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生活

高中生活

虹野:高考规则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需求

2015-03-23 14:56:00高中生活
  看对了病,开错了方——高考规则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需求   教育公平的话题近几年愈演愈烈,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关爱和、陈泽民等代表称,近几十年来,国家在

  看对了病,开错了方——高考规则解决不了教育公平的需求

  教育公平的话题近几年愈演愈烈,全国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关爱和、陈泽民等代表称,近几十年来,国家在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和重点高校招生指标时,“冷落”了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省份,呼吁改变重点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省一校”惯性思维,尽快消除高考(课程)招生不公平现象。

  而国家也做了很多努力,高考招生录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援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缩小区域、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全国25省统一试卷考试……

  但是,社会上依然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感觉不满意,认为国家在教育公平上做的还不够好。

  近几年,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在教育存在着区域公平和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存在共识,认识到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也确实在教育公平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是笔者认为国家在解决教育公平上“看对了病,却开错了方”。

  我们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把精力主要放在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高考录取规则和考试内容经常改动,弄的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这是引起社会诟病和批评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考规则的改变在短期内确实能够起到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作用,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无论怎么调整,总会有人获益于高考规则的改动,同时又有人受损于规则的改动。获益者秘而不宣,而受损者抱怨多多,这也是社会对高考改革不满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的考试录取的名额受制于教育部的分配,而不是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实力,社会上充满了低分上名校、高分名落孙山的案例,使得社会对于教育部门的信任度极具下降,认为其中内幕重重。每次改革,都会被认为其中会有什么黑幕,阴谋论盛行,这是第三个,也是社会中最反感高考改革的一个因素。这种名额分配的制度造成了“个人的努力比不上出身”的“地域论”或“出身论”的价值观的产生,使得社会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极大的愤怒和不平。

  而我们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改变过去改革的思路,依然利用名额分配的方式进行教育公平的推进,引起社会一如既往的不满,那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如何进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呢?

  首先,教育主管要分析什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为什么民众如此热衷于优质教育资源”。在当前高等院校“千校一面”的情况下,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就被民众认为就是那些“985”、“211”高校,所以家长们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有不少非重点大学的某些专业还是很厉害的。在重学校不重专业的情况下,追逐名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追逐名校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则越来越倾向于学生在考试学科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除了考试之外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几乎都给扼杀了。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加剧了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而“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的方式,导致了社会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的差异,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在就业中的优势地位,有进一步加剧了对高考的关注。

  根据上面的分析,从长期来看,我们的改革可从两个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高校要准备更多更好的社会真正需求的课程。所以教育公平改革需要从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入手。当然想做好这个,需要高校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招生的权利。当然前提是高校的去行政化之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把去行政化落到实处。

  第二个就是要重视基础教育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我们不能用我们的学术教育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我们在基础上从小就要给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是不能用考试这种方式强迫的。当人的未来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时候,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变成了“适合个人的教育”才是最优质的教育了,那么社会对高考就不会那么热衷了。

  从短期来看,进行名额调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却不能迷信权力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比如中西部基础教育在科学教育训练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巨大,在不缩小师资等方面的差距的前提下,全国一张试卷统考的改革肯定会引起中西部的反对的。

  当然教育公平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毕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所以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教育周期比较长的现实来思考,不能总是利用短期的优质教育资源“名额分配”的方式来考虑教育改革的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权力式”的教育改革,不深入到教育规律中去,教育公平永远也做不到,老百姓的怨言永远也无法消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