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香港大学是“高分收割机”如今却只能捡漏,香港大学缘何堕落?
香港大学虽然在全球排名还是挺高的,但在内地的知名度一直是不温不火,很多人也都是只知道他的存在,了解却甚少,近日香港大学走入大众视野还是因为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她因为状元身份而无缘清北饱受争议,一度表示自己可能会去武大,但万万没想到最后选择了港大的经管学院,港大给她承诺四年可以拿到上百万的奖学金。
很多人说港大这是在蹭白湘菱的热度,给白湘菱这么高的奖学金是在利用状元身份的广告效应,其实港大已经不止一次这么干了,以前就曾多次给内地省状元开出不菲的奖学金来吸引他们前往香港上学,一度被赐予“高分收割机”的称号。
香港大学是在1998年正式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的,一度曾掀起了内地高分学生扎堆报考港大的热风,同时也为香港本地学生带来了良性的竞争,比如在2010年港大在内地录取了284人,基本上都是各地的高分学生,其中光是高考状元就有10人,2011年录取的状元人数更是多达17人,其中不乏很多”榜眼“和”探花“。
下面列举部分选择港大的内地高分考生:
李泰伯,2010年北京理科状元,当时清北主动邀请他参加夏令营,但他却拒绝了清北抛来的橄榄枝,而是选择了香港大学,并获得了64万港元的奖学金(约合人民币57万元)。
下面这个就有意思了,伊思昭、梁倩、朱竹是2011年北京市的并列文科状元,结果最后全被港大挖去了,并且每人每年可以获得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
黄家欣,2014年的宁夏理科状元,最后被港大的六年制医学院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同年上海市理科状元被港大理学院新推出的”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录取。
可以看出,很多内地的高分考生前往港大读本科是可以拿到丰厚的奖学金的,十几万元一年在香港读书绰绰有余,虽然港大的实力还是可以碾压很多内地985高校,但其实大家都明白,很多高分考生前往港大不是单纯地看中了港大的悠久校史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而是难以抗拒港大给出的高额奖学金的诱惑,虽然内地高校也可以拿到不菲的奖学金,但比起港大给的金额来说,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近年来,“港校热”却持续降温!
2013年辽宁省的文科状元刘丁宁也是被港大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但没想到刘丁宁刚入学不到一个月就选择了退学,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考入了北大,在当时引发了全民热议,刘丁宁本人明确表示:不习惯香港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氛围。
从2015年之后,港大连续5年也就才招到了“白湘菱”一个状元,而且还是捡的漏,即使是这样,港大给白湘菱还是开出了四年上百万的奖学金,可见港大真的是急了,之前的势头一落千丈,港校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看清了去香港读书的真面目:很多前往香港读书的学生都说自己刚去的时候和刘丁宁的想法是一样的,大一时候每个内地生都要经历艰难的适应过程,有人甚至说在香港这个逼仄的环境里,在很多方面要承受的东西比出国还要多。大部分前往香港读书的学生都会后悔、落泪,提起当初自己的选择唏嘘不已。
在港大读书不是说光学习好就可以的,如果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外表、不参加社团,即使他们GPA再高也不被被大家认可,很难融入“主流圈”,那种“商业性”很强的主流文化根本不给其他的生活状态足够的尊重,这让很多刚到香港读书的学生痛苦不已。
除了主流文化的不同外,政治因素也是很多学子放弃前往香港读书的很大一个原因,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就明确提出不建议内地学生去香港上学,目前香港的环境比较恶劣,大学生作为成年群体,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分裂的政治环境中站队,或者被歧视,今日的港大已非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