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长谈志愿:专业跟着兴趣走!
高校是芸芸众生仰视的象牙塔。每年六月,刚从高考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莘莘学子又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就读哪一所学校?选择什么专业?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选择,意味着你在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不同的选择,将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际遇。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在一生之中要面临多少次选择,然而重要的几次总会让人终生难忘。
今天,生涯founder邀请了曾经就读于天津大学科技英语专业的姜丽丽来讲述自己当年填报志愿的经历以及上大学后再学业方向上的再次规划,选择过程。下面是她的讲述:
我通过高考进入天津大学科技英语系学习。尽管这是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但当时选择这个专业觉得并不是很理想。高考时发挥得不好,分数也不尽人意,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还不错,但离我自己的要求有一段差距。所以在报考时就显得很被动,原来想考的学校,想学的专业现在都不敢报,那段日子真是很难熬。
由于家里人不希望我复读,所以想求稳,尽量选择把握性大一点的学校和专业。由于我从上初中时开始英语成绩就很突出,初一时获得了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初中组一等奖,后来又经常参加其他省市级竞赛,也都屡次获奖,高三时获得吉林省中学生英语知识竞赛高三组一等奖。由于这些原因,我最后决定选择英语专业。这样既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又可以在录取时占有一定优势。接着就是学校的选择,有人建议我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或者是上每外国语大学。但是当年北外不招理科生,我的分数报考上外没问题,但我犹豫了。语言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只有工具而没有掌握一项技能,能否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拥有自己的优势?理科出身的我热爱许多别的行业,我渴望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如果真的去了上外这样一所专门的语言学校,我会不会觉得枯燥?许多问题我都不知道答案……
最后我决定在一所综合性大学里学英语,这样我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其他学科,不会将自己的前途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路子上,于是我选择了天津大学科技英语系。其实在看到天大招生专业目录时,曾经对许多别的专业如电子信息、计算机都动心过,毕竟这些都是热门专业,但是由于不清楚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会如何,报考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人数会怎样,不敢冒险选择这些专业。其实后来发现我的分数报这些专业都能上,不过既然选择了,就没有什么后悔的。
上了大学以后,我开始发现,其实以前对许多专业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有的甚至只是在望文生义的水平上。对许多学校的了解也是不全面的,有些学校虽然整体名气不大,但是却有个别专业是实力很强的;有些热门专业几乎所有学校都设立,但是真正的水平却是良莠不齐。我越来越感觉到应该重视对高考学生选择专业和选择学校的指导,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这方面的准确信息,所有填过志愿的同学更应该介绍自己的经验,为学弟学妹提供有效的建议。
在大学四年里,我曾几次为帮助别人参考志愿填报,主要是为准备报考天大的师弟师妹提供建议。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体会:
首先是正确的评价自己,这也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对自己成绩的定位和自己兴趣、志向、能力的准确估计。如果实在不清楚,可以先参加一些专业的评估和测评,至少对自己有比较理性清晰的认识。对于先报后考或是考后估分再报考的同学,要结合自己平时学习成绩或结合考试情况,利用高考标准答案,并在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帮助下,较为准确的估算自己的分数,恰当确定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因为每个学校招生都有一定数量限制,只有清楚自己在所有的中的相对位置,才有可能比较合理的选择学校的档次。
另外,评价自己的兴趣、志向和能力,如果你从小对某些高校或专业情有独钟,那么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学校或专业。否则,即使某个专业很热门,但你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或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力,上了大学以后也不可能把这个专业学好。比如说管理类的专业需要你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财经、会计专业要求这个人思维要缜密,善于数字逻辑方面的思维。天大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是颇有名气,建筑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国际设计大赛上取得最高荣誉,但是,一个没有绘画基础或是形象思维欠缺的学生到这个专业是很难有发展的。由于没有选择符合自己兴趣与个性的专业,到了大学由于不适合该专业而开始“混”的同学大有人在。
上大学以前,我很喜欢数学,很喜欢物理,所以觉得如果学计算机,学电子信息都应该可以,但后来看到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才发现原来我不适合;以前在英语上取得很多成绩,表现出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一点潜力,但实际上,到大学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对英语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我选择了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双学位,才发现原来我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和管理,而且大学以前多年的学生干部的经历也使得我具备了学好管理的许多素质和能力。所以在考研时我并没有再继续选择英语,而是报考了技术经济及管理的研究生。但是我并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有什么遗憾的地方,这四年在英语系学习,不仅对英语这门语言的驾御能力更强了,而且在全校浓厚的理工科的学术氛围下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影响下,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管理和英语两个专业也能有结合,相互促进,这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已经有了很明确定位,已经大体上规划出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的同学,你们选择的专业将可能会伴随一生,所以,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更加重视。例如,决定学建筑或是化工的同学,就应选择天津大学而不选清华大学。除了少数一些综合性院校各个专业实力都很强以外,多数学校都是以几个专业为主支柱。报考前,应广泛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对各个学校的各专业水平、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科研水平等有所了解。简单的原则就是从专业性院校里选择,比如学法律选择“某政法大学”,学经济选择“某财经大学”,学师范选择“某师范院校”。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当初我已经确定以后基本上就学英语这个专业了,那就应该报考像北京外国语大学或者上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样的以语言为专长的专业性院校,或者像南开这样的以文科为强项的学校。而且最好还要细分,比如在所有师范院校里,哪所学校的数学系实力更强一些。这样,你所选的学校可能是分数不是很高的,名气不是很大的,但它的这个专业却是实力雄厚的。
另外,同学们在报考时,还要广泛搜集信息,对你所选择的几所目标学校要尽量全面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录取方式,排名情况,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及其他政策。
以录取方式为例。大多数学校录取时都在不同专业志愿之间设有一定的“专业级差”,专业级差的设定是以该校当地调档线上所有考生的志愿满足率最大为标准而测定,一般在3~10分。就是说,如果你的第一专业没有录取,录取第二志愿时,你的分数要减掉3~10分后再和其他报这个专业为第一志愿的同学一起考虑分数,高者优先录取。所以在填报专业志愿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即按自己平常的实力,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或者是只要高考临场发挥好,就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高考正常发挥就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万一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兜底”的专业。或者不想冒险的话,就在第一志愿时就填自己最有把握的专业。
[生涯Founder点评]
从姜丽丽的讲述中,我们会发现,她对自己未来始终在思考,对于学业和职业的方向随着对自我认知和学业的深入,也在不断调整,但调整的原则一定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实力的评估,找准专业的优势,在考研时,最终确立了真正的发展方向,祝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