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高考不能变成“陪太子读书”
看到了衡水二中的高考百日誓师的宏大场面,
看到一个个青春洋溢的孩子脸上透露出来近似宗教的狂热,感觉和文革时期的不理智的场面何其相象。
距离高考还剩下百日,努力学习,合理安排复习日程,是必须的,不过搞成类似宗教洗脑似的场景,却是大大的不妥。弄了如此大场景,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考上大学吗?有考虑过落榜的学生的心理的失衡吗?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制度,而人们希望的是一种人人能够惠及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不一样的要求。
高考临近,每个人都要有考不上的心理准备,而社会上应该更多的考虑的是人人都有机会有体面的工作,大学也仅仅是为了进入社会进行更好的准备罢了!而现在大学的三六九等以及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导致了“科举式高考”魅影迭出,似乎考上了清华北大就意味着出人头地,意味着进入了特权阶层。如果社会上以及家长们有如此想法倒也罢了,可是教育工作者不能把这种思潮给扩大化。
看看孩子们惟清华北大不读的心态,真不知道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们会如何的想?难道其他的学生就是在陪太子读书不成?
大学现在也在考虑就业的问题了,清华北大也不例外。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依然在过去“科举”的圈子里面走不出来,从过去的大学到现在的“985、211”直至清华北大,基础教育似乎仅仅是把学生送到这些高校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教育不是科举,不是选拔。北大清华万人招生不能让我们上千万人陪读吧。从学生的角度,教育是读书,从教师的角度,工作是教书,但是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教育是社会的,我们的教育不能开始于幼儿园,终于大学就算结束了,我们要为社会负责。就像过去的科举制度一样,科举成功的就那些人,大部分都无所事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的大学生呢?也面临着如此的境地。
固然现在大学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了,教育部也开始了职业教育,毕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社会上发挥自己你的光辉才是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教育,不能在教育这个封闭的圈子里面晃悠了,教育要面对社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了。
高考百日誓师的洗脑式的宏大场面可以休止了。人生是很长远的,美好未来还在于现在以及以后的努力,一步登天的闹剧、陪太子读书的悲剧希望不要不停的循环不止了。教育真的需要仔细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