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早在2021年3月,为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教育家》杂志联合相关教科院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家庭、企业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受访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所在地域等;
二是职业教育整体情况,包括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状态、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途径、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等;
三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情况,包括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
四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包括职业规划、技能培养、证书获取、供需关系、就业情况等;
五是校企合作情况,包括校企合作的对象、效果、影响校企合作的相关因素等;
六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教师队伍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此次调查共回收来自31个省(区、市)的106125份有效问卷,下述分析仅针对本次调查的数据。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性别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性47343人、女性58782人,分别占44.61%、55.39%,女性占比略高。从答题者的身份来看,在校学生64043人,其中男生32653人、女生31390人,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当;参与答题的教师15535人,其中男教师5459人、女教师10076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35.14%、64.86%。
二、身份情况
参与此次调查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较多,其中中职学生42630人,占总数的40.17%;高职学生21413人,占总数的20.18%。这一群体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有着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保障了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此外,参与调查的职业院校教师15535人、家长24515人、企业人员2032人,分别占14.64%、23.10%和1.91%,有效保障了调查人群的丰富性和数据的全面性、代表性(见图一)。
图一:调查群体身份情况
三、学历情况
从整体来看,学历情况为初中19548人、高中或中职48828人、大专20286人、本科13723人、硕士生3303人、博士生437人,分别占18.42%、46.01%、19.12%、12.93%、3.11%和0.41%(见图二)。从参与答题的15535名教师来看,学历为大专及以下1064人、本科11316人、硕士3065人、博士90人,分别占6.85%、72.84%、19.73%和0.58%。
一方面职业院校仍有6.85%的教师是大专及以下学历,学历层次较低;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太少,高职院校属于国家高等教育序列,急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从参与答题的24515名家长来看,学历为初中的13586人、高中或中职6398人、大专2853人、本科1483人、硕士91人、博士104人,分别占55.42%、26.10%、11.64%、6.05%、0.37%和0.42%。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大部分学历偏低。
图二:调查群体学历情况
四、年龄状况
参与答题的人群中22岁以下的63293人,占59.64%,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另外,23-40岁有17070人、41-60岁有25150人、61岁以上有612人,占比分别为16.08%、23.70%、0.58%(见图三)。
图三:调查群体年龄状况
五、所在地域
答题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5个省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2个省份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省,这8个省份参与调查的人数占总数的97.40%。其中东部5省84301人,占79.44%;中部2省15491人,占14.60%;西部四川省3577人,占3.37%。这个分布情况既覆盖了内陆所有省份,又有利于对东、中、西部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整体情况
一、就读职业院校的期望
数据显示,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多选),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获得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分别占79.46%、67.95%和64.57%(见图四),这个结果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定位和绝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图四:对职业教育的期望
但是,从学生、教师、家长的答题情况来看,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和家长选择希望继续升入高校学习的分别占67.80%、67.33%、61.58%和59.85%(见图五),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对获得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需求比较强烈,从数据看,家长需求比学生低了近8个百分点。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中职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或单招的意愿,发现中职学生选择非常需要和需要的达84.31%,部分地区以上两项选择率高达90%以上,说明中职学生对参加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充满期待。
图五: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期望值比较
二、对职业教育的整体评价
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答题者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对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0个词句和回答最长的100个语句进行词频大数据分析,发现高频词主要有:有待、比较满意、提高、一般般、不错、提升、更好、满意、还行、不好、不怎么样、差等词句。根据词句出现频率绘制词汇云图如下(见图六),对所有答题作统计,题中出现频率越高的词,图中显示的面积越大,根据词汇云中高频词及其出现的频率,可以发现受访者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相对满意。
图六:对当前职业教育整体评价词汇云
三、选择职业院校的途径
从不同群体选择职业院校的途径来看(多选),选择他人推荐的: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家长分别占63.09%、50.85%和48.34%,说明中职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时主要依靠师生、亲友的介绍;从选择关注学校平台宣传的: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家长分别仅有29.20%、43.59%和27.66%,说明中职学生和家长通过学校平台了解学校具体情况不多;特别是选择社会媒体宣传的: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家长分别仅占20.52%、23.73%和11.93%,成为学生和家长了解职业院校情况时最少选择的途径,可见职业院校迫切需要通过各类社会媒体宣传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优势特色(见图七)。
图七:选择职业院校途径比较
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域的学生选择职业院校的途径时发现,东部地区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时,通过社会媒体及学校网站、公众号等了解学校具体情况的略好于其他地区学生,特别是浙江和江苏两省学生,选择通过职业院校自己的平台了解学校具体情况的比例分别达45.57%和45.37%,超过所有学生平均值约13个百分点;选择通过社会媒体的宣传了解学校具体情况的比例分别达23.46%和27.28%,超过所有学生平均值约4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地方的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时更加开放、自主和理性。
四、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
