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星云大师:建5所大学 做“品德的哈佛”
佛光大学是由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所创办的大学,它是一所以“人文精神”为依归,“义正道慈”为内涵之森林大学,校址位于宜兰县礁溪乡林美村山上,目前有将近4000名师生。
佛光大学是星云大师创办的5所大学之一。无中生有,兴学育才,透露出来的民间的力量、民间的智慧正是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宝贵资源。
佛光大学是台湾地区第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教育核心的大学,由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所创办。佛光大学自1993年奉准开始筹设,经历在礁溪林美山上的披荆斩棘七年,大学部自2002年正式招收学生,采小班制教学,每系只招收30至40位学生。目前佛光大学有人文学院、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和佛教研修学院,4个学院下辖有23个系所,其中,文学系还设有博士班。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实习生 严巧 发自台湾高雄
不言佛教的公众大学
莫言一踏进佛光大学怀恩馆就立即响起如雷掌声,现场涌入近千名师生,就连走道上也坐满了前来聆听演说的学生
全程观礼的星云大师致词时谈到,此次校方能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莫言,让身为佛大创办人的他与有荣焉,尽管自己已87岁高龄,无论如何也要从高雄赶来宜兰亲自见证这场殊盛的颁赠仪式。大师说,在他看来,莫言能获得文学奖有两大原因,第一是他出生于贫苦但奋发上进;第二则是自学有成,靠着大量阅读不断累积创作能量与养分。
从台湾地区前“教育部长”、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手中接过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证书的莫言说,虽然自己的脖子很粗,却难以承受这顶桂冠的分量。他谦虚表示,博士学位要具备专业知识,尽管自己在文学领域有作出成绩,但距离博士水平仍有一大截,让他获颁博士学位,有些惭愧,但也打从心底感谢佛光大学颁给自己这样的荣耀。
对于创办佛光大学的初衷,星云大师说:“因为科技理工的大学太多了,深感以人文为主的佛光大学的必要。我希望佛光大学是一所精致型的大学,让学生和老师能生活在一起,老师能叫得出学生的名字,并能相携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花下林中谈道论学,在悠然的环境中培养一批批慈善有德的领导阶层人才,创办佛光大学一直是我40多年来的心愿。佛光大学是一所以佛教精神兴学,而不言佛教的公众大学。是人文精神的大学、是悲智双运,行解并重的大学,是结合社会的大学、是面向世界的大学。”
100元捐款兴学的无价之心
相比其他大学的不同,佛光大学有一堵长达1公里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正是这些功德主的捐赠,成为佛光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翻开佛光大学的历史,背后的细节,让人动容
1994年2月27日星期日下午,在为举行筹募佛光大学创校经费的“当代名家艺术精品”义卖会上,会场中最高潮乃是在拍卖张大千先生的“一花一世界”水墨画,这幅画是1978年3月张大千先生在佛光山亲自送给星云大师的礼品。拍卖时以500万新台币起价,经过一番竞标,最后由一位肖姓信徒以6000万新台币得标,竞得后,又捐出来给佛光大学;再由远东集团创办人徐有庠先生以5600万新台币得标,使得这一幅画以11600万新台币的高价结了善缘。
相比“一花一世界”水墨画的轰轰烈烈,佛光山资源回收队则细水长流。
1996年听到星云大师要创办佛光大学,佛光山的义工宋秀喜便发心全家护持佛光大学。一次劝募过程,朋友一句“佛光山富丽堂皇那么有钱,为何还要向人劝募?”宋秀喜发现“要人施舍很难,求人不如求己!”便决心以资源回收来筹建大学经费。
隶属佛光会台北道场的金刚分会,是“资源回收”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会员口耳相传下,这份吃力的工作渐有成果,分会督导赵钧震也用他奔驰轿车载回收品,但舟车往返的诸多不便,督导赵钧震发心捐赠卡车,以便工作顺利进行。经过数年环保回收工作,成果累累,他们便于2002年11月正式成立“佛光大学资源回收队”。而眼见越来越多佛光人投入回收工作,让护持大学的的净财随之增加,他再度追赠卡车一部,让工作顺利推展。
资源回收团队成立,由宋秀喜担任团长,时至今天,指挥调度人员每天行程: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风雨无阻,随叫随到,使资源回收团队业绩蒸蒸日上,成为佛光大学办学力量的涓涓细流。
佛光大学不以赚钱为目标,其学费只是同类民办大学学费的一半。目前它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6亿新台币,靠学生的学费无法维持学校的运转。除了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每年拨款1亿新台币外,还需要佛光山每年为其补贴2亿新台币。
教育乃百年大计,需群策群力,方能竟其伟业,尤其建校耗资庞巨,若无数十亿元经费不以为功,此非佛光山或少数人能力所及。为此,星云大师还发起“百万人兴学委员会”每人每月捐资100新台币,三年为期,目前仍保持有70万的信众在捐款。与此同时,佛光山根据其他另4所大学的建设需要,进行经费的调拨。
说好话、做好事、充好心
百万人捐款兴学的背景,也让佛光大学在教学的内容上,特别强调“品德”二字
