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

虹野:“被歧视”的为什么总是自己人?

2015-09-22 16:00:00中国大学
文/虹野 近日,在两张北大本校研究生宿舍与燕京学堂宿舍的对比图上,北大本校研究生的宿舍约十几平方米,是狭窄逼仄的四人间。而燕京学堂的宿舍则是单人床,书桌、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很多本校研究生对这种反差表达了不满。此事引发了关于燕京学堂更多的争议,其核心主要是学校对本校研究生与燕京

  虹野:“被歧视”的为什么总是自己人?

  文/虹野

  近日,在两张北大本校研究生宿舍与燕京学堂宿舍的对比图上,北大本校研究生的宿舍约十几平方米,是狭窄逼仄的四人间。而燕京学堂的宿舍则是单人床,书桌、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很多本校研究生对这种反差表达了不满。此事引发了关于燕京学堂更多的争议,其核心主要是学校对本校研究生与燕京学堂学生的“差别对待”,使得部分本校研究生认为燕京学堂学生属“特权阶级”。在大家抒发对“特权阶级”不满的时候,事实上是本校学生“被歧视”的结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歧视”自己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即便是以追求“公平”等人文精神著称的北大也难逃脱这种现象。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为了制造特权、自我歧视吗?高等教育究竟发生了什么?

  “公平”是社会的终极追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公平和歧视都是非常正常,公众也是非常理解的。但是我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歧视”的总是“自己人”?一等洋人、二等官的时代难道还没用过去吗?

  我们根据燕京学堂的产生过程或许也能看出这种“自我歧视”现象产生的脉络。

  首先,高校行政化是学校重大项目和政策制定和实施主要推动力。燕京学堂的论证、产生基本上是在系主任这个层面以上进行的,事实上是一种官僚内部体系的自我运转。行政化的决策更加讲究“效率”,为了效率丧失点公平也在所不惜。所以为了吸引外国学生,不惜重金修缮宿舍、学堂创造良好条件,且发高额奖学金,而这一切还都是在招生方案不甚清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对于校内的反对声音,则采用少量补助来“封口”。从这里看,燕京学堂的产生以及偶发事件的应对依然存在于“官僚模式”中。官僚模式中的等级制度历来都是对弱者强压,对强者膜拜。或许这是北大学生“被歧视“的主要原因。

  其次,燕京学堂从论证、到经费的来源和使用都充满了争议,而这种争议基本上是底层学生、教师和学校高层官员的争议。这个争议在高校行政权力的强大威慑下,肆无忌惮的被扼杀了。经费的来源却是神秘人,资金的使用却是神秘的基金会。这更让人对燕京学堂的项目产生怀疑。

  最后,尽管公众的视野被转移到了“特权”和“歧视”上了,但是在大学中这种“特权”为什么总是“外人”,“歧视”总是自己人这种产生机制还没有得到重视。燕京学堂项目的目的是为了“让未来全球的领导人有精英式的中国体验”和“培养未来领导人的精英训练”,可是燕京学堂本身产生的过程中的“特权思想”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难道是为了让外国人体验在中国享受“特权”,学会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对待北大“自己人”?(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