令人欣喜的是,所有答题者中,对就读职业院校选择完全能接受、能够接受、勉强接受、不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分别为27.12%、49.92%、16.08%、4.75%和2.13%(见图八)。说明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整体上比较好。
图八:对就读职业院校的接受度
从答题者的身份看,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家长三类群体对就读职业院校选择完全能接受和能够接受的分别达79.11%、74.75%和88.68%(见图九)。家长们对自己的子女就读职业院校的接受度远高于学生自己,特别是对就读高职学校,家长的接受度高出学生约14个百分点。但是高职学生自己对就读职业院校选择完全能接受和接受的明显低于家长和中职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学生中应该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在对企业人员和教师进行数据分析时,完全能接受、能够接受分别为74.31%、56.48%,教师选择不能接受的达17.12%,可见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
图九:不同身份人群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
从答题者的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对就读职业院校选择完全能接受和能够接受的分别为78.06%、72.50%和73.24%(见图十),东部地区对就读职业院校的接受度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
图十:不同地域人群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
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整体数据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多选),排前三位的是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分别达到68.62%、62.22%和52.59%(见图十一)。
图十一: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从答题者的身份来看,教师、学生、家长和企业人员选择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困难排前三位的略有差异:教师群体认为最大困难是生源素质,占70.98%,而家长和企业人员选择该项的仅占26.60%和41.49%。同时,家长和企业人员均认为最大困难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职业院校学生认为最大困难是社会认可度,其中中职和高职学生选择此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0.26%、73.48%(见图十二)。
图十二:不同群体反映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第三部分内涵建设
一、专业设置
数据显示,答题者对职业院校所开专业选择很不认可和不认可的仅占2.78%,选择完全认可、认可、基本认可的达97.22%(见图十三),说明受访者对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整体上是满意的。
图十三:对职业院校所开专业的认可度
进一步分析学校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的情况,总体来看,选择学校所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很高和高的比例占52.55%(见图十四)。
图十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的匹配度
从企业管理人员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很高、高、一般、低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7.57%、31.50%、38.88%、3.54%和8.51%(见图十五),而教师选择很高、高、一般、低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3.39%、29.35%、48.95%、4.72%和3.59%,说明企业人员对职业院校所开专业的认可度相较教师认可度略高。从地域来看,江苏和浙江两省选择职业院校所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很高和高的分别达到61.98%、59.10%,超出整体数据7~10个百分点,与其他省份有显著差异。
图十五:企业人员认为学校所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情况
二、教育教学
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从整体来看,选择十分满意和满意的合计仅占57.22%(见图十六),说明有超过4成的群体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满意度不高。
图十六: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满意度
从教师群体来看,对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十分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仅占45.52%(见图十七),比总体比例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从地域分布来看,选择十分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最高的省份达65.45%,而最低的省份仅为41.49%,说明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图十七:教师群体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满意度
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实施情况较好,选择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为92.43%,选择不满意、不清楚的分别为4.14%和3.43%(见图十八)。
图十八: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满意度
从受访者的不同身份来看,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选择不满意的分别占6.21%、2.19%和4.92%,说明这三类人群对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都比较满意,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整体表现良好。
从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的教育教学来看,认为职业院校开设公共文化课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不清楚的分别占39.45%、44.48%、11.54%、1.83%和2.70%(见图十九),可见约84%的人认为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公共文化课的教学。
图十九:对职业学校开设公共文化课的认识
但从不同的群体来看,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认为职业院校开设公共文化课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数分别占78.44%、81.66%、89.20%、91.63%和89.91%(见图二十),说明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更加重视公共文化课程,而作为已经走入社会的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等成年人对公共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学生。
图二十:不同群体对公共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
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情况来看,选择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效果很好、较好、一般、不好、不清楚的分别为31.78%、42.43%、19.88%、2.05%和3.86%(见图二十一),说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效果整体上反映较好,尤其是选择很好和较好的人数达74.21%。进一步分析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家长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图二十一: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效果
对职业院校是否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很有必要、有必要、没必要和不清楚的分别占45.03%、46.91%、3.49%和4.57%(见图二十二)。说明超过9成的人认为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急迫。尤其在去掉在校学生的答题数据后,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选择很有必要、有必要的分别达98.56%、96.08%和95.62%,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0.66%、1.51%和1.7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调查数据值得高度关注。
