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虹野:有数无量的测评—“偏才”变“学渣”的根源

2015-08-12 18:45:21中国大学
有数无量的测评——“偏才”变“学渣”的根源 文/虹野 近日,青年作家蒋方舟表示,自己当年是不折不扣的“学渣”,偏科特严重,幸亏班主任的“不抛弃不放弃”,现在还是蛮感激的。虽然她的“学渣”之说有很大的谦虚成分,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偏科的“怪才”不受学校和老师“待见”,最

  有数无量的测评——“偏才”变“学渣”的根源

文/虹野

  近日,青年作家蒋方舟表示,自己当年是不折不扣的“学渣”,偏科特严重,幸亏班主任的“不抛弃不放弃”,现在还是蛮感激的。虽然她的“学渣”之说有很大的谦虚成分,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偏科的“怪才”不受学校和老师“待见”,最终真的沦为“学渣”。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由此可见识人之难。但是当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却变得异常的简单,把各个学科的分数加起来就等于这个学生的分数。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按照分数评价学生而后进行招生是无比科学的。或许有时候我们意识到了分数高低不等于学生水平高低,但是却是找不到问题所在。为了形象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下面表格。这是甲、乙、丙三位学生的分数,各科成绩不一样,但是总分是一样的。按照我们当前的高考录取方式和我们的评价标准,或许觉得这三位同学水平差不多,或许各科老师会觉得有差异,但是我们高考招生工作人员却不会认为他们三位同学有任何的差异。仅仅这样看我们还看不出来问题所在,下面我们看着三位同学的各科成绩所构成的雷达图。

  很明显,甲同学各科均衡,乙同学理科好一些,丙同学文科好一些。从图形来看这种差异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这个雷达图,我们很清晰的感觉到三位同学的差异。可能会有老师问,究竟这三位同学孰优孰劣呢?这个问题却是代表了中国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人可以排序吗?我们老师为什么热衷于给学生排序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所谓的排序无外乎是高考录取需要顺序,所以我们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但是这种技术手段却是非常不科学的。

  首先,各科成绩能否相加?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于合计总分了,但是却忘记了这些分数的“量”是不相同的。数学的1分和语文的1分是不一样的。按照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只有“量纲”一样的情况下才能相加减。所以各科成绩相加是不科学的。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荒谬的存在,那么我举个实际例子来放大这种荒谬。

  比如一家公司招收模特。要求身高175cm,体重55kg,三围为90cm,60cm,90cm,合计470分。如果按照470分找模特,我想大家就应该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可能会出现:体重90,身高150,三围为80,70,80。这就是我们用总分来评价人之后所带来的荒谬的结果。之所以我们自主招生找不到合适的学生,不是因为自主招生不好,而是其测评方式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测评学生综合素质的时候,雷达图则更能说明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便是雷达图也不准确,因为我们很难说明两个数学100分的学生的水平是否真正一样。分数本来是测验学生掌握某个学科知识的一个量,这个量可以算作是数值型数据,有顺序和距离。但是却不能反过来作为学生水平的标准。因为人的水平是数值型数据,也就是说有大小顺序,但是却没有距离。我们无法判断100分和99分的差距与99分和98分的差距的大小。甚至全科100分的和只有某科一百分的两个学生之间都无法猜测哪位同学的一百分更厉害、更有潜力。

  这意味着,我们用分数来考察学生的时候,这个分数仅仅是个顺序性数据,数值之间的距离则不甚清晰。

  而我们当前自诩最公平的高考录取,却是犯了只有数字没有量纲的低级错误。这也导致了很多偏才在中学就惨遭淘汰。偏文科的或许还可以像家胡适、诗人闻一多、教育家罗家伦、学者钱钟书、语言学家季羡林、诗人臧克家那样经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但是偏理科的则因为无法进一步系统学习而会“明珠蒙尘”而成为学渣。(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