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三位名校校长书记为啥让自家孩子休学一年?
长沙三位名校校长书记让自家孩子休学一年,您怎么看?
他们三位是长沙知名学校的校长或者书记,却在
长沙三位名校校长书记让自家孩子休学一年,您怎么看?
他们三位是长沙知名学校的校长或者书记,却在自己的孩子进入中学前后,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一件事:暂停孩子一年学业。这究竟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叛”,还是对新教育方向的“探索”?大家先听听他们的故事,再和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观点和案例分享。
文|长沙晚报记者 谭琳静
朱志湘
停下来,让孩子找到自我
长沙燕山二小校长朱志湘,在儿子小学升到初中那年,为孩子的学业按下了暂停键。
“因我工作太忙,儿子5岁的时候,就把他带在了身边,让他提早入了学。后来,我决定要为我的这个错误买单。”朱志湘这样解释那一年的举动。
朱志湘说,入学后,孩子每天早晨必须早起上学,每次都睡不醒,经常是哭着去上学,“做父母的,又是搞教育工作的,看着孩子每天把上学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心里特别难过,就会觉得自己很残忍。而且,如果对学校很抵触,不开心,怎么会拥有好的学习能力呢?虽然孩子在小学学习成绩也能达到中等,但心智到底还是稚嫩了。”朱志湘看着儿子每天上学的小小背影,充满了自责和担忧。
在儿子小学毕业那年,她毅然做了个决定,没有让孩子继续升学。一年的时间,朱志湘让儿子开始调整,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强化特长培训,三是带着孩子到处旅行。
朱校长说,那一年,是孩子最开心的一年。每天8点多起床,开始画国画,上午打羽毛球,晚上练习他爱的吉他。尤其是,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一项比较“另类”的爱好当中去。
朱志湘的儿子从小学五年级起,开始痴迷养宠物,养得还比较另类,有老鼠、蛇、蜥蜴。这对妈妈来说是个挑战:“我很怕这些动物,最开始还丢过他的一些老鼠。”但儿子哭着跟妈妈谈判:“这些动物也是有尊严的。”渐渐地,朱志湘发现,孩子确实有一个大人无法介入却十分值得尊重的世界:每当说起这些小动物,儿子总是眉飞色舞,能够说出小动物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在家的一年,儿子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动物世界中去,通过观察和照顾它们,寻找自己对世界和自然的认知坐标系。看到儿子乐在其中,朱志湘还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两间房子做他的动物乐园。
一开始,并不是全家人都支持孩子的休学。直到孩子复学后上了初中,表现出自信和个性,家人才渐渐相信,做母亲的用勇气为孩子重蓄了能量,找回了自信。直到今天,朱志湘对儿子的评价是:“不是中国式的好学生,但身心健康。这比学习成绩重要。”
常立新
停下来,让孩子轻装上阵
常立新为原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现任长沙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从教25年。
他的女儿笑笑2岁多上幼儿园,5岁多上砂子塘小学,比一般孩子早了一年。笑笑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用常立新的话来说,“身心健康,一切正常”。为何让女儿小学毕业后在家“闲赋”一年?常立新说,主要原因不在女儿,而在于自己。
在女儿“顺理成章”上小学后,做父亲的开始琢磨:早上一年学和晚上一年,对孩子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过去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谋生或提干才要早点走上社会。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究竟为什么要急匆匆呢?”
