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综评”怎样才能描述好一个学生
作 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配套政策,沪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征询公众意见。逾15万高中生在高考成绩之外又有了一套参照系,“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招考模式正在作为试点城市的上海形成。那么,新高考“综评”既然不再像考分那样量化,怎么评才能描述好一个学生,才能“调和众口”呢?
全面性是基准线
根 据这份征求意见的《实施办法》,每个学生在高中3年都将形成一份 《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市教科院副院长陆瞡介绍,报告分6张表,分别是“基本信息和 自我介绍”、“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一张“学校特色指标”表,各校可按 不同“校标”写报告,比如有的测算学分绩点,有的关注学生领导力。
可以说,这些方方面面的评价维度,形成多条坐标线,覆盖“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构成一幅关于学生个体的“雷达图”。与过去“唯分数论”的单一尺度相比,评价学生的基准线变得全面多元。关注微信号: 家长帮上海站了解更多上海升学资讯
就评价主体而言,也是多元化的,改变了教师作为唯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老师并不直接给学生写下评语”。在这套新方法中,不仅学生可以写“自我介绍”,校外参与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的社会机构其实也是“社会评委”。
从“育分”到“育人”,这些社会机构涉及30个左右委办局所辖的300多家机构,从福利院到科普馆,均经过认定与审核,设立教育部门与教育专员,为全市十余万高中生提供课外实践的项目和资源,包括志愿岗位等。
可用性是生命线
辩证地讲,“全面”不等于不加选择、包罗万象。此前,有不少学生、家长或老师认为,诸如马拉松赛跑、捐助贫困孩子,乃至参加诚信、普法等社区活动,也应一一记录在案、纳入综评范畴。
事 实上,综评系统记录的内容通常都是客观可比、立马可查的,有些难以追溯并验证的信息不宜录入。当然,这类信息也可由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中体现,最 终在报告的“自我介绍”部分中得以呈现,但也须经过信息公示。总之,纪实报告的每条信息都经过“五部曲”: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 ——形成档案。
“综评”评得再好,不可操作也没用,因此可用性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从高校那一端来说,各个招生单位是综评系统的一大“用户”。根据实施意见的意见征求稿,综评报告将率先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使用,相关招生院校将提前制订并公布对学生综评信息的使用办法。关注微信号: 家长帮上海站了解更多上海升学资讯
在系统设计中,学生“自我介绍”信息就包括了“最感兴趣的专业、职业或行业”这样的信息,此举就是便于相关招生院校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人。而综评报告采集的学生高中3年平时成绩,也可按不同科目进行排序,便于招生录取时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
真实性是最底线
综合评价的最底线,也即教育公平的最底线,那就是真实性。
作 为全市统一的“阳光平台”,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外都在各自范围内公示,各种“用户”可以查看、监督甚 至质疑个人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参与系统开发建设的市电教馆馆长张治表示,对于本人以外的报告,有意见者也可向不同层级提出申诉、投诉或举报,直至市教 委层面。而通过一系列的事实性检验后,对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任何修改,都可以倒查出蛛丝马迹。关注微信号: 家长帮上海站了解更多上海升学资讯
违 反程序公平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贾炜称:“如发现综评造假,相当于高考作弊。”学生之外,学校若造假将遭到处理,而社会机构若作假,其信誉等级将下降,直 至失去相关资质。对于不假但有点虚的评价,同样不受欢迎。比如文艺、体育等性质的比赛活动,综评系统采信的都是市级及以上赛事,以免各区县或社会机构出现 “办赛冲动”。同时,还要保证城乡之间参与学生素质教育、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