图二十二: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职业院校实训设备设施是否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的调查发现,选择完全满足、满足的分别占21.48%、36.58%,合计不足6成;选择基本满足、不能满足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9.98%、6.88%和5.08%(见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职业院校实训设备设施情况
从不同群体的反馈来看,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三类人群选择完全满足与满足的比例分别为62.14%、63.55%和40.61%(见图二十四),说明教师对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比较重视,同时觉得当前学校的设备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对实习实训活动重视程度不高,主动实习实训的意识不强,对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做哪些实习实训,需要学校提供哪些设备设施关注不够。
图二十四:不同群体对职业院校实训设备设施评价
三、学生发展
数据显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状态选择很好、好、一般、不好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1.14%、31.42%、38.65%、5.79%和3.00%(见图二十五)。可见有近5成的人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状态停留在一般及以下印象。特别是从教师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一般及以下的达66.84%。
图二十五: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整体状态
此外,受访者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总体感受选择很好、好、一般、不好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3.57%、38.07%、30.94%、3.74%和3.68%(见图二十六)。由此看来,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尚可。
图二十六: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的感受
但是,从不同群体来看,老师选择很好和好的比例远低于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群体,分别为12.27%和36.51%,选择一般的比例达44.16%,明显高于学生和家长;选择很好的仅12.27%,明显低于学生和家长(见图二十七)。整体数据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学生评价制度改革。
图二十七: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的感受
“1+X”证书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次调查数据呈现了“1+X”证书制度推进的情况,选择对“1+X”证书制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13.09%、27.16%、46.34%和13.41%(见图二十八)。说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图二十八:“1+X”证书制度实施情况
进一步分析教师、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教师表示对“1+X”证书制度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63.15%、31.89%和4.96%;中职学生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42.77%、43.06%和14.17%;高职学生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41.51%、45.13%和13.36%,说明教师中仍有近4成的人不了解“1+X”证书制度,而学生对“1+X”证书制度了解的情况远低于教师,且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对当前职业院校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体艺活动、社团活动等,受访者普遍持支持态度。选择有必要经常开展、可以偶尔开展、影响教育秩序和不清楚的分别为60.36%、32.71%、3.00%和3.93%(见图二十九)。
图二十九:对学校开展竞赛等活动的看法
但是从不同身份群体来看,教师、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选择有必要经常开展的分别占72.53%、54.79%和53.56%,说明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对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显著低于教师(见图三十)。
图三十: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开展竞赛等活动的看法
四、社会服务
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类培训的情况不容乐观,选择有很多培训班、有少量培训班、从来没有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2.68%、36.25%、8.44%和32.63%(见图三十一)。
图三十一: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情况
从学生、家长、教师和企业人员的不同身份来看,对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情况,教师和高职学生选择有少量培训班的分别占54.10%和39.62%,且选择有很多培训班的仅2成左右;但是无论是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家长还是企业人员,选择不清楚的基本都在3成以上(见图三十二)。
图三十二:不同群体对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情况的反映
第四部分就业创业
一、就业情况
数据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稳定率的情况,选择一年内就业稳定率在80%以上的仅占23.88%,且选择对学生一年内是否稳定就业不了解的达36.34%(见图三十三)。说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不高。
图三十三:学生的就业稳定情况
数据显示,家长群体选择职业院校学生一年内就业稳定率在80%以上的仅占18.07%,比全体答题者的平均比例低了5个多百分点;而选择不了解的人数占了49.24%,比全体答题者的平均比例高了近13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职业院校学生的独立性比较强,就业选择很少受到家长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教育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就业情况关心关注度较低。从教师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不了解的人数占25.06%,说明职业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研也不够(见图三十四)。
图三十四:教师、家长和全体人员对学生就业稳定情况的反映
问卷设计了调查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多选)。从数据看,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因素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专业对口、专业技能、工作环境,分别为81.22%、70.96%和67.85%(见图三十五)。而从企业人员的选择来看,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排前三位是专业对口、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所占比例分别为77.31%、74.75%和67.03%。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指导学生就业时需要更加重视专业对口。
图三十五: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本地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如果将选择80%以上、60%-80%、60%以下和不了解四个选项分别对应良好、一般、不好和不关心,可以得出本地就业情况良好、一般、不好和不关心的分别占25.21%、24.96%、11.33%和38.50%(见图三十六)。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很低。
图三十六:毕业生本地就业情况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率在80%以上的分别为25.17%、17.87%、20.30%(见图三十七)。中、西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显著低于东部地区。
图三十七:不同地域本地就业率情况
二、双向选择情况
