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良专栏:新课改多年 原来这样评价孩子
[新闻背景]为了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和解决评价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评价研究”项目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主持。两年多来,“评价项目组”组织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开展研讨与培训活动,就评价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为实验区评价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这是我在这一背景下,于2006年采写的一篇有关教学评价改革的新闻通讯,当年新课改实验区教学评价改革的激情与活力,深深感染着刚到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评价办公室工作的我,也许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对纯应试教学模式无比厌恶和排斥的我,在一阵兴奋和激动中写下了这篇新闻通讯。
八年过去了,而在今天看来,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改革并未像我文中所描述的那样“轰轰烈烈”,倒是顽强的应试教育却搞的“扎扎实实”,这让我不禁想问:关系到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教学评价改革今天是否还那么“亢奋”地“迎难而上”?如果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沦陷为一种很官僚的形式,那么当年提出的通过评价改革转变传统的观念,体现教育本质意义的“豪言壮语”,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套话?
英语课上,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自然地绕着圈来读课文。
每当教师提问,所有的孩子都高高举起手,争着说:“let me try”
教师擅于撷取幽默的内容讲解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miss jiang is as beautiful than zhangmanyu.”
学生哈哈大笑。
教师:“大家笑的意思就是不相信张曼玉和老师一样漂亮,而是‘miss jiang is more beautiful than zhangmanyu.’”
学生回答“yes!”之后,便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稚嫩的掌声,教师又一次被感动包围,课堂空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
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电力中学姜笑玉老师上的一节英语课。这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一改往日“闷课”拉长的面孔,竟变得活泼、快乐、轻松,笔者在观摩课上惊喜地感觉到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所带来的诸如:互动、沟通、协商、尊重、激励等内容的变化。不难看出,教学评价实践者们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的确立,是呼和浩特市推行“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四年来所收到的可喜成果。
“我们在反思这些一直沿用了上百年之前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改革像精神之火,给了我们一线教师突破藩篱的勇气,我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我们已经不怕做‘异类’老师,并深深地爱着这些‘异类’学生。”
“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是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这是笔者在学生教室里所看到的体现评价理念的激励标语。像这种富有哲理的墙面标语,在课改实验区各中学的教室都能随处可见,这足以体现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理念已经不可回避地根植于这片草木蓁蓁的沃土,并以破土萌生的姿势绿着学校,绿着孩子们的成长。
这是一个期待不再重复的事实,我国的基础教育因长期受着应试教育和应试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现行的课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而且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进入课改地区听课和与教师们座谈,了解到课改地区的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惊人变化:
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又要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这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课程观上,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教师不再将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教师不再扮演“课本知识可怜的解释者、课程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如今已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创建和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围绕考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们还认识到没有对话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独白变成了对话,独唱变成了合唱,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氛围;新课程使教师们已经没有多少师道尊严,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实现了从“教育者、管理者、评价者”向“促进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转变。
“在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开展研究,坚持写试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也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我真正学会了思考,并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广州一位教师告诉笔者。
“通过聆听课程专家的讲座,使我们这些教育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思想和评价理念上得到了全面更新,对教学评价的全程监控、反馈和调整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在教学领域形成重研讨、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推动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课堂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位参加过教学评价高级培训的教师向我吐露了他真诚的心声。
从另一位教师的表达里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孩童的快乐和潮湿的感动:“通过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我才终于明白,课堂并不仅仅属于教师和教材,忽略学生生命的存在,是教师职业行为的悲哀与苍白,我不能想象以前我曾创新的教学体罚,它给了我更多关于爱的思考,愿意当教师不一定爱学生,我们的一些僵硬的评价方式,无疑暴露了教育方式的愚蠢,在新课堂上我向学生表达了歉意,这可能是课堂上我做的一件最快乐的事……”
在呼和浩特、广州、新乡、福州等课改地区,我发现教师们都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主动参与者,所有的创新又都有着极其鲜明的针对性,评价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不难看到,课改地区正向全国展示出它超前的智慧和改革的气魄:新型教学评价理念的确升华了教育境界、超越了传统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意义,评价理念的鲜明与尖锐冲击着传统教育观念堤坝的一砖一石一草。
“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千人一面'的教育评价不见了,如今在‘呼’市试验区‘千人千面’、‘大以大成、小以小成’的教育模式一如春天的花卓然开放,学生在这里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正是因为这种根植于沃土的爱,才会有过程的精彩,终结的惊人。”
因为评价所以美丽,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这样一组数据:
呼和浩特市十九中2003届中考英语成绩平均分达到80分,高出市平均分20分;“呼”市十八中实验班2005年初三年级模拟英语考试成绩平均分86.7分,高出市平均分22.2分,最高分109分。对比班英语成绩平均分66.7分,高出市平均分2.2分,最高分98分;“呼”市二十六中实验班2004年中考英语成绩平均分达到79.2分,高出市平均分16.46分,最高分110分。对比班成绩平均分69.5分,高出市平均分6.76分,最高分96分;“呼”市十六中,实验班平均分90.6,及格率96.5%,优秀率72.3%,最高分110分。对比班平均分72.3分,及格率78.2%,优秀率42.6%,最高分104分;“呼”市六中2004年中考英语成绩最高分142分,上百分分数线的达20余人。同年,六中计划招生名额为200名,全市2000余名学生踊跃报考,创造了六中历史上招生报考人数之最。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是最具雄辩的,从每个实验校统计出的惊人数字,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评价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其评价的本身,其存在的意义甚至早已超出了我们放大的思维。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缺少创举和英雄,总有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会令社会充满希望和感动,而这些教学评价实践者们,他们的梦想与超越难道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段漫长的沉思?