“义正道慈”,这是星云大师为佛光大学校所提的校训。解读校训,杨朝祥认为,透过内在的认知转化成有用的知识,具有自主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即是“义”;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方法就是“正”;追求真理,吸取知识即是“道”;同时怀有感恩和喜舍的心,关怀社会,服务社会就是“慈”。
他们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延伸到教学实践当中。比如说,他们推出佛光山的三生、三好教育,每天要做好事、说好话、充好心。具体在落实中,佛光大学推出三好存折,要求同学们从第一周开始要说好话、做好事、充好心,自己记录下来;同学和老师有约法三章,自己记录做了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在一起互相讨论和分享,用这种实际实践的方式去做,等等。要让学校做“品德的哈佛大学”。
同时,佛光大学推动“四校一体”,即由佛光山办的佛光大学、南华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和澳洲南天大学四校一体的学系统(菲律宾世间解大学刚刚建立),为台湾第一所国际性大学系统,四校之合作与资源整合,四所学校将针对教师交流、课程教材研发、图书设备、资讯系统、学生交流等进行资源整合及分享,并且提升佛教学术研究合作。佛光学生念了两年之后,英文成绩达到入学美国大学标准,只要缴交台湾私立大学学费,就有可能转到美国西来大学读完另两年的相关课程,也就是二加二计划。毕业生可以拿到美国西来大学和佛光的两张学位文凭,有助于发挥“三加一大于四”的整合成效。
■访谈:
专访星云大师:
11月来广州讲“看见梦想的力量”
9月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上,星云大师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出家人一样可做证婚人
南方日报:我在佛光山看到五合塔里面的喜庆之家,举办从男女结婚时的文定之礼、佛化婚礼,乃至寿诞之礼。请问,佛光山设立喜庆之家的初衷是什么?是希望让婚姻和家庭通过信仰得以提升吗?
星云大师:佛教不可以把世俗上的婚姻看成一种罪过,这是家庭的基本,伦理道德的重点。佛化婚礼对在家的佛教信仰者来说是佛、法、僧三宝为他们幸福人生和佛化家庭的一种祝福,我们是以佛法来普及,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几十年来,我推动人间佛教,不拘形式地到处随缘,给人家证婚之类的。佛化婚礼对佛教的弘扬,社会人心的安定、和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南方日报:从佛教解脱道的观点来衡量,出家人是否适合做证婚人?
星云大师:出家人什么都能证明的。只要是合法不违法,对道德不损伤,对佛教的制度没有破坏,我觉得其他的都不重要。在澳洲要证婚的人,要持执照,我们在澳洲的徒弟,是政府主动授予的执照。
南方日报:您倡导的“人间佛教”中如何让古老的佛教年轻化?
星云大师:我们过去家里贫穷,月末父母就带我们到寺庙,寄托给佛祖,好像给了佛祖我们就能更懂事一点。台湾更是,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寺院,认为把他们送到寺院里面,他们学不坏,会更懂事,更讲道德。我们也有童军团,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很多从孩子从童军到青年团,假期都是在这里过的。台湾的一些“太保”、“太妹”,他们到这里来,我们对他们一视同仁,他们感觉受到了温暖、尊重,感觉到你是爱他的,渐渐把我们当朋友。所以要让他认为你很爱他,你是和他很接近的,他就比较容易教化。所以,人间佛教对于这些世俗的教育,我觉得我们佛教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报:继台湾佛光大学、南华大学、美国西来大学、澳州南天大学之后,菲律宾世间解大学也即将举行开学典礼。您是否还有继续举办大学的心愿,想在哪里办呢?
星云大师:本来我自己没受过教育,但是对教育有意向,我喜欢办人文的大学,因为个人不能没有一个人文素养,不能没有道德的观念,这是一个群居的社会,不是光只有技术这些存于世,这个没多大的意义。
一个人一生办一所大学已经不容易了,佛光山现在已经办了5所大学了。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办大学,随缘。
台湾记者心态和大陆不同
南方日报:台湾的媒体都在报道您在参与一些政治议题,您认为关心政治是人间佛教的内容之一吗?
星云大师:台湾的媒体都不希望你太好,你太好他也要加一点东西,他要报坏才有读者,报好他不够刺激,台湾记者的心态和大陆其他的不太一样,在台湾明明是好事经过记者或者报纸他编辑一下就变坏了,变成反面负面,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不介意了。
南方日报:您在向五大洲去布道的过程当中,最多的困难是哪些方面?
星云大师:最大的困难是语言,我们的人才有限,世界那么大,需要那么多人才。资金不是重要问题,当地也愿意提供一些财务的需要,但是人才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他需要实践的训练的,我们佛光山只能是培养一些年轻人,任劳任怨,能做传教的工作,能把佛法传播出去,佛光普照,佛水长流。
南方日报:对全球佛教的布道有什么计划?
星云大师:不一定要有什么计划,看各个地方的需要,比方说,在美国他还需要禅,我们要提供很多禅师,要在那里讲禅:有的国家需要净土,他念佛就够了,有的地方需要年轻的、儿童,就需要年轻的、儿童专家帮迎合他们的需要。
南方日报:我们知道您11月初将去广州,在广州跟我们公众信徒进行沟通,那时您将演讲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给大家分享哪些的思想?
星云大师:初步的主题是“看见梦想的力量”,具体的演讲内容将是即兴,临时发挥的。
(原标题:星云大师:建5所大学 做“品德的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