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瘦身”之后 特长生家长们有点“懵”
青岛广播电视报讯 早在今年9月,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就已经显露了取消高考加分项目的信号,经过几个月的酝酿,12月17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意见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将取消,这一高考新举措牵动着不少学生、家长的心。
高考加分“瘦身”之后
“原来还期待国家能一步步取消高考加分,这样,至少这一届还能有一些可加分的项目。可没想到,一下子六项全国性加分项全砍掉了,能加分就剩下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这一类,实在让我们考生家长有点措手不及。”高三学生家长韩先生面对新政策有点“懵”,不少早在高一、高二就为高考加分而做了准备的考生及家长也面临种种不适。
的确,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省级优秀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几项全国性加分项目,打乱了不少准备走此“捷径”增加自身竞争力的考生的备考计划。但全国范围内高考改革的号角依然吹响,受此大趋势影响的首届高考生,如何在新形势下及时作出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已迫在眉睫。
特长之殇
近年来,高考加分项目增增减减一再变化,考生与家长面对改变几度忙于应对。而1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官方文件,给了考生与家长一个明确的答案:取消6大项国家性高考加分项目,同时叫停所有地方加分项目。
12月17日,教育部联合其他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原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将全部取消。其中包括,在高中学习期间获得全国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及以上称号;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除此之外,各类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也将被取消。据了解,在各地方出台的不同政策中,可以在高考加分的项目有95项之多,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不过这些加分项在2015年1月1日后也将不再有用。
那么,考生们之前取得的奖项、荣誉难道白拿了?根据此次出台的意见,2015年1月1日前获得的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等,是否获得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所属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同时该决定要经过当地省级政府确定并上报国家教育部。不过,即使可获得加分,根据规定,加分分值最多也只有5分,且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高校在本地招生时使用。
其中,针对近几年“事故”频现的体育特长生,若地方政府仍将2015年1月1日前取得资格的考生给予高考加分,那么,有此特长的考生,则要在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报名,进行统一测试。青岛考生2015年1月1日前取得的成绩是否算数,还要等待。与体育特长生一同等待的还有今年的省级优秀生们。12月23日省教育厅公示的115名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名单中,青岛市范围内有12人在列,这12位考生能否在2015年高考中享受加分优惠,也是未知数。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山东省招考院将于2015年1月底前后向社会公布具体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此次动作虽针对鼓励性加分进行了调整、取消,但对于扶持性项目的加分政策却采取了保留、完善的态度。其中,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仍可在高考中享受加分的优惠。
尽管17日发布的《意见》已对应取消的加分项作出较明确的说明,但其中“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一项应该如何解读,却仍存疑问。比如,“见义勇为并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或省政府表彰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劳模青年”是否也被归为教育部要求应取消的加分项目,仍需等待我省将于近日公布的具体实施方案解答。
后特长时代
学生特长高考不加分,并非不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号,而是引导学生“修炼”真正特长。而那些因考生加分而生的“假特长”,才是这次高考改革要去掉的“糟粕”。
“高考加分6大项一取消,学生的特长是不是没用了?”“国家不是鼓励学生要全面发展吗?现在为什么又取消了对艺体特长生的加分?”面对学生及家长们的疑问,教育部也做出了相关回应。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取消高考加分项目的同时,国家教育部将继续鼓励学生特长发展。
