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可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会议强调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教界乃至国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国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巨额资金的投入之后,硬件设施方面,中国的不少高校已经可以和国外一流大学媲美,在学科建设上,得到重点扶持的少数学科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披露,若以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些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中位居前列。
成绩虽然可观,但与国人的期许相比,目前中国高教界的现状还不能尽如人意。2014年英国《泰晤士报》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进入前五十名之列的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且都排在靠后的位置,高教领域不时爆出的丑闻更刺激着国人的神经。这说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仍是中国高教界一个未能完全实现的梦想。而从以往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到正确的路径,推动一批而不是一到两个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正是本次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方案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之一,这一经验移用于高教领域仍然卓有成效,其典范就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杨玉良忆及“211工程”开始之际,曾总结了几条突出问题:仪器设备非常陈旧,教学和科研用房十分紧张,教育技术和文献资源建设滞后,不能够适应人才培养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要求。人才队伍断层严重,博士生仅仅占总人数的2.6%,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弱,高水平的成果也不多。而通过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经费,在巨额资金的注入之下,中国高校面貌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变化。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缺乏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一个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仅仅有钱不能培育出大师,也不能建成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其中原理十分简单,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巨额投入,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近年来高教界对此思考颇多,甚至一度传出“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将被废除”的消息,尽管随后教育部予以否认,但其“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的谨慎表述证明,教育部对高校投入的方式并非没有反思。现在深改组会议强调遵循教育规律,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来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显然是相关思考的进一步深化。
高校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从何而来?人们对此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高校如果缺乏办学自主权,其动力和活力就是无源之水。办学自主权之于高校的重要性不但早有共识,而且近年来中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也从来没有讳言,《高等教育法》总则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而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但不必讳言,在实践中,高校落实办学自主权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拔掉那些有碍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的障碍,使中国高校产生动力焕发活力,对怀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人来说,这的确值得期待。
解读美术新闻、更多独家分析,尽在51美术网微信,关注微信 :meishu51免费阅读。
- 上一篇
2015高考:北京45所高中的高考成绩汇总
2015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就北京市各高中的高考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小编做了一个汇总(排名不分先后): 1、北京五中: 2015年高考,理科有四成的学生在650以上,其中:理科实验班均分666,数学与英语平均分均超140;文科数学年级均分达到142分;理科韦祎同学与文科
- 下一篇
高校学费申请助学贷款手续有妙招
教育改变命运。可不少人手捧滚烫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为凑不齐学杂费犯愁。一年超过万元的学杂费,对困难家庭乃至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压力有多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帮扶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这些政策是否落到实处?接下来让高中毕业生刘卜陌说说关于大学学费的心里话。 为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