所有的事实足以说明,评价不仅仅是标尺,它更应该是丰富、浓郁、营养的爱,正是因为这种根植于沃土的爱,才会有过程的精彩,终结的惊人。
在实验区采访到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姜笑玉老师,她对你的采访总是那么热情和主动,她的案例故事总是那么多,她急于表达的肢体语言,让我懂得她的课和她的学生同样吸引我、感动我。同时,姜笑玉老师的变化同样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教学评价理念在改变学生之前已经将教师改变了,这一理念的确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的泵。
姜笑玉老师告诉笔者,她的名字叫笑玉,父亲起的这个名字让她一路欢笑,很少流泪,然而,当上了教师之后,是泪水将她的心灵冲刷的更加明媚,而她的每次泪水都来自与孩子们的每次互动、交流、碰撞,她说评价主体的多元令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的感动无疑是学生评价的结果。她给笔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
“去年一开学,我走进了一个令所有老师感到头痛的差班初二一班,见到了这些传说中‘比较个性’的孩子.透过似乎满不在乎的表情,有太多令我读不懂的情感,却让我动容,让我心疼。于是我讲起了我自已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我来自一个北方的很小的城市,一个贫穷的家,家里有八个孩子,学习便成了一种无言的珍贵,也带着一种淡淡的沉重。初中学的是哑巴英语,而且英语成绩很差,不敢开口说英语,怕别人笑.也怕因此而让父母失望,不能上学了。于是我对着镜子自已读英语,有人笑过我,也有人讽刺过我。我记得书上的一句话:‘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实力’终于我成功了,成了我们小城第一个大学生,走出了小城。今天,我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这里,能和你们并肩作战,备感高兴,因为即将由我鉴证你们成功的心路历程。我知道你们曾经历许多人的不理解和不信任,老师今天告诉你们,我相信你们会学好的,而且我也请你我们相信你们自已。如果你们认为自已失败了那你就真的失败了,否则,没有人有资格说你不行!老师愿全心全意的帮助你们,也愿意分享你们的每一进步的喜悦,和你一起寻找进步的阻碍。在掌声中,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激动。”
教学本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失去对话这种主客体间的互动过程,只能造成师生间心灵的隔膜和精神的隔阂。在姜笑玉老师学生个性意识里,学生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已经成为她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姜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寻求进步,她这些学生从来都没有听到甚至令学生怀疑自己耳朵的语言,一如春风与阳光,让一个差班的学生眼中有了激动,这不是一种艺术的评价还能是什么。
新课程明确指出,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呼和浩特市在注重质性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实际生活及广泛的背景中,通过多方面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创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可以说各实验校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他们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的自评、教师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评价、家庭评价等等。在每一个具体的评价活动中,根据评价的目的,以一方为主,其他方积极参与,体现了多元的评价主体。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使大家共同面对一个问题,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从多角度提供了大量信息,对于学生规划某方面的目标,教师反思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探索形成多维的评价内容。实验区积极探索形成多维的评价内容,内容涉及起点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听说读写能力的评价、学习情感策略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综合评价等等。从多维的评价内容中不难看出,形成性评价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再次,探索形成多样的评价方法。探索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这些评价方法和手段除测试型的以外,也包括非测试型的,如观察与记录、访谈与座谈、开展课外活动等。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及时掌握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通过访谈与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进展以及变化原因;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小型比赛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些手段,扩大了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的领域,使评价改革与研究走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参与学科学习活动和档案袋制作,获得了成就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只注重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课改实验校,笔者见到了一个个神奇的档案袋,我们发现,收集起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自我素描或漫画、相片的故事、家长反馈表、小组评议、统计图表等,可谓门类繁多,琳琅满目。档案袋评价又叫成长记录袋评价,通过对收集起来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档案袋评价的好处不言自明:对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因材实教;对学生,参与机会更多,创造空间更广,评价自己更近,反思能力更强;对教师,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形成对学生的期望。看来,档案袋评价从评价的角度着眼,其本身是一种双向评价,它不仅对学生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的评价而且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使教学、学习与评价融合成一体,从而实现了学生成长、教师提高、课程发展的最终目的。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很多,与“袋”联系在一起,令我们不能不合理地联想到一件容器,比如它“储藏”了文件型档案袋、评价型档案袋、理想型档案袋、课堂型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这么多袋,真有点“梦里拣花,拣得眼花”的感觉,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档案袋太美了!