本次调查专门设置了企业聘用员工时最看重什么素质的问题(多选)。整体数据显示,企业聘用员工时最看重的素质前三位排序依次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分别占81.74%、73.57%和70.55%(见图三十八)。
图三十八:企业聘用员工时最看重的素质
单从企业人员的数据反馈来看,他们选择最看重的素质排前三位的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沟通、实践经验,分别占84.69%、75.00%和65.16%。从教师反馈的数据来看,他们选择最看重的素质排前三位的是工作态度、学历、团队合作和沟通,分别占88.37%、77.73%、76.42%。说明企业人员对员工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十分匹配。
从职业院校学生选择工作时最重视的因素来看(多选),排前四位的依次是个人发展空间、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环境和条件、薪酬福利待遇,分别达73.96%、64.01%、58.78%和58.63%(见图三十九)。值得关注的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比较强,在求职过程中受家庭影响不大,仅占27.39%。
图三十九:职业院校学生选择工作单位重视的因素
三、学生职业准备情况
针对学生职业准备情况的调查发现,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职学生选择有清晰规划的仅占30.37%,而选择没有规划和不了解的达16.51%;高职学生选择有清晰规划的占25.29%,而选择没有规划和不了解的达16.25%(见图四十)。
图四十:中职和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情况
同时,还对职业院校举办学生技能大赛进行了调查(多选)。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院校举办技能大赛很有意义。其中排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有利于选手间的交流与切磋、有利于技能培养和岗位对接、有利于培养精英人才,分别占77.73%、68.37%和66.32%(见图四十一)。
图四十一:学生对技能竞赛的看法
四、创业教育情况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群体中,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整体印象并不乐观,选择一般、不好、不清楚的合计达到34.53%(见图四十二)。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长、教师、企业人员、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选择这三项的分别达29.38%、55.83%、38.38%、31.33%、30.99%,说明教师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满意度不高,学生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情况了解不多,职业院校并未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
图四十二: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情况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专业技能、人脉资源、经营管理能力、政策支持和好的创业点子的分别占46.48%、19.77%、19.09%、7.39%和7.27%(见图四十三)。
图四十三: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企业人员的回答来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人脉资源,分别占47.4%、19.98%、15.75%;从教师来看,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政策支持,分别占42.1%、18.95%、13.12%;从中职学生来看,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人脉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分别占45.96%、23.69%、18.76%;从高职学生来看,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人脉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分别占39.36%、26.17%、19.57%。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增加经营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五部分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方式
数据显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多选),排前五位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企业为教师提供培训岗位、企业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分别占78.72%、48.33%、44.39%、40.88%和39.48%(见图四十四),同时,企业人员和教师选择企业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的分别仅占39.37%和33.68%,说明职业院校普遍与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合作方式,但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排前三位的都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只是比例略有不同(见图四十五)。
图四十五:不同地域校企合作方式比较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数据显示,对现代学徒制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14.18%、35.49%、43.69%和6.64%(见图四十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现代学徒制比较陌生。
图四十六: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
进一步分析教师、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教师选择对现代学徒制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不太了解的、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62.82%、34.21%和2.97%;中职学生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53.80%、38.83%和7.37%;高职学生上述三类情况分别占51.86%、40.90%和7.24%,说明教师中仍有近4成的人不了解现代学徒制,而且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更为陌生。
从不同地域来看,以省为单位,选择对现代学徒制非常了解的最高也仅占20.24%,最低达7.32%。而选择完全不了解的,最高省份达7.79%,最低也有4.91%。说明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在全国整体水平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对象
调查发现,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多选),排前三位的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78.18%、50.49%和34.64%,与私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比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比例略低(见图四十七)。
图四十七:校企合作的主要对象
三、校企合作共赢的主要因素
关于企业希望获得学校的服务和支持的项目(多选),从教师答题情况来看,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用工优先、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分别为65.83%、65.50%、61.11%,而从企业人员答题情况来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用工优先、专业技术支持、解决员工培训,占比为64.91%、61.76%、57.68%(见图四十八)。说明教师和企业人员关于校企合作中的供需对接比较充分。
图四十八:企业希望获得学校的服务和支持的项目
但是,当前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情况并不乐观,从教师和企业人员的选择情况来看,选择涉及所有专业、涉及2/3以上专业两项分别是17.46%、29.97%(见图四十九)。数据表明,职业院校应大力提升应用技术水平及应用科技研发水平。
图四十九:教师和企业人员认为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情况
单从企业人员反映的数据来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受益(多选),排序为: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增加企业员工培训机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单位声誉、其他,比例分别为74.80%、68.95%、51.82%、45.87%、42.32%、40.06%、2.02%(见图五十),可见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的主要方面是人才队伍建设,而非经济效益。
