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作业背后是伪素质教育
昨天,南京市各中小学新学期报到,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董老师在微信上抱怨,自己上班了,但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寒假作业还没着落,她为此“抓狂”。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位副校长在董老师的微信后评论,“我也在赶”。什么样的作业难倒了作为业内人士的老师和校长?(详见今日金陵晚报B4版)
难倒董老师的作业是一张小报,有关民俗,听起来这是一项真正的素质作业。难的是小报这种形式,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连字都不会写,要做出一份小报无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候,家长只能“身先士卒”,但对于没有绘画功底、电脑绘图又不精的董老师来说,又谈何容易?记者的一位朋友有类似遭遇,最后无奈只有请报社美编来指导。孩子的一份作业让几个大人跟着忙,多少有点儿夸张了。
寒假没有作业,只有素质作业,听起来很有意思,跳出了所谓应试教育的框子,但家长对这样的作业却似乎并不待见。鼓楼区一所小学的家长说,儿子现在念三年级,三年下来,她糊过风筝、扎过灯笼、种过葱,还做过空气动力车模,都快成十项全能了。打着“素质教育”名义的作业沦为许多家长们叫苦的差事,这是伪素质。背后的原因是一些教育工作者为素质而素质,或者只行求“素质”之名,而没行素质之实;最起码,是在进行素质教育时过于追求“高大上”。本质上,还是思维跳不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每每作业结束,必定搞个评比,孩子累、家长累、老师其实也累。
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作业应该更自由开放一点。让孩子了解民俗没错,何必要制作小报;亲子阅读也挺好,为什么一定要写读书笔记?一句话,素质作业也得接点地气,给学生什么样的作业,考验教育者的素质。(金陵晚报评论员 陈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