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70年】抗战时期的烽火读书声(下)
八年全面抗战,漫天烽火中,中国大学大规模内迁,大部分教授和学生响应号召,随大学辗转迁徙,且一路弦歌,他们的精神与气象,值得我们永远追怀与记忆。在艰难岁月中,他们不仅保存了学术实力,赓续了文化命脉,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民族精神以及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念,让我们一起在故事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西南联大
——学风使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三校迁回原址,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是当时办学水平最高的大学,拥有约3000名学生,文学、法商、理学、工学和师范5个学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先修班。当时在昆明主持校务的梅贻琦主张“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自由”和“严格”成为若干年后追忆联大课堂时最常被提及的鲜明性格。从课程设计开始,联大有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教师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考评方面,几乎拥有全部的主动权。平时学生考试,不必按照教师的讲义来答卷,意见与教师相左,只要有根据,也可以拿高分。
西北联大
——师生入编 行军过秦岭
“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院校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前身)不得不内迁汉中。据资料统计,1937年底,西安临时大学共有学生1472人,教职工316人。当时,为保证全校千余名师生的安全,校方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军办法,将全校师生编成一个大队,其中含有三个中队,若干区队、分队,行军时以中队为单位。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随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撤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五个独立国立院校。1938年7月,国立北洋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39年,北平师大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西北师院迁往甘肃兰州。1946年春,学校师生部分迁回北平,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部分留在西北,现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联大医学院独立,成立西北医学院。西北联大文理、法商两个学院则组成西北大学,随后西北医学院并入西北大学,现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大部分师生返回天津,复名为国立北洋大学,现为天津大学。同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现为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则迁回东北,现为东北大学。其余力量留在陕西,现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北联大农学院迁往陕西武功,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称国立西北农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亦与西北农学院有渊源。
陕北公学
——义勇向前 到抗战前线去
1937年10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翌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关中枸邑县看花宫开办陕北公学分校。1939年1月,陕北公学总部迁至枸邑看花宫与分校合并。同年夏,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所学校一部分或全部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在河北正定县,后迁入北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
1939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城北十余里的杨家湾复办陕北公学(史称后期陕北公学)。1941年9月,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3年,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抗战胜利后,延安大学迁至西安,现西北政法大学与其有较深渊源。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8月,陕北公学在近4年的时间里,共培训了约1.1万多名学员。有的分到各敌后根据地,有的分到国统区或敌占区,也有一部分留在边区工作。尤其是在十一队以后的毕业生,有80%以上前往前线工作。
交通大学
——在烽火硝烟中辗转迁徙茁壮成长
1938年1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在湖南湘潭复校。3月,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5月,学校迁往湖南湘乡杨家滩。随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举校再次被迫西迁。1939年,学校在贵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复课。1942年1月,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2年8月,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至重庆九龙坡,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部分,现发展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944年11月,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再次迁校到四川璧山办学。1946年8月,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迁返唐山原址办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定址成都。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发展为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
部分师生迁至台湾后,复办交通大学,现为国立交通大学。
(内容来源:高校官网 光明日报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