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虹野:大学生被“退学”不等于高校“严出”

2015-09-12 09:12:06中国大学
虹野:大学生被“退学”不等于高校“严出” 文/虹野 昨天,华中农业大学透露,该校20名本科生被退学。仅2014年-2015年度第二学期,该校就有20名本科生因学习成绩差达到退学条件,根据学校本科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对该20名学生予以退学。(9月10

  虹野:大学生被“退学”不等于高校“严出”

  文/虹野

  

  昨天,华中农业大学透露,该校20名本科生被退学。仅2014年-2015年度第二学期,该校就有20名本科生因学习成绩差达到退学条件,根据学校本科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对该20名学生予以退学。(9月10,武汉晚报)

  消息一出来,有专家认为大学生被退学是当前高校“严进严出”的一个标志,是值得点赞的。在这里笔者认为切莫急于点赞,大学生被“退学”和高校“严出”相差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我们要分清这些大学生为何被退学的,退学的条件是什么。

  华中农大每年进行一次学籍资格审查,不及格课程达10学分者,学生及父母将收到学分预警通知,超过15学分,学校将做降级处理,挂科达25学分者,予以退学处理。

  显然大学生退学的依据就是能否在一个时间段内获得足够的学分,所以学生挂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能力学会而挂科,一种是不想学而挂科。高校劝退学生的学生应该是没有能力学会的学生,因为他们继续呆在学校只能是浪费人生大好时光而已。但是通过对退学学生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那些退学的学生大都是因为玩电脑、参加社团活动、翘课而耽误了学业,这些学生之所以耽误学业没有拿到学分大都和能力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某些兴趣爱好以及自我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学习时间分配不当而影响学业。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是没有考虑学生挂科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区分“退学”更多的是针对学习无力的学生。尽管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做出该决定是依法办学,依规管理,但是依然无法避免人们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放养”的怀疑,高校大批的辅导员和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的书记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甚至出现不少退学的学生再次参加高考又考入大学,又接二连三的被退学。高校不能不仔细自己的大学生学习管理上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更不能用“退学”标榜“严进严出”而把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的责任和后果都由学生本人来承担。

  当我们厘清了大学生被退学的条件之后,我们是无法容忍高考高分进校的学生被大学以无法完成学业而退学这样的现象产生。尤其是这些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完成学业,而是没有“及时”完成学业。一个优秀的学生进入到高校,是如何变得不优秀且被退学的呢?如果高校不给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是说不通的。

  如果我们把“退学”等于“严出”很容易让高校认为自己的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没有问题的,一切的错误都是学生自己造成的。这样很显然会使高校缺乏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

  如果把“退学”当做“严出”,那就是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同于少挂科、不挂科,这哪里是“严出”呢?简直宽出到了无边。

  最为重要的是在谈论所谓的“退学”等于“严出”的时候,都是学校行政部门自话自说,和高校教师似乎毫无关系,教师仅仅给个分数以供行政人员评判学生学业。高校教师在学生“退学”和学业判定上的失语直接导致高校行政部门不加区分“学习无力”的挂科和“学习无趣”的挂科。这对于缴纳了学费而毫无收获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当然,要想解决学生“学习无趣”现象仅仅靠辅导员和所谓的严厉“退学”制度是不够的。这需要高校行政化下的高校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不能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因为只有高校教师才能够分清楚学生是“学习无力”还是“学习无趣”。只有教师深度参与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学业产生兴趣。

  按照高校“严进”的标准,“学习无力”现象是比较少的,除非高考作弊,大部分还是属于“学习无趣”,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师更加重视教学之外,还需要高校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自己的学业。比如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延长学习时间,按照学分收取学费,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

  总之,在严厉的“退学”制度的背后,掩盖了大学“放养”的本质和行政化的简单粗暴,大学生被“退学”和高校“严出”更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否则将会丧失高校自我提升的时机。(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