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奖带来什么启示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引来一片叫好声,但也有不同声音出现。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屠呦呦获奖给出怎样的启示?本期刊发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国家实力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
提高国民素养当然重要,但国家实力还是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否则中国永远只能仿制别人或者充当让别国的“第一”获得无限放大机会的默默无闻者。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发现,而发现者是一位中国人。
其实,屠呦呦获奖不是第一次,在2011年她就获得了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这位杰出女性,这是国际地位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医学大奖。所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说明国际科学界对她的再次确认。
毋庸讳言,屠呦呦获奖在国内有多种声音,所以才有国际认可和国内未认可之间的反差。这里我们无意对之评价,因为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给出的三条标准说明了一切:谁第一个找到青蒿?谁第一个提炼出抑制率100%的青蒿素?谁第一个运用于临床?学界认可屠呦呦。
拉斯克奖评委会提出的这三个标准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即追问“从茫茫物质世界中,将特定物质中的特定成分提取出来,导向特定的疾病靶标”,这三个环节的第一个完成者是谁?在研发新药青蒿素的三个关键点上,屠呦呦都是“第一人”,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拉奖还是诺奖,授予她实在是天经地义。
当然,在举国体制背景下研制成功的青蒿素,归之于屠呦呦一个人,难免让许多人心情复杂:整个新药研制过程何其复杂,各路人马谁不是全力以赴,从发现青蒿到制成新药,岂是任何一个人能独自承担下来的?如此想法在常理上,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对照国际评奖的标准,却都是毫无道理的:科技评奖当然关注效果,因为科学的使命就是改进人类生存状况,没有效果,奖励什么?但科技评奖又不仅仅关注效果。效果是前提,谁第一个找到这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才是评奖的聚焦点。科技界从来不抹杀科学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贡献,所以有“站在巨人肩上”的说法,但更重视第一人的作用也是实情。这不是评奖委员会诸公的个人偏好,而是科学发现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意味着没有方向,实现从无到有,首要突破的就是“有”,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起点。数学界何以有那么多猜想,而证明猜想者无论多么富有创见,都无法同猜想者相提并论,因为证明猜想者永远只是在猜想提出的方向上努力。没有猜想,他们都不知道该作何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早发现方向者就是1,没有后来者持续努力,1可能永远只是1。相对这个1,后来者如同无数个0,他们能成十倍、百倍地使1增值,但没有这个1,所有后来者只是0,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徒劳。当年美国和中国同时开展抗疟药研制竞赛,美国科研和财政实力远胜于中国,据说一共测试了数十万种植物和矿物,但就是因为缺少屠呦呦这样成功找到青蒿的“第一人”,所有努力终成泡影。就此而论,诺奖奖励的就是这个1,所有0不是没有贡献,只是因为有了1,他们的努力才成为贡献。
把这个道理用到教育上来,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教育必须关注这个1的培养。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保证每个人的健康发展当然重要,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但国家实力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否则中国永远只能仿制别人或者充当让别国的“第一”获得无限放大机会的默默无闻者。既然这不是大国的逻辑,那么中国教育必须加倍努力,实现为国家造就“第一人”的神圣使命。
温馨提示:各位家长孩子们,感谢您们的浏览,关注高考公众号:gaokao010,我每天将更多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推送给您,帮助您将孩子教育的更好,本人从事多年教育,提供个人微信号:13041088122,如果您有任何教育问题都可以咨询我。
- 上一篇
学不进去怎么办?10招就搞定!
1、挖掘潜能 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从现在到高考进步20分的大有人在,进步50分的也有可能。想成为下一个黑马的传奇,没有自信心怎么能行。 2、坚定意志 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必须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 3、调
- 下一篇
自主招生自荐信怎么写
个人陈述 有中学推荐资格的学生,相对于自荐的学生通过高校初审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如果可能,建议家长尽可能争取校荐资格。自荐的学生,如果没有很硬的获奖证明,唯一能说服高校老师给考生一个考试的机会可能就是个人陈述材料了。 友情提示:各大学自主招生降分标准和录取分数线请直接在最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