“按照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成长步骤,一般从进入初中开始,就压力增大。从他踏进中学起,再想得到清闲自在的生活,恐怕就要等到几十年退休之后了。”常立新突然强烈地觉得:“让孩子晚工作一年,没有关系;可让她自在玩一年,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珍贵和有价值。而且就我们的人生经历来说,只有人在空闲的时候,才会想起去做各种有意思的事情。”
当时11岁的笑笑在这一年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在小姑娘的记忆里,自己那年可以睡到中午自然醒,然后等父母回来一起吃午饭,午饭后开始自己看书、捣鼓航模、下围棋、练书法、学自行车。晚上一家人看电视、聊天。最令她觉得酷毙了的一件事情,是拿着木头捣鼓出了一架可以飞起来的飞机。总之,那一年是想干嘛干嘛,自在快活。
不过,在常立新看来,那年只是形式上无为而治。其实,那一年是给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机会,深度介入女儿的教育和成长:“我虽然培养了那么多引以为豪的学生,却没有机会真正做女儿的老师。”
那一年,他主要有针对性地“撩拨”女儿在某些方面的兴趣:
小姑娘逻辑能力差,当爸爸的就“怂恿”她一起看动画片,看《围棋小子》。看见动画片里围棋小子酷毙了的棋艺,小女生羡慕死了,于是,拼命学围棋。最后,还可以在网上跟人下棋过招。
小姑娘不爱写作文,写个几百字觉得太麻烦,告诉爸爸,发现那些写古文的好了不起,可以寥寥数语把事情写得那么有味。当爸爸的立刻“诱惑”她去读一本神奇的书《古文观止》, 还“撩拨”孩子和自己比赛背诵。等小姑娘一进初中,把老师吓了一大跳,小小年纪竟然背得十几篇古文。
小姑娘喜欢玩电脑游戏。反正有大把时间,当爸爸的就带着她玩“三国杀”,顺带着就说,这个人物真的和谁谁谁打过仗,勾起小姑娘好奇心后,老爸就说,你自个儿到书里去找典故。
这一年,当爸爸的最大“阴谋”,就是让孩子成功“悦读”。“悦读”是他认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最有用的经验。这一年,他让女儿海天海地随便看书,科普的、人文的……各种杂书,只要是孩子喜欢看的。
如今,笑笑重返了学校。在长沙实验中学读书的她,成绩排在年级前几名,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不上培训班、不额外加班上的;在小学从来不搞体育锻炼的她,在中学竟然长跑、排球都开始显现优势。最让父母欣慰的是,笑笑学习、生活状态非常轻松、愉悦。他们认为,这跟“那一年”关系密切。“那一年的成长,让她自信;那一年的自由探索,让她知识面广,不抵触学习。”
休学的一年里,体育锻炼让夏延刚的儿子身心受益。夏延刚供图
夏延刚
停一年,让孩子接接地气
“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这一年,确实儿子乒乒变化挺大的。”夏延刚说。这位长郡梅溪湖中学党委书记,儿子念到初二时,为孩子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原因是:“孩子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似乎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觉得这样下去孩子身体会被搞垮,就想让儿子调整一下。”
这位做学校中层干部十几年的书记,结合自己工作后的切身体会,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会考试。尤其对一个男人来说,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这一切都建立在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上。”
有一件事情一直悄悄埋藏在夏延刚的心底:儿子在读小学六年级时,曾被一个大孩子欺负,抢走了东西。儿子性格本身就内向,做父亲的观察着这事对孩子的影响,觉得加剧了儿子处事的不自信。
去和妻子商量孩子休学调整的事情,妻子最开始一样不理解。但好在夫妻俩都是做教育工作的,也比较信任丈夫,一晚上思想工作后,妻子就同意了。儿子自然很快点头,只是,被要求想好:“这一年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乒乒选择了三件事情:打球、学泰拳、旁听课程。其中,重心放在体育锻炼。
“大半年后,我爱人说,这条路走对了。”夏延刚挺欣慰,“那一年里,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有了飞跃的变化,体育锻炼让他身心受益,如今,儿子还跟我说,有机会还想去部队里锻炼。”最明显的变化是,当时13岁的他,个头一下子从1.64米蹿到1.75米。
第二大变化体现在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上。“他每天去打乒乓球、学泰拳,最开始是我开车送他去。有一天他对我说,爸爸,以后你不要再送我了,一是车烧油贵,二是你自己也有事,我自己能坐公交车搞定的。”这话,让做父亲的很欣慰。从此放手让孩子独立,“发现放手后孩子做得很好。回家后自己的鞋子、衣服都自己洗,还要帮父母煮饭、买菜。”
有一件事让父母尤为印象深刻,“有一回训练很晚回来,他把楼下一个婆婆的菜全买上来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样老婆婆就可以早点回家。”从学校的按部就班中暂时“解放”出来后,夏延刚认为儿子正在经历“接地气”的生活教育,“人这一辈子,就是应该要感受到不同阶段的生活的快乐,这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东西。素质教育不是就体现在走进实实在在的生活吗?”
