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文学院是河南大学设置较早的院系之一,前身是设立于1923年的中国文学系。1930年,学校成立文学院,将中国文学系改为国文学系,隶属文学院。1952年起易名为中文系。1996年11月,学校决定成立文学院,新的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心。2002年4月,文学院的新闻学、传播学学科独立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独立发展为国际教育学院。建院80余年来,文学院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形成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严谨朴实的精神风貌。几十年来,在以郭绍虞、段凌辰、高亨、肖一山、缪钺、姜亮夫、刘盼遂、嵇文甫、朱芳圃、张长弓、李嘉言、万曼、孙海波、孙作云、任访秋、于安澜、华钟彦、高文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文学院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不少学子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二、学科建设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秘书学、对外汉语教学3个方向)和影视文学(艺术类)两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涵盖7个专业)和民俗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对外汉语教育硕士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全日制教育硕士(中文)从2009年开始招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文学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近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文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院系之一。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两个省级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河南地方戏研究所、语言应用与语言规划研究所三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拥有全国古籍整理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的唐诗研究室。三、师资队伍文学院下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材教法、秘书学、大学语文、戏剧影视文学11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省管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2人,黄河学者3人,省学科技术带头人5人,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人,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2人,校特聘教授4人,学院拥有现代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具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四、学术研究凭借数十年来厚重的学术积淀,文学院坚持“突出特色,均衡发展”的方针,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近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解放区文学研究、先锋派小说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全唐五代诗的整理与研究、词学研究、新“选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圣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英国哥特小说研究;文艺学学科的文艺欣赏理论研究、隋唐美学思想史研究;汉语言文学学科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文解字》整理与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学科的中国民俗与民间文艺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等,在学术界都有广泛的影响,有的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五、图书资料文学院资料室书刊资料积累已有60余年的历史。资料室现有34个房间,总面积600多平方米。拥有图书10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100多种,2.5万余册。主要有教学科研基本用书、工具书、大型丛书、总集(《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全宋文》等)、古籍珍本线装书(《四部备要》、《古本戏曲丛刊》等),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文艺理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专题系列刊物,有1949年以来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1950年以来的《文艺报》《光明日报》等报刊,还有大量电子资源。除文学院资料室、文献检索室、本科生借阅室以外,还设有近现代文学、唐诗、文艺学、外国文学、戏剧影视、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等专业资料室。从2007年9月起,资料室书刊借阅全部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多年来,资料室积极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务,资料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室风与传统,为文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六、学生工作文学院的学生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中心任务,坚持以“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为核心,以“成长、成才、成功”为目的,重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文学院每年坚持举办“时政沙龙”系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举办讲课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极具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各种层次的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园短剧大赛”等各种活动。通过举办、参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风采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08年,取得校春运会16连冠的辉煌成绩,获得“河南大学学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短剧大赛也连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年获得“河南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文学院现有铁塔文学社、大平原文学社、羽帆诗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影视协会、爱心俱乐部六个学生社团,定期出版《试墨》、《铁塔湖》、《大平原》、《追求与探索》等刊物。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荣获“河南省优秀社团”称号。文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院系之一。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两个省级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河南地方戏研究所、语言应用与语言规划研究所三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拥有全国古籍整理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的唐诗研究室。凭借数十年来厚重的学术积淀,文学院坚持“突出特色,均衡发展”的方针,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近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解放区文学研究、先锋派小说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全唐五代诗的整理与研究、词学研究、新“选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圣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英国哥特小说研究;文艺学学科的文艺欣赏理论研究、隋唐美学思想史研究;汉语言文学学科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说文解字》整理与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学科的中国民俗与民间文艺研究、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等,在学术界都有广泛的影响,有的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文学院下设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材教法、秘书学、大学语文、戏剧影视文学11个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省管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2人,黄河学者3人,省学科技术带头人5人,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人,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2人,校特聘教授4人,学院拥有现代文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具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