这种美的程度至少不会让我们拽住“画地为牢、绷足为履”的字眼,更不会培养出兴趣狭窄、内心贫乏,对外部世界抱以冷漠的人。
请看一位教师写的评语:“你自编的学习小报,能体现你的编辑思想和智慧,版面设计很棒,希望将来你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继续努力!”这个结论,让我们看不到分数无情的影子,我们读到的是另一种分数,清新温暖的语言,比起板起面孔打分来的更简洁、更有效。
“这很不错呀。我原来认为数学不好学,现在不同了,老师变得亲切了,课程变得有趣了,评价方式变的温柔了,我没有了课堂上的压抑和焦虑,我总觉得自己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广了,更不怕考试了,对数学感兴趣是我最高兴的事,这次考试成绩还破了记录,我真的要祝贺我自己。”这是浙江一名初三学生滔滔不绝地给笔者讲她的成长故事。
“风拂杨柳轻”评价方式的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我们看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知识霸权已经褪色,孩子在教师面前再也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我们很幸运能坐在今天这样和谐的课堂上,每天我们的激情都被激发起来,英语课成了老师送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礼物,我们再也体会不到压抑和控制,相反,我们的思维空间变得比想象的还要遥远。”
笔者通过对实验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接触与访谈中感受到,学生明显变得爱学习了,一些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还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
学生之所以变得如此爱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评价改革的内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评价的主体性原则、多元化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历程,更多的是将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学生在这种评价氛围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生命的快乐,树立起了从未有的信心,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独立完整的思想、深刻而持续不断的好奇心以及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尊重。
有尊重就有梦想,而梦想因自信成真,哪一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激励场面:“当期末成绩我们班的平均成绩由48.5上升到66.2的时候学生高兴的叫起来。给他们每个人发了成绩,给了表扬。我对他们说,当老师难过的时候,就品一下读郭陆生的诗《相信未来》。从那以后老师有了一个信条‘I love! I belive! I can!’当我要做一件事时我带着我全部的热情,坚信我会做到,最终我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未来,在生活面前,我也选择相信自已。因为你们对英语的热爱,因为你们对自已的信任加上你们的努力,你们也做到了。老师以你们为傲,你们是最棒的,用你我们最热的掌声为自已鼓掌!掌声中,灯灭了,一支支蜡烛,从后面传过来。原来他们知道今天发成绩,便想到了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在烛光中静静的听着每个学生的心里话,他们提到了我对他们的第一次赞美,提到了第一次在我怀中哭泣,提到了我们在一起疯狂的打雪仗……直说到我们一起泪水涟涟……”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的变化也带来了学生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规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西方谚语说得好,一张拉得长长的脸可以熏黑任何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从未因为学生违纪骂过他们,比如他们上课打瞌睡时,让他们披上桌布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喜欢李阳老帅那句‘热爱丢脸’,并用这句话激励我的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思考。当错误不沉重时,错误也许是美丽的,我愿意在我的课堂上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美丽的错误。为了让他们发现自已的每一点进步,我们使用了评价手册,把每一次学习任务明确并细化,让他们有的放矢,明明白白的知道哪里该会,自已又会了没有。学生提高了自我检测的意识,增强了用学科知识做事的能力。渐渐走进了学习的兴趣之门。评价手册中贴近生活的新鲜文章也吸引着他们。”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老师的真实表白。的确,传统课堂中,没有对话更没有宽容,教师与学生的心被层层大山所隔断,而当课堂拒绝了“闷课”,鲜活的个性就从狭缝里剥离出来,这时的课堂一如橘色的阳光,温暖而清新。
孩子们脸上荡漾着信心、快乐的笑容,孩子们真的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学习面对的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课程也不再是知识的载体,学习时空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完成各种精美的作品,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不再是课程实施的演员,他们从心灵独白转向心灵对话,课堂成了一种沟通、协商、合作、共建;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怀疑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行为,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只有首先对先入之见持怀疑态度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注意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的孩子确实变了,性格开朗了,思维活跃了,成绩提高了,现在想想以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那么固执和愚蠢,缺乏宽容精神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注定是一个悲剧,今年高考期间死了学生和家长,这已给学校和社会敲响警钟,但没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我想教学评价改革是在挽救孩子、挽救教育、挽救一个具有创新力的民族,感谢所有为评价奔波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有思维的人而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人。”这是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学生家长向笔者畅谈教育评价改革,他还说为了孩子他也在学习有关评价的书籍,在我看来,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天下父母的,也是我们全社会的。
“桂花绽放十里飘香,春风化雨百年树人。”教学评价改革就像漫天的春雨,雨脚频频,温暖每一个渴望绿的生命,温暖每一棵渐冷摇曳的树,我几乎听到了第一声蝉鸣的绽放。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地区的所取得的评价成果,的确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给了我们思考后崭新的东西:
只有走在前沿,才会发现美丽……
更多高考信息内容,请关注北京中高考微信(sxwgaokao)!
2015年升学网高考交流群:281031584 ,2015高考交流群: 180830282 , 欢迎加群讨论。
专栏推荐:
翟良专栏:我的学习压力,我怎样面对“坏情绪”
王宗琦专栏:阔谈高考改革 考身上背负的功能太多
梁挺福专栏:高考复习,谋势需布局 谋子靠执行
翟良专栏:2015高考,报考是技巧,分数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