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17所重点高校发起我国首个“新文科”联盟! 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

2020-06-20 16:16:08高考动态
2020年06月17日,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上成立了我国“新文科”的首个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据悉,此次法学教育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包括(排名不

2020年06月17日,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上成立了我国“新文科”的首个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

据悉,此次法学教育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包括(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等。

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代表联盟的发起单位宣读了《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创始倡议书》。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作为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法科有其建设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尤其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方面,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满足新时代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新需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显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部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徐显明指出,建设新文科的根本的出发点是要使文科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较,有四个不同:其一,在话语体系上,应把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转向中国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不完成这个转变就无所谓新文科;其二,在内容上,应把纯文科转向文理交叉的学科;其三,在作用上,应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和形成国家软实力,为理工科甚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思想;其四,在方法论上,应从运用传统的人文社科方法转向运用现代科技及学会算法,将文科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统一,彰显新文科的科学性。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

徐显明对新文科背景下开展法学教育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生源构成要更新。过去法学专业主要为文科专业招生。具备举办新法学条件的法学院应该大幅度提高理科生的比例。二是培养目标要更新。高水平的法学院就要培养能够自由行走在国际间的法律人才。三是教学内容要更新。应增加科学技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要懂算法,要会人工智能,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算法可能是高水平的法科学生的特征之一。四是师资队伍要更新。现在的法学师资都是从高校到高校,要适应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需要、适应社会法治实践的需要,高校应该为来自实务部门的师资留出一定数量的额度,让高水平的法官、检察官进入学校成为重要的师资力量。五是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新。协同培养的重要性要突显出来,让法院、检察院成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二阵地。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徐青森讲话。他指出,天大法学院复建五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法学与理工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咨政建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当前,推进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创新,有三个关键“字”,一是“德”;二是“新”;三是“外”。

首先是要突出“德”的要求。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德法兼修,以德为先。我们要大力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推动研制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开展师资培训。要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研究挖掘法学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教育,当前,要重点做好民法典的教育宣传,推动理论研究、宣讲解读、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

二是体现“新”的理念。近一年来,法学院校围绕新文科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可以说,在推进新文科建设方面,法学是走在前列的。今年,高教司将设立一批新文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推动深化新文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法学教育要体现新时代的新要求、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采用新方法,为法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新内涵。我们将结合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动法学教育创新发展,引领带动新文科建设。希望法学教育创新联盟能够为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法学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做好“外”的文章。 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我们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加大对国际法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外国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高校和实务部门协同、法学和外语教育协同、国内和国外协同培养的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更多实战型涉外法治人才。

会上,十余所高校的代表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围绕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技术革命与法学高等教育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