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迷失的教育,走的越来越远
虹野:迷失的教育,走的越来越远
文/虹野
当我们看到社会对高考状元的重奖,对学霸笔记的追捧,对名师的崇拜和名校的选择,很不幸,我们的教育在应试的方向上也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快。
在大卫·W.奥尔的《大地之心》中谈到,社会认为教育有六个神话,其中第五个神话是“教育可以提供给学生获得成功和爬上社会高层的方法”。而我们的应试教育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认为“高考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可以通过高考“改变每一个学生的命运”。很明显,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的途径相比大卫·W.奥尔所说的敢为更狭窄。我们可以问我们的教育局长、我们的校长和所谓的名师,我们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什么?高考就是成功了吗?很明显,我们的教育似乎专指的是“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的成功是专指的在高考中的成功。而高考的成功距离“教育可以提供给学生获得成功和爬上社会高层的方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如大卫·W.奥尔所说“这个星球不需要更多的成功人士,但是绝对需要更多的维和者、行医者、修理人员、讲故事的人和各种热心人。”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却定义高考分数高者为成功者,把这些人当做是人才,或者认为他们具备成为人才的潜质。
根据大数据的正态分布,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个行业,取得成功进入高层的都是少数人,当我们的视线聚焦在这些成功者身上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是教育的结果,也会认为是教育成就了他们,更意淫式认为教育可以提供成功的方法,教育可以批量生产人才。可是当我们的视线从那些成功者身上移走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其他平凡人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也是受过学校教育的。相对于那些成功者,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教育似乎培养了更多的“失败者”。
我们的应试教育也有一个神话,那就是“高考改变命运”。我们固执的认为高考一定会改变命运的,可惜我们的视线依然聚集在那些“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的”的身上,却忽视了通过教育之后,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命运没有被高考而改变。
当我们的教育沉浸在培养了“成功者”之中之后,我们却很容易忽视在成功的话语体系中,教育却培养了更多的“失败者”。希望我们这种宛若绕口令似的“辩证法”能够提醒我们的教育主管、校长、专家和教师从那种“成功教育”中回头,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回到教育本质,真正认识什么是教育的目的。
—个老笑话,笑话是这样的:一个航班上的飞行员向旅客广播说他有好消息和坏消息告诉大家。好消息是航班比计划飞得快;坏消息是“我们迷失了方向”。
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应试者,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应试的压力从家长、学生,到教师、校长,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教育普及的越来越广,我们的教师和政府越来越用心和用功,我们的教育规模越来越越大,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进入大学,也不知道进入到大学要干什么。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迷失了方向,但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 上一篇
高考加分“瘦身”效果显现:今年加分考生明显减少
高招录取正在进行中。今年,曾经接连引发话题的“高考加分”,似乎跳出了众人的视线。 难得的“平静”背后,是教育部门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去年年底,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就“高考加分”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
- 下一篇
刘道玉:生不愿封万户侯
来源:《人物》 2009年10月,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在这里拜访刘道玉,两人谈了3个半小时。刘道玉说,如果当时知道南科大筹建的背景,他会劝朱清时办一所私立大学而不是公办大学,请市政府把土地和资金捐给学校的董事会,然后市政府就退出大学。 改革是刘道玉一生的关键词,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