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殴老师”暴戾中被撕裂的青春
5月30日是陕西长武县中学高三学生在学校最后一天上课,从上午10时多开始,一场疯狂的撕书活动在高三教学楼上演。因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将3根拖把棍打断,造成老师头部受伤。目前当地警方依法对事件展开调查。(中新网6月3日)
每到毕业季,此类撕书现象就会在各个学校上演,几乎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过激的举动,学校一般持宽容态度。然而在长武县中学,一场“撕书狂欢”竟演变为学生对老师的集体围殴,让人在瞠目结舌之余,内心涌起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悲哀。
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这种行为已经突破了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底线。从“将3根拖把棍打断”等细节来看,几名学生下手非常狠,甚至不计后果。施暴者与受害者分别是学生和老师,而且事件发生在校园内,可以说,当这几名学生将拳头和拖把棍挥向老师的时候,与老师一同倒下的还有他们迷茫的青春。
青春的确可以用来张扬。“撕书文化”的流行,说明这一代年轻人不再甘于被家长制作风所主导,不愿意过一种被安排的人生,渴求更多的独立与平等,所以通过撕书这种具有破坏力的行为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话语权,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发泄青春的躁动与不安。然而青春的张扬与放纵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超出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青春”就会成为无知和愚蠢的代名词,迷失在自负与狂妄之中。撕书可以被宽容,但是围殴老师已经上升为暴力行为,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这是必须明确的立场和态度。
近年来,“校园暴力”话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除了个体因素之外,人格教育的缺失不应该被忽视。事实上,虽然只是个案,但笔者并不认为这起围殴老师事件完全是冲动的结果,它的背后必然有着积蓄已久的对立和不满。经过几年的中学生活,这些学生理应对校园产生归宿感,对老师保持最起码的尊敬,何以现实却如此冷酷,师生之间一有矛盾,便迅速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折射出一种深深的疏离感,在高考“指挥棒”下,成绩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学生的情感与诉求是否被过度压抑以致郁久成疾?教育的功利化是否导致师生关系仅靠利益来维系?
当受教育者崇尚暴力,教育者有责任直面现实,进行反思和改进。长武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建林表示,为了不影响这6名学生参加高考,经过教育局和学校协调,被打老师已答应暂时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后再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有人性化的一面。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承担,同样是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