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日发布世界大学400强榜单,中国大陆共10所高校上榜,其中包括首次上榜的武汉理工大学,这令很多“小伙伴们”惊呆了。作为一所非“985工程”高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武汉理工大学就是在武汉地区,也最多只能排第三,前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次武汉大学、华中科大榜上无名,而武汉理工却跻身世界400强大陆10强,确实令有些人想不通。如果换成是国内排行机构排出这一结果,估计会引来舆论一片哗然,被质疑背后是否有排名交易。这其实是对大学排行榜和大学办学的误解。武汉理工大学入围世界大学400强排行,这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其一,要理性认识大学榜,大学排行榜是一种社会评价,反映社会(更确切地说是排行机构)对大学的一方面评价,其评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所选指标是否科学,评价数据是否真实客观。有人认为,中国大学进入了世界大学排行榜前列,就意味着中国已有世界一流大学,这是站在排行榜角度评价大学,而很多大学的办学情况是难以通过排行榜来反映的,比如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只关注排行榜的指标,会使大学成为排行榜中的大学。我国大学近年来普遍重视学术研究,在发表论文数量方面增长很快,因此,在强调学术研究(包括科研人员数量、发表论文数、引用数)的排行榜中,排名进步也很快,而在强调教学、社会声誉的排行榜中,却表现不佳。这告诉我们要客观看待大学排行榜,如果只追求在某些强调学术研究的排行榜中的表现,我国大学很难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会成为论文大学。这同时也说明,每所大学在不同指标体系的大学排行榜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一所学校在这一排行榜中表现优异,而在另外的排行榜中表现不佳,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各排行榜选择的排行指标不同。这种社会评价体系,有利于大学多元办学,而不是千校一面。这次有10所大陆高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中表现优异,是因为这一排行榜采用的指标包括教学能力(占30%)、研究能力(占30%)、论文引用(占32.5%)、商业融资(占2.5%)和国际化程度(占5%)等5个大项标准,下设13个细分标准,从中可见,有关学术研究方面的权重占了60%,而这正是我国内地高校近年来办学的重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大学很可能是按有关指标来打造大学,以期有更好的表现。相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学术研究的数据是更容易提高的。其二,大学要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这样才能在各个层次、各个类型都办出一流。由于大学排行榜只是社会机构对大学的一方面评价,因此大学排行榜只能作为办学的有限参考,大学如果围绕排行榜办学,把自己变为排行榜中的大学,就会失去自己本身的定位和个性。武汉理工在排行榜中的优异表现,则主要得益于其论文引用数据表现十分突出,得分78.1,不仅超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超过亚洲高校排名前三的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换言之,其在大陆高校中列第一。另外,该校今年上半年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以8.93亿元的成交金额,列湖北地区高校之首。这就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总体看来,国外机构制作的大学排行榜,综合的偏少,分类(按学校类型、学科、受教育者关注的事项)进行分类排行的较多,这是因为综合排行榜,所采取的指标很难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全貌,各大学的办学定位和风格也有所不同,而分类排行榜则从一个方面,评价学校的教学实力、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表现,这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评价大学的办学。我国的大学办学和大学评价,长期以来是采取一个办学模式,一套行政评价体系,于是大学千校一面,没有个性和特色。人们也习惯了以这套模式和评价体系去评价大学,这进一步影响大学的个性办学,包括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大学排行榜,都偏重强调学校的办学体量,诸如发表论文数、获得国家奖励数、两院院士数等,而引导大学走向“高大全”的功利办学道路。像武汉理工大学,其论文引用优势在强调论文引用的排行中得以体现,而国内的大学排行榜,普遍重视论文的数量而不是引用量,所以其引用优势也就不存在了,排名自然也就不理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应该从单一走向多元,大学评价也应该从行政走向专业和社会,对大学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概而言之,大学要个性化办学,而不同机构制作、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大学排行榜,则为大学个性化办学提供平台,供办学者办学、受教育者选择提供服务。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发展中,没有唯少数名校是尊,学校在不同的定位、领域办出自己的高水平。这样,高等教育也才会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多元的选择,比如在美国,不少文理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超过综合性大学,甚至有的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的考生就会在选择高等学校时,放弃综合性名校,而选择文理学院、社区学院。如果有一天,我国某所普通大学的教学质量超过北大、清华,各校的办学各具特色,这所有最好的法学院、那所有最好的医学院,另外一所有最好的商学院;那么,整个社会的名校情结才会被打破,教育的选择才会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