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年高考作文(9)

2014-11-26 10:15:05高考动态
  第九讲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关于记叙文的结构   日本的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这样写道:“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大意就是:写文章时,在

  第九讲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关于记叙文的结构

  日本的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这样写道:“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大意就是:写文章时,在立意既定的前提下,首先就要考虑叙写的次序和全文的布局。怎样开头,怎样转接,怎样过渡,怎样结尾,最好能够成竹在胸。只有这样,写起来才能像行军布阵一样,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能像攀登阶梯一样,逐层升高,有所遵循。

  汪琬的《答陈霭公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后之作者,惟知其字而不知句,知句而不知篇。于是有开而无合,有呼而无应,有后前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譬如驱乌合之市人,而思制胜于天下,其不立败者几希。”就是说:有些作者只注意遣词造句,而不注意谋篇布局。于是他们的文章不是有分析而无综合,就是有伏笔而无照应。因之疏漏百出,不是松散,就是混乱。不管布局,就像驱遣乌合之众去作战一样,只能失败;即或有成功的,那也是偶然的。

  于此,足见结构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那么,老师阅卷时对结构的等次是怎么评定的呢?

  通常分为四个等次:一等是结构严谨,二等是结构完整,三等是结构基本完整,四等是结构混乱。

  所谓完整,意味着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而在布局谋篇上不完整的具体表现为文章的各个局部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文章的各个局部不太相对齐备,有的部分残缺;有关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不太恰当。

  所谓严谨,是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意味着和谐自然,上下文之间要脉络通畅,承接自然,过渡得当,层次井然,全文浑然一体;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得出现矛盾或无关的现象;有曲折变化,呈波澜起伏之态,正如朱熹所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而在布局谋篇上不严谨的具体表现为不太和谐,不太自然,上下文之间脉络不太通畅,过渡有些生硬;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不太严密,有重复、矛盾或无关的现象;平铺直叙而无曲折变化。

  之所以会出现不完整、不严谨的情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训练不力,缺乏结构意识。有的学生没有“打草稿意识”。平时作文不打草稿,考试作文也不打草稿,往往“一气呵成”。在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考虑文章的层次结构呢?没有时间考虑结构层次,结构混乱也就随之而生。有的学生没有“层次意识”,他们写作文,段落层次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按照时空、逻辑顺序,编故事与写小说分不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学生缺乏“过渡意识”,几段文字油水分离,彼此生硬地“拼装”在一起。

  二是固守程式,缺乏创新意识。有些老师为了班级整体写作水平有保障,往往运用一些写作程式来要求学生,阅卷时也按照程式来确定优劣。学生长期接受模式化的训练,不知道灵活变通,作文结构僵化成“新八股”。诸如运用排比段结构全篇,在文章结尾都喜欢发一通议论,等等。

  如何解决结构问题?

  途径有二:训练思路的条理性,掌握行文的章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着眼于文章的局部。

  思路要有条理。记叙类文章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去顺叙,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注意设置悬念,先抑后扬,伏笔照应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运用双线并进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技法。

  行文要有章法。可以撰述一个“题记”。(“题记”应该具有暗合文旨,意味深长,富有文采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的特点。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自行雕琢。)可以拟设若干小标题。(就是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恰当切分。“小标题”必须体现行文脉络,符合逻辑顺序,语言形式整饬。)精心写好开头。(引用名言名句,巧用排比、设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巧用诗文显诗意等都是常用技巧。)精心打造结尾。(可以照应开头,结构圆合;可以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可以抒发情怀,余味无穷;可以蕴含哲理,发人深思。)

  这里要特别说说过渡问题。

  记叙文往往是叙事写人的,而之所以叙事写人都是“为情而造文”的(所谓有感而发,有别于常遭贬斥的“为文而造情”)。因此,常见结构范式不外乎“一事一悟”、“多事一悟”(从几件事情中提炼出共同的主题)、“一事多悟”(对事情的内蕴进行多向、深度挖掘)几种。因而,“一事”的演绎过程,“多事”的衔接技巧都关乎过渡。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内容的转换处需要过渡。表达方式的变换处需要过渡,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叙述方式的变换处需要过渡,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怎样过渡呢?过渡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用段落,用句子,用词语。当然还可通过小标题或序数词来实现过渡。

