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洗礼 理念的升华
墨桃耘李
10月末,“钱江论道”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和2014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工作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举行,论坛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旨在探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进一步提升各合作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拓展协同创新空闭,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进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次论坛采取主题论道、专题讲座、开放式对话、主题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就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入问题,与参会代表广泛交流和全面分享,向基础教育领域的同仁们献巨一场内涵丰富的思想盛宴会议。
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杭州市三所高水平学校:杭州市第二中学、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杭州市崇文学校,聆听了校长的介绍,了解了学校的发展特色,分享办学的成功经验。
体系的力量
10月25日下午,在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进行的“论道”,主题就是“体系的力量”,林格教授认为,中国教育不缺少思想,而是缺少思想的力量,而思想的力量来自体系,体系是思维模式,它包含了三本主要方面:一是战略思维,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局而下迅速找到关键点,抓住核心问题;二是系统性思维,就是从整体上思考,从宏观上把握;三是实践性思维,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解决问题水远比解答问题重要,他用“四驱车”来比喻学校的特征发展,即课程、课堂、质量、文化和教师的成长机制,通过三个圆来概括成功教育,即期待、机会、评价,三个圆的交集为教育的本质。
原北京十一学校校民李金初认为,体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逻辑框架,有封闭的体系和开放的体系,教育和人生的关系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关系。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方面:做享、做人、生活。提倡终身教育,人生的边界即课程边界、教育边界。他在总结北京十一学校改革发展20年的报告《走向成功走走向卓越》中强调,学校定要有“先进的理念与共同的价值观”,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北师大教授刘坚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每一个孩了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学校教育已经在“功利”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我们听了报告,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逐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应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办学目标、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落到实处,贯彻在各个环节中,转化为老师和学生的观念和习惯。现在有不少老师疏于学习,工作机械重复,没有创新,也不想创新。有的老教师思想倦怠,找不到目标,失去厂动力,跟不上学校前进的脚步。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大家树立统一的目标,明确清晰的前进方向,注人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第二,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力度。我们考察的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课、做作业、自习等各方面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上课,导学案、试题编制等环节也都有整套程序,从上而下层层层把关,在实际操作中浑然一体。
第三,课程体系是体系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的核心品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人,学校课程建设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做好顶层设计,要创办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课程体系,要设计包括基于文化课为主体的文化课程,推于学生兴趣的选择性课程,基于研究性和就业性培养的发展性课程。有了系统的课程,教就像李金初校长提出的“不唯高考,赢的高考。”
教师的成长
北师大资深教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所作的报告《教育家成长之路》中指出,习总书记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一一理想信念、仁爱之心、扎实学识、道德情操,要求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怎样成为一名教育家,顾先生提出:一是对教育事业要有充分的认识;二是要了解世界,了解,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三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术任务,四是要懂得教育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五是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六是要终身学习。顾先生结合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总结了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北师大博士生导师王文静也作了《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对教师专业成民的一些思考,特别提到教育质量无法超越教师质量。
创新的坚守
顾明远先生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改革在于创新,创新在于学习,要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由以老师传授知识的教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提倡学生参与式、探究式学习;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周满生研究员在其报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中,通过与西方比较提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维,让学生挑战教师,挑战彼此,采取互动的方式授课;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育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让他们理解学校是一个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回答问题的地方。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前校长钟秉林先生在所作报告《深化综合改竿、加强内涵建没》中也指出,要深化课堂改从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我们学校这几年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建设“学本课堂”,这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更符合我校实际。我校实行课改之后,教师们精种而貌焕然一新,钻研业务蔚然成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交流合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迅速增强,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观摩完我校课堂教学后说:“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主动参与,既能保持课堂兴趣,又能加深对课又的理解,很值得借鉴”。应该注意的是,有一些家长对教学改革仍旧持怀疑态度;有的教师浅尝辄比,没有深人下去;有的教师因为怕麻烦,开始走老路。在本次论坛上,“基于核心问题的学思课堂的行动研究”总课题正式启动,其理念和方法与我们的“学本课堂”基术一致。这也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心。
文化的重要
学校发展归根到底是理念的提升和文化的升华,优良的文化铸就学校发展的魂魄,有了文化校园才可能时时有教育,处处能育人,长久能发展,没有了文化,教育就不一成“伪教育”。
在参观杭州二中、北师大附属杭州二学、杭州崇文学校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这此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先进和文化氛围,比如走进杭州二中,满眼都是绿色,校园就是一个大花园,在教学楼的墙壁上挂满了本校自1899年创办以来各个学校的老照片,在那些破旧的老照片上有一些破旧的老校舍,也有神色凝重、身穿长衫的教育老前辈。根据学校领导介绍,百余年来,杭州二中历经战乱、饥荒、迁移,先辈们把“立志、为公、努力”的校训一辈一辈的传承至今,他们认为,校园是人的校司,应当允许学生“特立独行”,应当允许学生“奇思异想”,应该允许学生质疑挑战。
高考的挑战
新高考方案今年在上海浙江启动,2017年将会在全国推开。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级考每门满分70分;等级考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再细化为11个等级,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间的分差均为3分。这次高考改革步伐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它将会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带来巨大影响。
高中学校面临的挑战。高中学校首先要转好型、定好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好科目,组织好选课走班。要加强走班的管理,能应对走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因为学生要选老师,所以学校还必须解决师资分配问题;解决高三阶段语文、数学的备考问题,解决学生两次英语考试问题;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并且与自己将来鱿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面临的挑战。学生在学好语数外三大科的同时,更关键的是选科、选课、选分、选老师。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优势领域、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要做职业规划,然后结合高校的招生要求迭好自己的“小三科”,在学校组织的选课走班中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一是要一专多能,在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要具备开一门或多门选修课醚能力,如生物老师在学生选考生物人数少的情况下要能开一门选修课,不至于无课可上。二是两副担子双肩挑,即教书,育人。因为要打破固有的行政班,实行选课走班,所以班主任主要是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的学习管理要实行导师制,而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育人的重大职责。三是学校对教师既要有准入制,又要有退出机制。各校的学生选择某一学科的人数不同,甚至选择某一位教师的人数也不同。比如,有的学校生物教师富余,有的学校生物教师不够用,就需要各校之间教师流动,上级生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形成教师人才市场。而现在教师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早作打算,未雨绸缪才能取得主动。
家长面临的挑战。家长原来很大程度上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要更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优势科目,帮助孩子做职业规划,从关注孩子的成长走向共同成长,从关注大学走向关注专业。因为高校将趋向于按专业招生,而不是仅仅按照文理科招生。
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严峻形势,高中学校一定要深刻理解高考改革的意义,结合本省高考改革的步骤,认真学习试点省份的经验,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适时组织部分教师到试点省分考察学习,并在部分班级开展改革实验,绝不能临时抱佛脚,如果在改革的关键时期不与时俱进,必将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抛弃。
(原创,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