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试水在线学分课程 在线学分课程,想"混"不容易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对外宣布将建立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机制,推出面授、在线混合式教学方式。利用3年时间,逐步将所有面授课程都改为混合式教学课程,这意味着学习在线课程所获学分将有望被承认。
而早在去年7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部分学生已成为清华首批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学分的学生。清华大学表示,微积分、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也将开展类似教学。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就指出,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在线课程纳入学分认定机制。
伴随着高校在线课程的发展,质疑声似乎也从未间断。有学生就认为在线课程很“水”,不受重视,“好混学分”。
高校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和管理,该何去何从?
在线课程不是简单让学生在线学习
自2013年“慕课”在中国“发迹”以来,在线课程带来了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次高潮,国内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在线课程或者混合教学课程,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这些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认定机制,在线课程已经变成了高校教育体制的一部分。
不过,在在线课程方兴未艾的同时,付费刷课等不良现象也在部分高校出现,引起人们对于在线课程的质疑。专家指出,对于慕课等在线课程,也要一分为二来看。高校在开展在线课程时一定要提升教育质量,注重把在线课程同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结合,而不应是简单只让学生学习在线课程。
多所高校开设在线学分课程
早在“慕课”在国内高校兴起之时,北大等高校就开始酝酿把在线课程纳入学分认定体系之内。
北大当时就宣布,2013年秋季学期,第一批北京大学网络开放课程将上线,在校生完成学习要求可获课堂教学等值学分。
据媒体报道,2014年7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约200名学生参加了《电路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并最终顺利取得了学分。据了解,《电路原理》是清华大学上线的第一门慕课,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第一门以在线课程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取得学分的课程。
记者从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师生处了解到,目前这些承认学分的在线课程中,既有通识类课程也有专业课,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虽然这类课程的数量现在并不算很多,但已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也引起了师生的注意。
混合教学效果得到师生认同
北大大四学生小雨(化名)在大三时就修过4学分的《社会调查与研究》课程,据她介绍,这门课就是线上自学与线下讨论相结合,“一周要看完3到4个视频,视频中间还要做一两道题,期中期末考试也是线上完成的。”小雨说,讨论环节既有线下分小组讨论,也有线上讨论区的讨论,这两个讨论环节都是要计入成绩的。
在小雨看来,这种课程的好处是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不用来回跑。课程相对也很精炼,老师不会讲那么多“废话”,还可以回看。但自己看视频很容易走神,感觉吸收效果没有线下好。“我认为从学术角度来看,线下课堂会更好。从普及知识的角度来看,线上课程性价比更高,可以多听多看。”
记者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一些学校在线课程或者混合教学课程的效果还是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学校在线课程不断发展,选课人数也日益增多。
按照之前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2015年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联盟已累计开设联盟委托运营课程近200门,覆盖全国1000余所高校的1000万在校生群体,其中近50万学生通过联盟课程获得了学分,累计有超过100万大学生修读了学分课程。
北大校长助理、北京大学MOOC负责人李晓明也曾表示,对于大部分课程来说,利用“慕课”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一定比传统课堂要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时间,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灵活性,而且让老师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一次备课,多次使用。
部分学生选修在线课程“混学分”
伴随着高校在线课程的发展,质疑声似乎也从未间断。比如在线课程的完成率,比如学生并不认真对待在线课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学生就认为学校的在线课程很“水”,大家都不是很重视,只是觉得“好混学分”。有的学生甚至连视频都不愿看,直接去考试。
据报道,福建某高校推出的网络选修课,甚至被学生付费刷课。“一些同学在淘宝上花钱购买了一条龙服务,考试获得了高分,而那些老老实实上网看视频学习的同学,考试成绩反而不理想。”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王娟在edX平台开设有《民俗学》课程,这门课也是北大发布的首批网络公开课程,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王娟指出,对于这门课,学生如果没有看过视频是很难答完考试试题的,而且学生还需要把作业放到网上,由其他学生来打分。“学生要自己做调查,做访谈,搜集整理故事,还要参与讨论。”在王娟看来,这样的课不可能轻轻松松甚至不看视频就通过。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在线下课堂中他可能也不会好好学,这不一定是线上课程的问题。
“对于在线课程是否能计入总分,需要整体考虑。由于每个大学教育课程都有其系统性,还有其教学管理和课程要求,不能采用与社会大众同样的标准。”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昉指出,高校要利用在线教育促进教学改革,而不是简单替代现有的教育,所以高校一定要把在线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让学生完全在线上完成学习就能拿到学分。“像复旦目前所做的都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陆昉认为,在线课程推进的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学校要有相应的规划、政策和措施,教师和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
学生感受
辅助类课程适合线上授课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新闻系大一学生王子乔今年选修了一门在线课程——军事理论课。这也是他大学生活中接触到的第一门在线课程。修完这门课程,他就能获得2-3个学分。
王子乔说,军事理论课之前都是课堂授课,从今年开始才改为在线授课。目前这门课已经出了五章节内容,每章节内容时间都不是很长,基本控制在15-20分钟,王子乔说自己已经学习到第三章节了。
对于在线课程,王子乔说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上课的时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习时间。”但王子乔也承认,这种授课模式的劣势就是互动性少一些。“比如说我们学习的效果如何以及考试,没办法及时反馈。”
王子乔说,目前自己就接触到了一门线上课程。自己是学新闻的,专业课是有必要随堂上的,但诸如思修、心理等一些辅助类课程都可以采取线上授课的形式。“这样我们的选择和时间会相对自由一些。”
对于目前存在的付费刷课现象,王子乔认为,首先目前在线课程都是一些选修课程,没必要刷课。其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避免,“比如我们这堂课17分钟,在5分钟或者8分钟的时候,会停顿一下,出一道题让你解答,如果刷课的话,整个课程就无法顺畅进行下去。”
■ 教学案例
复旦大学
混合教学保证学习效果
2013年是“慕课”在国内高校开始蓬勃发展的一年,复旦大学就在这股“慕课”潮流的前列。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复旦就不断推进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教学改革。2014年4月,复旦大学登录全球MOOCs平台的首门课程《大数据与信息传播》,正式上线Coursera平台。