  写到这里,我自然地想起了吴伯箫先生的散文名篇《猎户》。该文结构堪称经典!它围绕着“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这条线索,为我们塑造了猎户群像。在引出对尚二叔的回忆时,作者如此过渡:“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在介绍“百中”老人时,作者如此过渡:“咱们先绕道去望望‘百中’老人吧。”而董昆在千呼万唤中终于登场:“这时候倒真巧了,我们在林牧场木栅栏门跟前,顶头遇到一位彪形大汉。”真是大家手笔!

  最后简略说说分段问题,因为这也是结构的应有之义。

  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记叙文当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但过程部分适宜按进程切分成二至三段。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

  切记:从外在的形式上看,开头部分太长的结构,主体部分驳杂且不加切分的三段式结构,一段到底的结构,频频分段的结构都不是理想的结构。

  记叙文常见结构

  (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材料②→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③

  (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 (抒情、议论)

  (5)、时空交互式

  “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6)、逐层深入式

  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便可以了。

  五、并列组合式

  并列组合式的结构就是将有关“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种文章结构。如2005年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感受四季?感悟芳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模式,该文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感悟”并列在一起,还用“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及“冬之盼”等四个小标题对其作了高度的概括,而小标题的形式也使全文在结构上显得极为新颖别致。

  ?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如何为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即属此类)。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因此,这类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长度。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

  ?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常用。《边城》的结尾。

  ?本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2005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母亲的铁盒

  这是在重病房外的过道区,吵闹声充斥着整个走廊,三个亲兄妹在房外争着遗产,而房内则躺着正在急救的母亲。

  母亲没有房产,没有存款,但却留着一个铁盒,里面必定存放着无价之宝,三兄妹争的也就是这一铁盒。

  大哥身手敏捷,第一个抢到了铁盒,打开看时,里面并没有金银珠宝,有的只是写有三兄妹名字的信封。

  大哥打开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发黄的旧照片。那不就是大哥当年戴上红领巾的照片吗?大哥穿着朴素的衣服但很合体,他笑得是那么灿烂。

  二哥也急性打开自己的信封,里面只有一个药方。

  记得小时候,二哥身子弱,常常会感冒发烧,母亲常常摸着夜路,背着二哥去医院,每次又拿贵重的药方和背着早已睡熟的二哥回来。家里穷,平时三兄妹的开支就已给母亲增加了不少负担,如今又要花那么多的钱给二哥治病。

  母亲拖着劳累的身体,走街串巷地收购旧东西,拣破烂,为的只是能有多一点钱给二哥看病。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早已花白;母亲原本秀丽的面貌,如今早已布满皱纹。但每次母亲看到吃完药熟睡的二哥,她总是那么开心,嘴角露出难得一见的一丝笑容。

  最后一封是小妹的。信封里面是一张汇款单。

  三妹很早就下海经商了,早年也赚了很多钱,但年轻就要为无知付出代价。三妹喜欢上一个男人,而那男人最后却骗光了三妹的钱,还留下一大堆债务。三妹也因还不出钱而被抓进了警察局。

  但就在审判前一天,三妹被释放了,她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债都还清了。原来母亲将几十年的积蓄和卖房钱一起抵了债,如今母亲只能住在一个木板搭起来的小屋子里面。

  三个人已经泣不成声了。他们冲开了病房门,跪倒在病床前,他们哭喊着:“妈妈,我错了!你快醒醒,你打我吧,你骂我吧!”

  母亲已闭上了眼睛,眼角留下的只有那一滴微笑着的泪珠。

  一张照片,一张药方还是一张汇款单,这时已不单单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了,更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子女们的爱。

  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他们的子女,然而他们总是那么默默地关心着我们。

  千言万语道不尽对父母的感谢,只能说一句:“爸,妈,谢谢你们!”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 2003-06-23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娘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简评】疑问句作题目,开篇就设下了悬念,引起人们对“哥”命运的关注。随着情节的发展,“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长期的误会才有答案,原来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安排了这一切。母亲超乎寻常的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冠华作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