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北京十一学校文科为啥也这么牛 得益于人文素养和学习者的习惯

2015-07-17 11:41:38高中生活
北京高招各批次的录取工作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北京各中学的高考成绩依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十一学校是个理科强校,尤其是理化生竞赛近年悄现“

北京高招各批次的录取工作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北京各中学的高考成绩依然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十一学校是个理科强校,尤其是理化生竞赛近年悄现“十一现象”。其实,十一学校的文科成绩也是实力超群。

今年高考成绩揭晓,十一学校理科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平均分643分,最高分719分(王一帆,裸分),进入北京市前三,与全市理科裸分最高分仅相差两分,700分以上人数8人。该校的文科成绩也是“牛气十足”:文科650分以上人数北京市489人,十一学校占了23人;学校文科平均分达636分,670分以上人数7人。此外,学校有两人以690分(裸分)的成绩并列海淀区文科第一,进入北京市前三。

十一学校的文科为什么也这么牛?近日,现代教育报记者走进十一学校,对话该校高分学生和高三老师,近距离地感悟这所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及方式,尤其是贯穿学生成长过程之中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者”的习惯。


1.jpg

培养学生“学习者”的习惯

在十一学校,每个老师都有一间学科教室,学生在这里上课、讨论或自习。记者日前走进该校时,正值高考填报志愿结束,该校不少凭分数稳进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却依然保持着来学科教室看书、上自习的习惯。

学科教室为什么那么受学生的喜爱?在历史老师李亮的学科教室里,你或许能寻找到蛛丝马迹。在这间不大的教室里,所有的空间充满浓厚的历史学科气息,并留有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印迹。墙壁上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中外历史事件对比图,四个围成一组的课桌再现了小组讨论的场景,桌子上依然保留着学生课堂研讨的记录,墙壁一侧则是各种类型的历史书籍……

据十一学校高三年级组组长王春易老师介绍,像这样的学科教室包涵了丰富素材,通过这些触手可及的学科资源,学校试图给学生创设浓郁的学科氛围,让孩子情不自禁地自主学习。

在十一学校老师眼里,教育不只是为了高考,学生也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考生,而是一个不受外界所影响的自主学习者。作为“学习者”,他们不仅了解应试所需要的技巧,而且更具备钻研、坚韧、乐观的学习态度。在这里,老师们不愿把学生拉入机械的应试训练中。比起应试的分数,他们更愿意创设环境,让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意识的学习者。

重视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跟老师“叫板”

在十一学校,无论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或许他们身上最不缺的正是大胆的质疑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让不少十一学校老师头疼又欣喜的是,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跟老师公开“叫板”。“有时候学生会在课堂中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语文教师南红英对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又爱又恨。虽然有时老师面临着“下不了台”的尴尬,但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却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最好时机。

李亮是十一学校高三历史老师,在他眼中,该校文科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思考精神,爱给老师制造“难题”。在课堂上,一大堆儿刁钻古怪的问题,常常是学生提出来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以辩论的形式探讨。如果经过辩论,论题被证明是错的,学生也能获得认知上的提高。”李亮认为,老师有责任对孩子做正向引导,但不能回避尖锐问题。正是如此的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十一学校的不少学生都成为辩论能手,并在全国“模联”大赛中屡获殊荣。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十一学校的每个学生在校三年内都要完成三个科研课题,从开题、研究到答辩,每个环节都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据王春易老师介绍,刚开始实施这一项目时,学校老师很担心学生找不到研究课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孩子几乎都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许多课题的研究,还需要大学老师来进行个别指导。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功夫远在课堂之外

今年高考,十一学校的语文成绩全面飘红,刘瑞桐同学更是以145分的成绩摘得北京市语文单科第一名。在十一学校,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拥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读课外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乐趣。老师对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也远远超出课堂的范围。

王一帆是十一学校今年理科头名,总分719分(语文142分、数学144分、英语143分、理综290分),报考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金融国际班。这位理科出身的小姑娘,性格活泼,聊起天来妙趣横生。不过,在王一帆看来,今年高考语文拿下142分的高分其实并不意外,其中选择题的失分让她还有点遗憾。虽然是理科生,但她特别喜欢阅读。高考语文的成绩跟她“不务正业地”看课外书大有关系。语文老师刘伟是北大博士,成为她阅读方面的良师益友。每周四中午,刘老师总是带着“一小撮儿”爱好读书的学生吃饭,边吃边聊。实验戏剧、政治时事、新出好书等等,刘老师几乎能和学生无话不聊。平常放学后,学生们最爱钻书店。科普、社科、历史、小说、军事、科幻,各种类型和题材的书,他们皆有涉及。碰到感兴趣的阅读话题,他们总爱在第一时间与语文老师进行探讨。

问及兴趣爱好,王一帆说自己最爱在宿舍里和同学侃大山,天南地北无所不聊。这种侃劲儿,王一帆也用到了模联活动上。她认为,这很好地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今年高考大作文,刘瑞桐写的是“我与英雄的一天”,她心目中英雄人物商鞅的形象也正是源于平常对《大秦帝国》的阅读。

搭建舞台让学生有才华,有独特个性

文科生不能死读书,而是要把生活的视野尽可能打开,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十一学校为了给学生搭建成长舞台,把民主和平等的理念用到教学管理的每个细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也尽可能给予他们锻炼学习、独立思考和成长的机会。

今年十一学校的文科状元李逸伦曾是该校学生会主席。在老师眼中,这是一名“大器晚成者”。初入高中时,李逸伦颇有才华,但多少有点心高气傲。高中三年丰富的学生活动,让他学会承担、忍耐与坚持。临近高考的几次模拟考试,李逸伦成绩不断下滑,一度跌至年级二三十名外,考取北大清华看似遥不可及。然而,面对如此的学习困境,学校老师并未有太多刻意干涉,而是让李逸伦继续保持自己沉稳有序的学习节奏,最后取得裸分690的高考佳绩。在地理老师赵蓓看来,李逸伦的爆发看似突然,实际上是多年综合素质的完美体现。学生活动看似与高考无关,但对学生个性兴趣、人文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通晓魏晋碑帖,成立“学生内阁”上书校长、对口相声能说40分钟……在十一学校老师眼中,今年该校文科高考生个个才华横溢、个性鲜明,而且颜值很高,心地善良。高考,只是他们必经的人生阶段。作为学习者,他们要走的路才刚刚开始。



| 刘钰

来源| 现代教育报(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片来源| 网络

转载须注明| 京城教育圈(bjeduvision)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