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考生边缘化”是需要尊重并认真听取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指出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由于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实施,对此下判断缺少实证的依据。
不过,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倒是有很多人做过大量研究,本人也做过较全面的实证分析,其结论基本趋于一致,现行考试招生制度对农村生源是不利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较差,农村考生所考的分数与城市条件较好学校的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不等值的,或者说农村学生考70分的智力水平相当于城市条件较好学校考80分或90分的学生,但在算录取分数线时是不加区别的;二是从多年实际录取个案的大量统计平均结果看,进同样一所一本大学,农村生源考分要比城市生源要高出15分才能被招录。这两方面一叠加,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在城乡生源上的不公平是巨大的。
贺校长关于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的判断肯定是以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为参照说的。不知道贺校长是否知道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在这方面有如此大的不公平。如果知道了还想维持现有的高考招生制度不改吗?尽管最近三年中央政府采取了招生指标向农村倾斜的政策,依然无法解决农村生源吃亏的整个问题。
新的高考招生方案实施后,这种状况到底是进一步恶化还是有所改善,除了贺校长讲到的学科因素,还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对农村教育的调查确实不充分,农村学校表达发声的机会少;再就是农村的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应变能力较弱,应变速度较慢,不少人认为与其改变还不如不改,即便改了以后比不改要强得多,他们也宁愿不改。正因为此,对“农村考生会边缘化”之类的声音,教育管理和高考招生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者都应该诚心诚意听取,给予尊重,做好实证调查,把它作为完善改进高考招生制度的必要参考。
由于长期在农村做调查,十分理解乡村民众对改革的无力感,他们对新的高考改革既盼又怕又怀疑,生怕自己看得见的唯分数的老菜坛被打破,不想作根本性的变革。贺校长由对自主招生已经加大了城乡差距推断出新高考改革无疑是雪上加霜,便带有这种典型的特征。所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通过专业和法治两种手段消除公众对改革的疑虑。
从专业的角度,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采用依据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师资条件等因素划出学生的考分等值线的办法,设定在某个农村地区考70分的学生其分值等于城市考90分的学生,当然这一分值的换算需要严谨的专业程序确定,而非采取派发行政指标的方式衍生出新的权力寻租和不公平。
从法治的角度,关键在于全方位监督与考试招生相关的权力。贺校长担忧的不少问题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例如依然还是政府包揽的考试招生,权力的灰色空间还存在,而非有独立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依法进行测试评价,不少时候还由于行政部门不专业的盲区造成不公平;依然没有《考试法》作为规范考试公平的依据,农村生源较长时间的不公平状况缺乏有效的反馈和问责机智。现行对农村学生的政策倾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覆盖不全面,缺乏专业的支撑。
简言之,保障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表达,有助于制定出相对完善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权益保护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保障这些得以落实,都需要依靠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切实的改进,拿出公众认可的专业证据,才能实现高考招生的实质公平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公平,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对农村考生产生不公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