图五十:企业人员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受益情况
关于校企能够长期合作的主要原因,选择政府强力推动、企业受益较大、校企领导私交、学校积极主动分别占45.49%、37.03%、15.26%、2.22%(见图五十一)。
图五十一:校企合作持续开展的决定因素
分析制约校企合作的相关因素(多选),各项排列次序为:相关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合作平台、学校缺乏主动性、缺乏系统保障机制、企业无意愿参与合作,分别占62.52%、50.70%、49.81%、47.04%、37.93%、34.51%和32.34%,其中选择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见图五十二)。
图五十二: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六部分教师队伍
一、教师队伍现状
整体上看,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多选),排前三位的是:“上课很有激情、幽默、风趣”“提前到岗,精心准备”“经常喜欢跟学生聊天”,分别占72.80%、56.99%、45.56%;对于教师的负面评价排前三位的是“上课无精打采”“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没有耐心”,分别占18.18%、12.56%、11.32%(见图五十三)。
图五十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二、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及态度
对所有答题者的数据进行统计,选择职业院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很强烈、强烈、一般、不强烈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5.09%、37.85%、23.73%、2.71%和10.62%,说明职业院校教师非常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见图五十四)。
图五十四: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态度的评价
进一步分析职业院校教师答题的情况,选择对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很强烈、强烈、一般、不强烈和不清楚的分别占28.90%、45.01%、21.13%、2.01%和2.95%,比全体答题者反映的情况更加乐观(见图五十五)。
图五十五:教师反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从地域来看,东、中、西部选择很强烈、强烈两项的分别占64.08%、59.21%、55.10%,说明东、中、西部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呈递减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
第七部分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坚持匿名、自愿和第三方调查、非利害关系原则,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试图得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家长、教师、企业人员等各类利益相关群体对这些问题的真实看法。此外,针对部分问题,我们与部分职教工作者、企业人员等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期了解数据背后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根据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定位和功能已被大众熟知、承认。报告中,调查对象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排前两位的分别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大家非常清楚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就是选择技术岗位,做技能型人才。
尽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被承认,但是,多项数据共同表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担忧来看,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均把社会认可度排在前列,尤其是学生选择该选项的比排第二位的多了约8个百分点,说明他们对自己就读的学校以及将来的文凭、就业竞争力等严重缺乏自信。教师群体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生源素质,占70.98%,说明教师对职校学生不十分认可。
报告中,从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来看,中职学生认为需要进入高校学习的达84.31%,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高职学生选择希望继续升入高校学习的占67.33%,说明中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历并不满意。从对职业院校的满意度来看,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和专业设置的总体认可度高,但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十分满意和满意的仅占57.22%,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总体感受选择很好、好的占61.64%。
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较高。对“您或您的孩子就读职业院校,您会觉得怎样”的问题,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家长选择完全能接受和能够接受的分别达79.11%、74.75%和88.68%。企业人员选择完全能接受和能够接受的占比也较高,达74.31%。但教师群体选择完全能接受和能够接受的仅占56.48%,而选择不能接受的达17.12%。
根据我们的访谈情况,普遍认为因为此次调查样本为职教内部群体,所以对职教的接受度高,如果覆盖所有群体,接受度会低很多。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已经选择了职校,能接受这一身份。作为非直接利益关切的第三方,教师群体的选择更能代表大众的选择。相对于职教学生及其家长,许多职业院校教师学历较高,从普通高中、本科院校一路就读过来,带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烙印,带着思维定式,用普通学校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职业院校,以传统标准评判学生。
社会人群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与某些地方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社会唯学历论、传统的偏见等都有关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覃川认为,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职业教育的层次低于普通教育,觉得职校毕业后从事的是低微的职业,其他类型教育对职业教育存在鄙视,职教人自身对职业教育也没有信心。
一位企业部门负责人认为,社会观念、对职教的评价体系亟须更新。“有的孩子确实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动手能力很强。对职校学生,需要有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此外,该企业人员还表示,现在社会整体对职业院校学生有“歧视”。企业对不同学历学生有不同薪酬标准,拿20万、30万年薪招研究生,但职业院校学生每月工资仅几千元,岗位也有层级限制。“职业院校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从社会薪酬分配机制上,能不能让他们待遇高一些?”他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对职校学生认可也不够,如在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对职业院校学生设置过高门槛。
可见,科学评价职业院校学生,让毕业生就业不受歧视,让高素质产业工人拿到与其他学历层次同等的薪酬,职业教育认可度有望提升。
二、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首先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及以下的还有6.85%,本科72.84%,硕士19.73%,博士仅0.58%,即便是考虑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情况,这样的学历结构也很难保证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属于国家高等教育序列,需要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未来,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向高端化转型,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推动发展,而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教师。
