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人大博导到底在维护什么样的道义?
虹野:人大博导到底在维护什么样的道义?
文/虹野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在网上公开发出《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公开信》,认为今年新招硕士研究生郝相赫在报到之后屡屡发表攻击他人言论,居然对阎步克先生和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和尊严,师生之交首重道义,鉴于目前情况的情况,宣布郝相赫不再是他的学生了。
看到此处有些许疑问,从人民大学9月9日开学,到9月19日短短十天内,学生郝相赫到底“攻击”了多少他人,使得孙教授如此怒不可遏?
我们通过网上流传的郝相赫朋友圈的截图就发现这两个似乎有些不妥,当然也可能孙教授看到的更多,但是十天之内我想即便有些许不妥言论,似乎和屡屡攻击以及不可救药还是有所差距的吧。对于学术前辈的评价,几乎每一个学者可能都干过,郝相赫或许言辞稍嫌粗俗,但还不足以构成所谓的“攻击”他人,而且其目前学术影响力也无法对学界前辈构成“攻击”,那么孙教授“意气用事”究竟来自何方呢?
其中缘由,通过孙教授的公开信或可窥一斑。
“他从报到之后,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我为此不安,也曾经发信给他,劝他要处事平和。”
其中一封信是:治学,要沉潜。为人要平和。
“任何人都有在微信上自由表达的权力。任何人也有对他人的表达有评断的权力。人家不说,两可;有人说了,听不听,在你。我,对于你近期的几个微信所体现的意境或者说风格,很不安。我不强求你与我一致。但是,感觉还是把我的不安告知你为好。”
很显然,郝相赫的“屡”教不改,使得孙教授勃然大怒。认为其违背了师生道义,违背了学界规矩。那么,孙教授维护的学界规矩和师生道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通过孙教授和郝相赫短短十天发生这么“激烈”的冲突,看来这规矩还是不小的。
可是仔细分析无非有二。一是郝相赫不听话,对孙教授的“好言相劝”一点都不顺从,毫不收敛,说的再重一点,那就是违背了孙教授的“师道尊严”。二是,郝相赫竟然违背学界规矩,质疑学术权威,甚至还带点脏话。
或许正是这两点才使得孙教授痛下决心坚决与此“狂徒”划清界限。
但是,笔者有点不明的是,孙教授在劝说郝相赫平和处事的时候,为何在对郝相赫的教育引导上一点都不平和呢?为何不引导学生在对学术前辈质疑的时候需要理性分析,最好用学术研究来进行质疑。任何学术的发展,都是在对前辈质疑中进行的。为何孙教授不去平和对待并引导学生呢?
难道孙教授的学界规矩就是不能让学生批判权威,不能让学生质疑?难道孙博导维护的师生道义就是学生顺从听话?如果都是顺从的学生进行研究,学术研究如何发展和超越?科学如何进步呢?
我想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根据学生短短十天的表现,就和学生“划清界限”、“恩断义绝”,至少也要引导引导吧,而不是一封信就让学生“令行禁止”吧?当然,或许孙院长不这么认为?
不管如何,作为一个导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学术成果,有责任包容学生不同的学术观点,有责任允许学生质疑,有责任教会学生研究方法对其他学术成果进行分析。作为一个导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对学生的教导。所以,笔者对孙博导的“冲冠一怒”为“道义”不敢恭维。当然,如果是孙院长,那么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学官”或许已经丧失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底线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 上一篇
美国培养天才儿童秘诀:创造只属于他们的精彩乐园
全世界有多少天才青少年?一个粗略的数据得以管窥。 美国有300万天才青少年。美国国家天才委员会的官网显示,按照1972 年马兰德(S.P.Marland,Jr)博士对天才青少年的定义进行推算,从幼儿园到12 年级的美国学生中,约有三百万学术天才,约占全美学生总数的6%。
- 下一篇
独家: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炉!
日前,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布了全球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此次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覆盖包括材料、化学、数学、工程学等21个学科领域,共有2975名(3125人次)科学家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