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海大学100年10个精彩瞬间看中国水利百年画卷
河海大学的百年发展史也见证着我国水利发展最关键的100年,在这百年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变革?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跟随小编一起来感受下中国水利发展的百年画卷吧!
精彩瞬间一: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肇始
100年前的中华大地,江河泛滥,水利凋敝,治水救民的呼声日益高涨。1915年,应“治水导淮”之需,清末状元、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将水利作为独立专业进行设置,拥有了专职从事培养水利人才的师资队伍,确立了水利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水利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拥有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和实验条件,成为我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初步形成了水利高等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之先河。
(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舍)
精彩瞬间二:首次提出水利高等教育办学理念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章程》中明确提出了:“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的教育方针,并向学生提出:“第一,必自问志愿,实有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决心然后来学;第二,必自审体格,足胜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劳苦然后来学。”明确了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于教员则必求富有工程经验而热心教育者;于教科广储仪器,义工学生实验;于教授必使学生能活用学理,而不专致力于记诵;此外,如参观工程,以资感发,派遣实习,以增阅历,实益所存,切实应用之智识,当亦可养成矣。”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章程)
精彩瞬间三:红帽子大学
“五四”运动中南京学界风起云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南京地区最早响应的学校之一,校长许肇南被公推为南京学界联合会临时主席,后被公选为参事长,学生刘英士、梅成章等被推为赴京代表。学生张闻天、沈泽民、曹锐、严俦等在“五四”精神激励下走上革命道路,张闻天是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河海师生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以“红帽子”大学而被世人广称。
(左:张闻天,右:沈泽民)
精彩瞬间四:黄土高原上的关中八惠渠
1921年陕西大旱,李仪祉率领胡步川等一批河海毕业生去陕西主持水利工作,踏勘、设计了关中八惠渠,蓄水引水灌溉,解决黄土高原的干旱问题。1931—1932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新型灌渠——泾惠渠,受益农田70万亩,后又续建洛惠、渭惠、梅惠渠,受益农田200余万亩。李仪祉去世后,几十名河海毕业生继续从事灌渠建设,1947,关中八惠全部建成,至此西北平原(包括陕甘宁三省)八渠交错,如网覆盖,处处都有流水潺潺声,关中地区建成了塞外江南,解决了遇旱绝收的大问题。
(李仪祉带领学生在工地实习)
精彩瞬间五:新中国第一所独立的、规模最大的水利高等院校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独立的、规模最大的水利高等院校,钱正英任首任院长。严恺、徐芝纶、黄文熙、刘光文等一大批名师汇聚于此,掀开了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华东水利学院早期大门)
精彩瞬间六:新安江模型
建国40年全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流域水文模拟——新安江模型与陕北模型》榜上有名。新安江模型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赵人俊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建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水文科学领域最具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得到国际上的公认,陆续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在国内更是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我国湿润地区的实时洪水预报方案中,几乎都采用了新安江模型。
(赵人俊教授在讲解新安江模型)
精彩瞬间七: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
1985年学校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开启了向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迈进的步伐。名誉校长严恺院士提出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成为河海人永远的行为准则。“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书育人无止境”,力学大师徐芝纶的治学格言永远回荡在师生心中。
(邓小平题写的“河海大学”四个字)
精彩瞬间八:水利学科蝉联全国第一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以95分的优异成绩再次名列全国第一。除此之外,河海大学的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社会学等学科也位居全国前列。
(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大门)
精彩瞬间九:摸清了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的家底
1980年我国开始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岸带综合普查。如此大规模、综合性的海岸带调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严恺院士任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统筹主持综合调查全过程,审定规划,制定技术规程,检查科研质量和审查技术成果。历时8年,对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海岸带进行了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调查,获得大量标本、照片以及录像和影片资料。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1992年,严恺院士主持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严恺教授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状)
精彩瞬间十:水利工程中的河海身影
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工程、刘家峡水库、乌江渡水电站等建设中,河海人勇挑重担。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港口和取排水口布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万家寨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河海人践行着赤心报国的中国梦。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奋斗的身影;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
(三峡大坝)
(内容来源: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