以此次加分项目改革为例,考生特长都将被记录进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为高校的录取提供参考。同时,国家虽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但有体育特长的考生可凭借自身特长,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或者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而有音乐、舞蹈等艺术特长的考生,则可报考高校艺术团或相关艺术类专业。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艺术特长的考生能够报考的53所高校艺术团的招生并不在自主招生之列,考生需具体了解。
而具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特长的考生,也有“捷径”可走。在《意见》中指出,考生的这些学科特长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的条件。
因此,在新的高考规则中,学生的特长不是没有用了,而是鼓励学生发展真正的特长。“这样,特长就不是升学的敲门砖,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长。如果你想报相关专业,那么你的特长仍会对你的高考起关键作用。但若还抱着原来那种临时抱个佛脚,靠特长赚些加分,从而上一个更好的大学的想法,那就完全不可能了。”常年执教高三的邓老师说道。
而那些在某方面拥有真正特长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获得学校的录取优惠政策。据省教育厅资料,2014年,山东省内有4000多人次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有四成多的考生只要达到一本线就可以被录取,加分在20分以下的考生只有136人次,所占比例在3%左右,而加分在30分、40分甚至60分投档的考生则不在少数。
由此看来,艺体特长虽然不再直接在高考中加分,但真正有艺体特长并想从事与之相关专业学习的考生,仍然可以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报考特长相关专业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同时,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也相应变化,除了自主招生考试被放在高考后进行外,那些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也将不再向各大高中分配推荐名额,也就是说考生有了自荐资格,如此一来,有特长、专长的考生获得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又多了一条路可走。
几家欢喜几家忧
取消高考加分项的“传言”,已经在家长和考生中流传了好一阵子,如今,国家政策一出,考生与家长们依然有人欢喜有人忧。
曾经,面对高考加分项目是否取消这一争议点,有人希望掐住“加分”这一有操作空间的高考灰色地带,让高考变得更加公平。也有人希望这一遵循了好多年的高考规章,能够有保留地改革。有人希望取消高考加分以减轻考生负担,也有人希望能保留这一鼓励考生全面发展的高考举措。因此,在17日教育部发布了《意见》后,不同的声音便有了不同的反馈。
“加分项其实很重要,加上这几十分,孩子可能就能上个更好的学校。”考生家长韩先生说,“我的女儿在班里的成绩属于中上等,想靠学习把总成绩提高20分、30分,真的很难。”而因韩先生的女儿从小学就热爱发明,靠在科技类比赛上获得的成绩进行加分,看上去更可行一些。不过,随着国家政策全面叫停6项加分项目,韩先生为女儿高考加分的计划不得不暂停,“忙了半天都白忙了”。
据了解,在原有的高考加分政策中,奥赛、省级优秀生、科技类比赛等项目的加分分额,可能是10分、20分,有的甚至因高校招生规则倾斜还能加到更多分。在分分必争的高考中,几十分的差距很可能决定考生所上大学的档次,因此,高考加分历来是考生与家长必争的项目。
“从孩子一考上高中,很多家长在讨论群里就开始打听高考怎么加分的事,2014年高考的时候省级的加分项目就没有了,当时家长们就是一阵忙乱,都琢磨着没了那些加分项目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好了,几乎所有的加分项都没了,大家再也不用忙活了,反而也觉得轻松了不少。”高二学生家长朱女士说。
除了部分家长们少了一项“任务”,感到轻松外,也有不少原本学习成绩优异,按照往年加分政策容易拿到加分的学生,对政策的转变也表示会淡定对待。今年高三的考生张同学告诉记者:“能不能加分无所谓,因为我没法因为奥数或者别的荣誉加分,同样别人也没法因为这些加分,这样竞争很公平。”同样,今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曲云龙也表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高考,加分政策如何并不重要。
有成绩好的学生对高考加不加分“不看在眼里”,当然也有一些存在压力的学生着实“松了一口气”。“从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起,爸妈就一直在给我计划加分的事,一会学这个一会练那个,烦的很。”学生张彤说,现在加分取消了,父母终于消停了,而她自己也可以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今年高二的徐子涵,“所有学科里,我的物理成绩最好,所以爸妈就希望我能在物理竞赛里拿好名次,在高考的时候加分。所以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周末和暑假我都得去补物理。不过这回好了,不用再拼物理,可以轻松点学习了。”徐子涵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对物理比较感兴趣,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物理还是很让他吃不消,“原来挺喜欢物理的,现在都开始烦物理了。”
而那些真正想发展自己兴趣的学生们,也因为这条新规则随了心愿。“我的好朋友真的喜欢数学,而且也有天分,原来他爸妈让他学奥数是为了加分,不想让他报数学专业,但现在他妈妈已经同意他学数学专业,并且给他整理资料,准备自主招生的报名了。”张彤说。
“竞赛热”能否降温?
