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自己的孩子,会让他怎么留学

2015-01-20 12:30:19高考动态
  当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学生到底什么时间适合出国留学的话题之后,讨论结果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高中,有人说大学,有人说研究生。但是聊起来,大多都还是留学第一代在聊自己的

  当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学生到底什么时间适合出国留学的话题之后,讨论结果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高中,有人说大学,有人说研究生。但是聊起来,大多都还是留学第一代在聊自己的想法,要么是还没有出国留学,要么是刚刚踏上异国的土地,还没有太多的体会。或许我们还能够有更真切的,有体验更丰富的人,来给我们自己的体会。是的,你们也想到了,已经有非常多的留学生毕业了,要么留在国内,要么留在海外,这些已经尝过螃蟹的人,他们到底怎么评价这只螃蟹呢?他们又怎么看留学这件事呢?

  结果往往令人大跌眼镜。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于读研究生或者博士,不感兴趣。原因呢?请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其实结果,往往是由最初设定的条件所决定的,也是由个人的背景所决定的。今天中国留学生人群其实大多还没有决定权,对于留学这件事情的决定权,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掌握在父母的手里,这些父母如果画一个画像的话,简单来说往往就是社会的中层,以及中层以上。家产至少100万,向上不作任何的限定,科长,处长,公司老板,上市公司,地产商,进出口公司的老总,往往是这些人的标签。对于这里的很多人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那么我们不妨看两个最为极端的例子,第一个就是薄瓜瓜,第二个就是潘石屹的儿子。

  薄瓜瓜无需多言,百度显示的简历:初中时报考了英国哈罗公学,在预考中获得名额后,经全英公立学校统考,被该校录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学生。

  潘石屹的儿子潘瑞,13岁开始留学,2012年毕业于华威大学,潘石屹当年也特意赶赴现场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2014年6月28日潘瑞大婚,老婆廖婧老爸是亿万富翁廖维林,潘瑞和廖婧是英格兰华威大学的同学。

  而且对于潘瑞的学校的选择,文章中还提到了,在美国和英国之间权衡之后,潘石屹觉得英国的寄宿制教育比较成熟,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就决定选择英国。

  从如上的介绍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最顶尖的精英阶层,当然,无老师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这群人,但是很遗憾,如果无老师用更贴切的方式来描述这群人的话,恐怕你就看不到这篇文章了,我们还是将他们称之为精英吧。中国最最最顶尖的这群精英阶层,在全球范围内,最为认可的中学教育还是英国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尤其是美国还是觉得英国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源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国贵族的寄宿制教育管理严格,很符合精英人群的胃口;当然更重要的是英国学校也出现了马太效应,也就是当越来越多精英群体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的时候,其他的精英,也自然会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要知道,人脉这件事情,不只是在中国很重要。人脉这件事情,在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格建立期,也就是中学和大学期间,结交的朋友,会是一生最肝胆相照的朋友,因为这个阶段结交朋友是最不在乎身家背景的,而这些人脉会成为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第一个结论,就是英国牛津毕业的一位朋友,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中学。

  而在大学阶段的选择,其实美国英国,也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学校的排名,基本上来看,在美国排名前30,英国排名前10的大学,是这些人的选择。当然,教学质量过硬,是这些人选择这里的原因,但是说实话,国内对于教学质量的理解还只是理解到这里有一群很厉害的老师,这一个很浅的层面。其实很好的教学质量,还包括具有竞争力的同学,充沛的资金,先进的研究设备和研究理念,严格的淘汰机制等一系列指标。

  看到这里,其实又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出现了,就是教育是十分烧钱的一个项目,国内有相当多的人还是寄望于贫寒的人里面,会出现学习特别用功的孩子,继而一飞冲天。但是从现实的统计数据来看,数据是这样的。(如下数据来自于知乎)

  

  并且有此评论:进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他接着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看到这里,无老师觉得正在阅读此文的小伙伴们已经有一点点感觉了,再接回上面的话题,就是其实仅就教学能力来说,美国排名前100甚至前200的学校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当我们把淘汰率,学生质量等因素考虑进来之后,差别就非常大了。优秀学校吸引的,是最顶尖的人群,这群人不仅仅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这些人往往还代表了丰富的阅历,丰厚的身家,以及无所不及的人脉。如果你不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的话,你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题目是《陈晓农博士(陈伯达之子)访谈录》(陈晓农:陈伯达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经济学系博士。 此文为陈晓农在二〇〇九年国庆60年中国经济评述访谈节目中的谈话摘录。)很抱歉,这里面的话,无老师都不敢引用。只敢给你们链接,自己去看。

  相比于现在的很多父母,觉得留学就是出去读个大学或者研究生,从大四或者初三开始准备就可以了,这样的观点相比,无老师只能说很遗憾,这个观点落伍太多了。教育是一个很长远,极为系统化,而且很烧钱的事情,不是一时起意读个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就可以万事大吉了的。

  如上就是无老师跟几个顶尖名校毕业的朋友,深聊多次得到的感悟,中学送去英国寄宿制学校,本科读英国和美国的名校。

  至于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嘛,这些人真的都是热爱科学的,精英阶层确实很热爱科学,但是这些人更热爱自由,而且也可以雇佣这些研究生和博士吗,这些精英阶层大多对于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的教育不是特别感兴趣,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真的热爱科学,但是这些人最典型的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的印象是这样的。就是一个已经留在美国10年,已经拿到了绿卡的同事,非常兴奋的跟她说:你看,这是我新买的别墅,这么好的地段的最便宜的房子!你看我这个地板,是我幸好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地板!你看质量多好!你再看我的车,还有5年就能还清贷款了!而且能看到自己50年之后的样子。

  这是这些人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的典型印象。因此,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精英阶层不感兴趣。他们只对于中学送去英国寄宿制学校,本科读英国和美国的名校感兴趣。

  也许你会很愤怒的说,我没钱,我只能这么办。但是其实无老师在讨论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钱之后,怎么花的问题。当我们看到国内这么多有钱人包二奶,烧坏验钞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知道,有钱之后,很多人是不会花钱的。怎么样聪明的花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学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