起上课自习,逛街卧谈,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这些在一生中都是头等有意义的事,集体主义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日深月久,积累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人以后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都是很重要的。

  留学君认为:教育应该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应该是一个个身心健康,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强,充满独特个性的情商智商都高的孩子,而不是一台台“考试机器”。

  从小到大每个班老有那么几个学霸,考试刷分机器,为人处世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老师总夸他们“狠得下来逼自己高强度学习”,“有韧劲儿”。她们可以是戴着眼镜的胖子,体育课永远落在后面,还可以有曲线有气质有经历,早恋学习都不耽误。

  王逅逅说,一个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曾子墨,“光彩夺目却面目模糊"。他们不是学霸,他们只是习惯了服从。

  以上内容整理自:新华网、知乎等,图片来源于杭州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