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项目做“减法”,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做“加法”
《意见》对于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怎样的意义?取消全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有什么显著特点?让我们听听湖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熊俊钧、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吴迟迟怎么说。
湖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熊俊钧:
深化改革 规范管理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12月17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教育部等部门针对社会关注度高、问题较为突出的高考加分政策执行情况,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高考加分新政正式出台。
高考加分政策推行多年以来,对引导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为有特长考生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升学提供了一定优惠和保障,对于完善一定历史时期的考试招生制度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现行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破坏了高考招生公平,损害了教育形象,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已势在必行。
文件对现行高考加分项目做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并严格规范和监督加分政策执行过程。文件充分体现和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基本精神,对于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一些为了加分弄虚作假、违法违纪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招生录取工作流程,损害了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文件对加分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和严格规范,既是正面回应了社会关切,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从源头上铲除导致教育不公的因素。
二是有利于深入推进高考招生改革。大幅取消部分高考加分后,将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或考生档案,作为高校择优录取的参考,为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打下基础。
三是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大幅取消高考加分后,将有效消除当前考生参加体育、文艺、学科竞赛纯粹是为了高考加分的现象,纠正考生和家长这一功利性倾向。同时,用综合素质测评代替单一的高考加分,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可将此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将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四是有利于促进高考加分公平公正、合理规范。对于需要保留的高考加分项目,文件从加强加分考生的资格审核和信息公示、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等方面进一步严格管理和监管,严肃处理加分造假行为,将有力保证高考加分公平公正,促进招生制度合理规范。
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文件要求抓好组织实施将是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我们的初步想法,一是按照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省调整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二是组织各市州、各高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加分政策调整平稳顺利进行。三是做好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政策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让社会特别是考生和家长正确把握加分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做好政策咨询、宣讲、解读等工作,特别是要让广大考生和家长知晓加分政策调整的时间节点及过渡期内新旧加分政策的具体实施问题,切实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四是加强监管和服务,进一步加大加分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强考生资格审核,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吴迟迟
积极稳妥减少全国性加分项目
多措并举鼓励学生特长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清理高考加分工作的全面启动。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对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科学选才、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维护国家教育考试良好形象,具有深远意义。这次改革突出问题导向,与以往相比,涉及的加分项目范围更广,工作力度更大。其中,取消全部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清理高考加分工作的亮点,我认为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体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要求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加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鼓励类加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类是扶持类加分,是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予以扶持。目前,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 各省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加起来有95项。近年来一些地方存在加分资格造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平公正。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总体要求,这次改革对高考加分项目采取了“减项目,降分值”的措施。就全国加分项目而言,文件规定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占现行全国性加分项目的54.55%。文件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问题,使人民群众增加对国家统一考试的信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加分项目做“减法”,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做“加法”
这次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重要特点是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调整加分政策不是简单地取消加分项目,而是变堵为疏、变堵为引,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引导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在对部分加分项目做“减法”的同时,完善其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考生成才做“加法”。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仍可正常进行,不受影响,只是与高考加分不再挂钩,遏制的是只为高考加分而违心的参加相关活动的功利性倾向,甚至作假行为,使真正热衷和喜欢这些活动、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
在取消这些加分项目后,在继续鼓励学生相关兴趣特长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使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也为相关特长的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一是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这就意味着,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考生的相关特长在高考录取中使用的机会更多、范围更广。从长远看,加分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广大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没有弱化,而是强化了对基础教育的正确引导。二是鼓励考生参加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体育特长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它体育学类专业招生;获得奥赛、科技类竞赛奖项以及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等;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三是各省(区、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和鼓励学生发展相关兴趣特长,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三、政策调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加分政策调整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进行的调整,既要服从国家大局和高考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政策延续性和考生利益,兼顾区域差异,才能使高考加分调整工作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推进。为更好的衔接,以2015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已获得和未获得相关资格的考生区别对待。文件规定:对在2015年1月1日之后获得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等6项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对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获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高中在校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
把决定权交给省(区、市),充分考虑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区域差异,体现因地制宜,平稳过渡。国家要求各省(区、市)可以根据省情,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稳妥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过渡。对确实需要过渡的省(区、市),国家也对相应加分项目的分值的限制和相关管理也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一是不得突破现行加分规定增项目;二是对加分分值的上限定为不超过5分。三是对过渡期间加强资格认定和严格管理提出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四是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设立程序。各省制定本地调整规范加分政策的实施方案,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审议,于2015年1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已经启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相关政策规定,对涉及加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全面推进高考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