在向全球发布复旦的特色课程同时,复旦也特别注重利用在线课程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觉得有必要把一些观念讲清楚。实际上我们从来不是想做好简单的在线课程,让学生们去学,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在线课程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昉指出,复旦发展在线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赶慕课浪潮,所以复旦开始探究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课程的改革,即在线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单向度的知识传输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
根据复旦大学提供的数据,复旦大学开设的所有混合教学课程都有学分。到了2015/2016第一学期,学校已开设16门混合教学课程,选课人数达2537人。
据陆昉介绍,目前这16门课大部分都为必修课。而从混合教学的比例分配来看,像思修课基本1/4的课时用于讨论课,另外还有两次直播互动,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理科课程,讨论课的课时大概要占二分之一左右,这样老师和学生有足够时间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尽管学生大约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在线学习,但学习内容比原来课堂上学的不会相差太大,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节奏开展学习,学习效率可以说得到很大提升。”陆昉认为,复旦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据了解,自2015级新生开始,复旦学生在入学报到前,可在复旦大学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FCT网上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报到后参加FCT考试,通过后即可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据了解,复旦目前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在线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人群的不同定位,可分为面向复旦学生的混合教学课程,面向高校学生分享优质课程以及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慕课课程。
北京印刷学院
在线课程以通识课程为主
据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姜东升介绍,学校四五年前就开始尝试开设在线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通识选修课,例如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探索与成长等。学生可以在线选修这些课程,成绩通过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据介绍,每个学生大概需要上4门左右的在线课程,一般一门在线课程是两个学分。由于服务器网速的问题,目前印刷学院的在线选修课程每次只能承接100名学生预约选修,“如果报名人数超过了限定人数,学生只能靠抽签决定。”
姜东升说,在线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校选修课体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由于目前开设的在线课程主要以通识课程为主,没有太深奥的专业知识内容,开设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所以对于学生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无论是真正去学习还是通过做题掌握知识,完全靠学生本人自己决定。
而针对专业课程,目前学校的做法是,正在录制一些微课,“把一节课的知识点录成若干个微课,挂在网上供学生课后参考。”姜东升说,这种微课程不涉及学分,只是正常课堂的一个补充。
针对一些学校出现学生网上刷课的现象,姜东升认为,学生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大家都想获得学分,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投机取巧的行为。“任何一个技术都会存在弊端,我们只是关注大多数学生能从这项技术中获益,至于个别通过作弊手段获益的学生,也做不到完全杜绝。学校的目标就是把课程开设得更合理,让学生更有兴趣去选修。”
■ 观点
课程质量
在线课程受认可质量是关键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整个慕课的发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可能注册学习的人多,学完的人少;二是有不少人学习的目的就是混学分,存在功利导向。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会使慕课产生很多水分和泡沫。
此外,如果慕课对教学质量监控不严的话,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刷课,拿到学分,但是学分质量得不到认可,慕课就走向了反面。多年前我们的远程网络学历教育就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人轻松拿到了学位,但这些学位并不被社会所认可。所以,对于在线课程纳入学分机制,不能为纳入而纳入,关键是保证课程质量。对于高校来讲,要有一个全面的课程体系构建,对于在线课程和传统课程都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对于在线课程的发展,高校也不应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开设了多少门在线课程,要搞清楚在线教育不是目标而是手段,不要形式大于内容。
学生权益
线上课程也要保证学生权益
胡卓玮 首师大教务处副处长
线上课程是一种潮流,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但要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权益,不能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习。另外,现在线上资源非常多,学校要对这些资源有一个甄别。
同时要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比如一些在线课程出现刷课的现象,这也是学校担心的问题之一。这涉及学习质量和管理,课程质量谁来保证?谁去监督?都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观念转变
教师学生都需转变教学观念
陆昉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原副校长
要不断扩大混合式教学课程的规模,会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要有相应的规划、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因为发展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师要有大量投入,花费的精力还是很大的。
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以教为主的观念,而要考虑怎样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以改变传统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是学生的观念也要改变,要学会主动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讨论和交流。(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杜丁)
- 上一篇
虹野:“学分转换”能否松动专业管理壁垒?
虹野:“学分转换”能否松动专业管理壁垒?是一篇关于虹野的大学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我们采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信息!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法律性负责!虹野:“学分转换”能否松动专业管理壁垒?文章由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内地32所大学上榜推送!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处理!
- 下一篇
数百所高校高职和专科录取线超本科
数百所高校高职和专科录取线超本科是一篇关于数百,高职,录取线的大学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我们采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信息!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法律性负责!数百所高校高职和专科录取线超本科文章由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推送!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