此次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中,奥赛、体育比赛、科技类比赛的获奖情况不再与高考分数挂钩,已经热了多年的“竞赛热”能否降温,教育是否能够趋于理性,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当奥赛不再与高考挂钩,一度在学生中形成风潮的“竞赛热”是否会随之降温。同时,各家打着让孩子在各类竞赛中获取名次的培训机构,能不能从针对比赛的应试辅导方式中转变过来,也是疑问。
“奥赛一直都是很热的培训项目,近几年科技类比赛也变得越来越热门,因为这些能在高考加分,所以家长们很重视。现在这些竞赛都不加分了,肯定会让奥赛、科技类比赛的培训有影响。”培训学校的姜老师坦言,“有兴趣,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继续去学,去比赛,还是有好处的,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借此机会放弃了。”
不过,在记者采访中,仍有不少家长表示将来会继续为孩子报名奥赛班。
“我知道我的孩子没有数学天分,就算学奥数也不会在省里的比赛、全国的比赛里获奖的,现在,奥数比赛获奖在高考里也不加分了,不过假期我还是会给他报奥数班。”学生家长王女士说,“我主要是想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学理科的学生,数学思维很重要,即使解不出那些奥数题也没事儿。”王女士的想法也很具代表性。
针对家长们借奥赛训练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想法,有专业人士提出反对意见。奥赛本身就是小众的比赛项目,是发现、鼓励有数学、物理等相关天分的青少年的赛事,因此,奥赛最大的目的不是锻炼普通孩子的思维,而是选拔数学、物理、生物等专业人才,并向相关专业研究队伍输送。做奥赛培训的姜老师认为,那些不具备相关天分的学生,只会在奥赛的学习中感到痛苦。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周青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竞赛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社会不应该把奥赛当作升学的工具。“这次取消高考加分会让竞赛变得更健康,因为这会让一部分以加分升学为目的的参与者离去,只有真正有天赋和热爱数学等学科的学生才会留下。”
因此,那些对奥赛项目本身就兴趣不大的学生,经过此次改革未来可能将得到“解脱”。而那些真正有数学、物理等学科特长,在奥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即便不再享受加分优惠,但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实际受到的影响可能也并不大。一位大学招生办主任表示:“能获得保送资格的奥赛生,都是各个大学自主招生争夺的对象,自主招生中获得的降分优惠,一般也不会低于20分。”
少了分数,多了公平
取消高考加分项目,这是教育部在做减法,但在不少学生与家长眼中,却实实在在为高考又加上了一个“公平”砝码。
“我的孩子很普通,我们的家庭条件也很普通,其实特长加分这件事本来跟我们就关系不大,之前有很多加分项目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跟大部分学生一样根本没有可加分的特长。不过,像我一样的这些家长们,对取消高考加分项目也相当关注。我们觉得这样一来高考更公平了,大家都凭真本事考试。”学生家长王女士说。
提及公平,高考加分一直是社会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原本实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本意是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从而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发展特长,引导学校与学生从应试思维中解脱出来,转而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考加分项目却日渐成为“分数买卖”的灰色地带。
实施高考加分政策以来,利用此项政策造假实例也不少。例如,2014年高考中,辽宁270名体优生因查处放弃加分资格,其中,仅有1000余名考生的辽宁省本溪中学却培养出87名“体育特长生”。类似案例动摇着考生及家长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信心,因此,如今取消高考加分的政策也的确让不少人吃了颗定心丸。
“加分政策原来是为弥补在高校录取中,对考生只看分数从而‘一刀切’的评判标准的。但现在,对有特长的考生有了更多可选择的途径,加分政策也就履行完了它的使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邓老师说。
不过,根据此次出台的意见,加分政策并未被完全“堵死”。比如,在2015年1月1日以前获得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地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除此之外,烈士子女、华侨子女、少数民族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仍然保留。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策给地方留有部分加分的“权力”,仍是一个隐患。少数民族、华侨、贫困地区等被保留的照顾性加分项目,也被指存在“弹性操作空间”,有“被运作的可能”。
针对这些质疑声音,有专家表示,高考加分政策光做“减法”还不够,还需整顿加分流程,对仍保留的加分项目,进行公示加大透明度。同时,清除各环节徇私舞弊的可能,确保高考公平落在实处。
记者 由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