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300万民办学校教职工担心什么?
民办学校,一直以来以“贵族学校”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曾经自己也挺羡慕在民办私立学校上班,充满了朝气,待遇又好。但是,今天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在全国政协会议发言说:“超过300多万民办学校教职工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却是让人大吃一惊。
我们不妨思考下民办学校教师缺乏稳定预期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上方面来分析。在分析之前,需要把民办教师分成从事基础教育的民办教师,和从事高等教育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近些年的工资和公办教师的工资是在缩小,已经不复往日“荣耀”,尤其是民办高校,教师工资是低于大多数的公办高校的教师工资的。而从事中小学教育类的民办教师依然具有教育精英的口碑,所以工资一般会比公办教师工资稍高。当然各地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就不跨域比较了。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公办学校学生的流失率的减少,民办学校的生源下降、经济收入下滑却也是事实。这种情况和民办学校收入单一是有关的,民办学校基本上是学费收入来维持运转,一旦生源减少,教师待遇就会下降。所以秦和委员呼吁公益性民办学校应该和公办学校一样能得到财政拨款,这也算是开拓“财源”的一种方式。但是更多的却是争取更多的社会公益的捐助,否则,那就和公办学校一样了。
正是基于民办学校教职工待遇下降的趋势之下,300多万民办学校教职工才会担心未来的,对外来缺乏稳定的预期。这个稳定的预期和退休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公办教师也要走社保退休了,这个稳定的预期的缺乏恐怕更是担心民办学校萎缩,将面临着失业的压力。鉴于此,不少民办教师已经开始跳槽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了,所以前段时间民办教育教师流失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们如果进一步分析生源流失的原因,或许比直接争取财政支持对改善民办教育现状更有意义。
民办教育之所以在过去能吸引学生,无外乎是比较好的办学条件和比较高的教育质量。而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收费高,但是办学水平和公办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尤其是和我们现在的“超级中学”相比,教学成绩更是小巫见大巫。在升学上,民办学校无法超越公办学校的时候,民办学校并没有走出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所以在生源争夺上,民办学校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而民办高校,现在有不少几乎沦落为卖文凭的程度,内涵式发展更是限于资金、师资等因素成为空谈。
民办学校办学还有不少是出于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下滑,第一个受到损害的就是教职工的收入和待遇。
民办学校的教职工作为民办教育第一线人员,对于这种现状可能会比其他人看的更清楚,当自己的待遇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不稳定的预期会引起教师跳槽或转行。所以民办教育教师流失已经民办教育当前最大的问题,成为民办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最大压力,也触动了民办教育最核心的竞争力。
要想解决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仅仅靠财政拨款还是不行的。这需要民办教育继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保持公益性,吸引懂教育的人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保持教师的待遇,使得教师有稳定的预期。而不能像办企业一样,经济不好就裁员,好了就扩张。民办教育最宝贵的不是生源,而是能够吸引生源的教师。保障教师的权益是民办教育能够做到比公办教育更好的关键与核心。
而职称的问题,则可以根据岗位自己评定职称。在当今职称是一种身份象征的情况下,私立学校在以岗位和教师水平结合进行评聘的情况下,职称则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了。除非私立学校的教师想跳槽到公立学校!当私立学校内涵式发展进行顺利,教育质量提高,则就不会担心未来的不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