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院全科门诊预约不满 130元诊金不划算?
日前,港大深圳医院患者正在排队交费,与其他医院相比,人数较少。
全科门诊,对深圳市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就诊方式,由去年7月1日试业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率先引入深圳。看病“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流程,也随着医院运行逐步进入正轨,而渐渐为公众所熟悉。
截至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已运行一年零三个月。市民对于这项新的就诊方式如何看待?全科门诊能满足多少患者的就医需求?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
全科门诊预约不满
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自2012年7月1日开始提供服务,3个月后,科室运营步入正轨。目前,全科门诊平均每天放号250个,实际就诊人数为平均每日180个,有效预约72%,仍有28%的号源无人预约。不过,相比今年年初仅有半数全科门诊号被预约,有效预约比例已经提升。
针对上述现象,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教授、港大深圳医院全科主管林露娟认为,内地居民就医时习惯于首选专科门诊,要改变这一就医习惯仍然需要时间。但她对于全科门诊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无论是香港也好,欧美国家也好,首诊先看全科或者家庭医生已经是通行的办法,对于患者来说,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模式既经济又便利。”
林露娟在香港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香港居民有固定的基层医生(相当于内地的社区医生,记者注),35%的香港居民认为基层医生可以担当起为自己和全家人提供基本诊疗服务的责任。
“内地的居民可能也了解,在香港的公立医院就诊,如果不是急症,患者预约等候一个月甚至半年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很多香港人就诊首选基层医疗,虽然基层医生也是私家医生,但收费并不高,诊金加上三天的药费是180港元,一般的香港居民都可以负担得起。” 林露娟介绍,找固定的基层医生看病,医生对患者病情有长期的跟踪,比较了解,诊断时也能给出较准确的意见。有的香港居民,全家都会找同一名基层医生看病。只有在基层医生那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转去公立医院就诊。
那么,全科门诊能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吗?林露娟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对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一年来的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86%的病人在全科门诊解决了问题,需要进一步转诊到专科门诊的病例仅占14%。全科门诊的首诊服务,为大多数患者解决了问题,也减轻了专科医生的负担,使后者专注于重症复杂疾病的治疗,提高了医疗效率,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医疗模式。
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诊疗量在3.5万~4万人次之间。目前,全科门诊有医生13名,医院计划继续招聘全科医生人数至30人。林露娟坦言,深圳市民接受全科门诊的程度没有院方预想得快,还是有一些市民到医院希望直接看专科,但她相信“先全科后专科”的模式会逐渐被公众接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市民感到头晕来就诊,他该挂看哪个专科呢?头晕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可能是耳朵的问题引起的,也可能只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病人可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由我们的全科医生来诊断,再转诊,比病人乱投医要好得多。” 林露娟说。
全科门诊,市民怎么看?大家感受不一。一名因咽炎前往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表示,医生服务态度好,医院就诊的人少,就是看了没什么用,只给开了几粒消炎药,都是常用的。花130元诊金不划算。
另一位因胃痛看全科门诊的患者则认为,医生服务不错,问诊比较详细,没有开一堆检查单。只是用听诊、触摸来诊断,采用了最原始的诊察方式,值得称赞。他认为现在能这样做的医生越来越少了。一些医生动不动就开一堆检查单,一堆药物,很反感。
计划开设慢性病管理门诊
为了满足需要定期复诊的慢性病患者的服务需求,港大深圳医院年内计划开设“慢性病综合管理门诊”,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服务,不采用打包收费,而采用专科门诊收费方式,诊金100元,检查、药物分别收费。
“慢性病综合管理门诊”的服务模式其实就是“家庭医生”,林露娟解释。慢性病患者可以长期在同一名医生那里就诊,方便医生跟踪患者的病情。此外,港大深圳医院还计划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国内全科医师培训学员提供一个学习和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