第三大变化是孩子的自我管理方面。乒乒那一年学习并未放松,而且从过去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学习。“每次到学校旁听课程回来,他都会清晰地告诉我们,自己哪些方面没有弄懂,哪些非常有兴趣,很想钻研明白。”
夏延刚觉得,这不就是自己“冒险”让孩子暂停学业的初衷吗?“虽然当时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但这一年,对孩子来说,是终身的财富。”
对话
记者:若孩子不是5岁上了学,你敢为她暂停学业一年吗?
常立新:那我也敢。年龄不是动因。
记者:“那一年”孩子的收获,你们觉得不能“正常”地在学校完成吗?
常立新:我孩子最大的收获在“悦读”。个人认为,这在学校很难完成。进入中学后,孩子们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围着考试转,很难轻松地、大量地去读自己有兴趣的读物。而我认为,“悦读”是可以解决人学习成长中的很多问题的。
夏延刚: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说实话,我觉得在目前这种考试体制下,完全不可能实现。上中学后,孩子们每天非常累,读书、考试成为了孩子甚至是家长的全部,孩子们的精力不够。
记者:如果你们不是教育体制内的人,你们还会有勇气去这样做吗?你们不会担心他(她)的升学问题?
常立新:首先,我从来没有想过让她去那些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学校,对她没这个期望。其次,我觉得凭她现在的状态,是能够考上我觉得也还不错的学校的。
夏延刚:儿子2013年恢复了学业。但就算是我在教育体制内,这个转学的手续办起来,也没有我此前想的那么简单,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作为一般的家长肯定不敢这么做。
记者:非专业教育人士的其他家长,也能像你们这样吗?
常立新:正是因为做教育,我对自己“诱导”孩子的能力很自信。其他家长还是不能轻易尝试。
夏延刚:我们了解儿子,知道他的优势、特长和短处,作为父母,还是自信的。
记者手记
珍贵的“那一年”
这是几个有意思的个案故事。三个知名的学校校长、书记,让孩子在中学前后暂停学业。我相信,每个人会对这样的教育故事有各自不同的解读。
回顾三位校长书记让孩子暂停学业的一年,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引导能力和经验充满了自信;二是这一年其实孩子们并不是没有学习,只是停下了学校按部就班的课程训练,转身投入到更为广袤的学习空间中去,愉快主动地去学习;第三,虽然这三位家长都具有体制内的优势,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并不是一定要考取名校,反而他们希望孩子更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价值和乐趣,在广阔的天地中寻找着真正的“学习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可以被解读为现行教育制度的“反叛者”、“呐喊者”。但同时,也可以说,他们是一群希望教育回归生活本质的追求者和探路人。
在我个人看来,这是教育事业的进步。无论家长还是校长,对自己孩子的成材标准,已经不是过去几十年主流的“考清华、北大”,然后“出人头地”这样的教育目标,反而都发自内心深处地渴望着,孩子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在珍贵的成长期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能学会自我管理和对社会的担当。这难道不应该让我这样的教育观察者欣喜吗?我看到,在社会进步、个体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大家对孩子教育的选择越来越多元,社会对这样“离经叛道”的选择也越来越包容。一个社会,让人有选择,这是多么重要。
这或许是一条暂时还很小众的教育之路。
(来源:长沙晚报)
欢迎您与我们积极互动,如果您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新的思路可写成文章发邮件至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