其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化现象比较明显。数据表明,近6成学生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不太了解。通过对职教人的访谈,我们发现不少中职学校都以升学为取向。一职业学校负责人直言学校这几年比较偏重升学,依托“五年一贯制”“3+4”“职教高考”这些通道,学校的整体升学率达到90%以上。我们在访谈中还发现,有的中职学校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本科录取率近90%,有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不到10%。
如果职校也跟普通中学一样偏重升学,职业教育的定位如何体现?针对这一疑问,一位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学生升学,最终肯定是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应用型技能,依然属于职业教育的整体范畴。从促进就业来说,行政部门也将学生的升学率纳入就业率。所以,升学取向没有偏离职校的定位。”
不可否认,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通上升通道,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人的终身发展来说都有促进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职校升学取向完全可行。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丢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目前的职教高考,更多偏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察偏少。之所以报告显示对培养技能人才的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了解的人少,部分原因也在于学生绝大部分升学了,这些制度没有推行的必要。
再次,职业院校的专业和当地产业不匹配。总体来看,选择学校所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很高和高的比例占52.55%。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认为,出现不匹配在于以下原因:学校开设专业前调研不够,对当地产业不了解;学校开一些听起来时髦、好招生的专业,但与当地产业需求不匹配;学校不顾实际情况,不管是否有专业基础,跟风开设新兴专业,导致相关专业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有些老牌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跟不上时代;有些学校不关心社会变化,不对专业进行调整……
另外,职业院校科技攻关水平偏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情况并不乐观。从教师和企业人员的选择来看,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涉及所有专业、2/3以上专业两项的分别占17.46%、29.97%。关于企业希望获得学校的服务和支持的项目,专业技术支持排第二,占比61.76%;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实际受益,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排第三,仅占比51.82%。
针对以上现象,从教师层面来说,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技术能力不高。教师从高校到职校,企业实践不够,没有深入参与相关研究;从前面分析已知,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普遍不高,而囿于社会成见等原因,职业院校难以招到拥有高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制度上来说,部分职业院校对科研不重视,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从政策上来说,缺少政策支持,导致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低,没有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动力,纸上专利多,应用转化能力、转化率低。
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5成的人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状态停留在一般及以下印象。在对几位企业人员的访谈时,对方都表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需进行二次培养。一些学校追求升学,忽视技能培养;地方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学生实习实训管得太紧:不能太晚、工作任务不能重、时间不能太长,导致企业没有动力参与培养。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只进行一两个月的短期实习实训,根本达不到顶岗要求。
数据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稳定率低,学生毕业后一年内就业稳定率在80%以上的仅占23.88%。企业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排前三位的是专业对口、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排前三位的是专业对口、工作环境、专业技能。这里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看重。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反馈,现在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生,都不愿从事劳动制造业,不愿辛劳,不愿做基础性的技术活。而企业能给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就是工厂工人岗位,与学生的需求有差距,这可能是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的较大原因,也是影响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低的重要因素。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中,排前三位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派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其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占78.72%,其余的都不足50%。开展合作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8.18%,合作对象单一,可见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亟须创新。企业希望职业院校支持和服务的项目主要是用工优先和员工培训,对联合科技攻关等深度合作的意愿不强。企业更看重在校企合作中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员工、增加员工培训机会。
对于制约校企合作的相关因素,多数选择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等,把校企长期合作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强力推动、企业受益较大和学校领导与企业老板私交良好等方面。由此可见,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体水平还不高。
五、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排第三位的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达52.59%。而实训设备设施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产业与专业不匹配、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都说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缺乏有力的统筹管理,发展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虽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一些职教政策,下发文件,却缺少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落地,如“职教20条”里提出的校企合作的相关优惠政策未落实等。
一位被访谈人指出,地方政府懂职业教育的人少,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偏见,对职业教育感情淡漠。或者想重视职业教育,却由于对职教不了解、不专业,无法做出正确决策。职业教育缺少理论指导,在理论研究上基本属于空白,全靠校长一线实践。此外,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提前规划不够。职业教育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需要提升。
