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虹野:中小学综合评价和高校“买账”与否有何干系

2015-08-15 08:05:38中国大学
文/虹野 看到一篇新闻《中小学综合评价如何让高校“买账”》(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12日第一版),文中谈到“目前的改革阻碍是,由于高校基本不采用综合评价的结果,导致综合评价流于形式。” 在这里不禁纳闷,高校是否“买账”和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又什么干系呢? 首先高校招生是教育部

  虹野:中小学综合评价和高校“买账”与否有何干系?

  文/虹野

  

  看到一篇新闻《中小学综合评价如何让高校“买账”》(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12日第一版),文中谈到“目前的改革阻碍是,由于高校基本不采用综合评价的结果,导致综合评价流于形式。”

  在这里不禁纳闷,高校是否“买账”和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又什么干系呢?

  首先高校招生是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数是否纳入高考分数恐怕高校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吧。即便是自主招生了,招什么样的学生,则依赖于学生综合评价的数据的分析,而非是简单依赖于学生综合评价分数的高低。

  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综合评价分数的高低确实和高校无关。更何况“中小学综合评价”,更和高校风马牛不相及了,高校算是躺着中枪了。

  在文中,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颜惠芬认为,虽然高考改革打通了高中与高校之间壁垒,但如果高校不关注高中教育,高中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能成为高校招生参考,势必会影响高中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高校用不用,成了问题的关键。

  在这里,很明显对于中小学综合评价还不甚习惯。正如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陶西平所说“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更多以高校录取为导向,最后不得不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淖。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往往被忽视。”而当前的中小学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像过去那样 用“升学率”那样直观、有序地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这使得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常常用排序的方式对学校进行管理和校长用排序的方式对教师管理方法遇到了挑战。

  与其说是埋怨高校对中小学综合评价不“买账”,倒不如说常用不衰的“考试分数指挥棒”遇到了挑战而不“买账”。

  中小学综合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进行多元评价,不再以“状元”多寡而一美遮百丑,要求教育管理者真正根据教育原理来进行教育管理,而不是从教育上面得到莫大政绩。

  而高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综合评价数据结合自己的学校的定位和专业需求进行自主招生,而非教育主管领导们想当然的简单和的直接使用学生综合评价“分数”和高考挂钩。如是,不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去了吗?

  教育主管领导们和校长们与其埋怨高校不“买账”,还不如认认真真学习学习关于中小学综合评价的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而不是东拉西扯的软抵抗。(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