第八部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当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该努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新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出台以来,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驶入了快车道。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精神,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调查数据显示,中职、高职学生和家长都对当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很大的担忧,同时对参加职教高考和获得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尽管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有效缓解了中职学生升学压力,但职业教育“天花板”和“断头路”依然存在,大力发展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二是构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融通机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藩篱,实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学分互认,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学历教育等证书互通,把职业教育办成真正以就业为导向的类型教育,而不是与普通教育趋同。
三是架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在各自的“跑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在两条“跑道”上自由切换,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跑道”。
二、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要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当前职业院校以公办为主体,专业设置和专业技术课程往往参照普通教育学校,造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和一年内就业稳定率不高。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的要求,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群、产业学院,以及以企业为主共建职业院校,形成多元办学、开放办学的格局。
其次,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受相关制度影响和制约,当前职业院校不敢大胆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展股份制、混合制等形式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合作的形式停留在实习实训、招工培训等初级层面。对此,需要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搭建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项目、经费、政策支持,确保企业、学校、学生都能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实惠。要破除公办民办的体制障碍,在推进多元办学的基础上,实行职业院校企业化管理,为学校松绑、为老师减负、为企业铺路,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最后,要加强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改革。要细化落实各层次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的政策措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实践经历、普通教育学分、专门技能培训、技术发明成果等计入职业教育研究生、应用技术型本科、高职高专、中职学校招生考试成绩。同时,要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机制,让企业、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的认定工作。
三、切实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育理念普通教育化倾向严重。针对这些情况,国家要尽快出台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学历提升专项计划。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可以经过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专门培训后发放相应文凭;对特别优秀的教师,特别是公共文化课教师,可以设立职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为其学历提升架设通道。要打破文凭和学历限制,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和职称评定制度,特别是针对“双师型”教师,可以采用“编制周转池”“备案制教师”“流动性岗位”等方法,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参加专业技能实践,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凝练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扭转用普通教育的思路对待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的习惯。
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适应,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首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双循环”和乡村振兴行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对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参考目录》和短缺职业(工种)排行榜,及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开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
其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要适应类型教育特征。要探索实施“岗课赛证”相互融通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生产流程、岗位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就业导向、职业资格证书导向、专业技能导向,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扎实开展实习实训和企业实践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的类型教育特征。
最后,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特别是公共文化课是他们的弱项,要扬长避短,在强调公共文化课的同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其专业认同,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面对职业变化的选择与适应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中考、高考成绩不佳者,一定程度上自信心不足。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所以要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打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等方面作了规定,职业教育将迎来重大改革和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 上一篇
江苏: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发布
各设区市、县(市、区)高校招生委员会,各高校:现将《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各高校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切实保障高考公平公正。2021年是“十四五
- 下一篇
东南大学2021年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选拔”考试招生模式,结合东南大学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2021年我校在江苏省继续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工作,选拔志向远大、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着力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一、机构与原则我校综合评价工作在东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综合评价工作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程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二、招生对象具备参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