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哒、涨姿势、暖男……网络流行语变得更轻松
图片来源:网络
昨天在商务印书馆举办的“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4网络语象报告》。该报告对去年的25个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检索,由此总结了中国网络语象的变化。报告提出,伴随着社会心态的转变,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少了些“愤青心态”,多了些轻松调侃。
流行语热得快冷得也快
此次《2014网络语象报告》所选择的网络流行语,是根据对新浪微博和1100种中文报刊去年全年的系统监测得来的,上榜的流行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如萌萌哒、我也是醉了、且行且珍惜、涨姿势、心塞、暖男、买买买、也是蛮拼的、画面太美我不敢看、那么问题来了、脑洞大开、有钱就是任性、时间都去哪儿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APEC蓝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分析称,这些网络流行语多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爆炸式传播,同时受制于热点事件的传播周期,流行语的热络和淡出十分迅速。“互联网上是以事件为中心而不是以话题为中心,层出不穷的事件、此起彼伏的事件,导致人们难有深入的、持续的、理性的公共话题讨论。”祝华新认为,人们都是为一个事件所激动、所悲愤、所无奈,因此这些网络流行语往往是情感宣泄压倒了理性讨论。
怒火在减少,调侃吐槽多
与往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比较,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愤青心态”正渐趋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调侃和吐槽。
该报告认为,去年的网络语象显示,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不高,宏大叙事已日益难以进入网络体系。但与此同时,一些流行语中仍渗透着网友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最典型的当属“APEC蓝”,习近平主席在谈话中使用了该词,不仅包容了百姓的吐槽,还把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传递给网友,使原本的调侃表达经历变奏,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
与此同时,曾经在网上频频出现的“是中国人就顶”“不转不是中国人”等言语如今正在减少,网民的自嘲和调侃正在成为网络用语的主流。比如“仇富”已转型为“涮富”,看似跋扈的“有钱”与娇嗔的“任性”混搭在一起,这些词被网友用得不亦乐乎,愤青的怒火在减少,轻松诙谐的吐槽更多。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陈晓冉认为,人们对现实生活有诸多无奈,于是靠一种自我调侃获得超脱。
不同的人群,同样的语汇
在对网络流行语使用人群的年龄、性别等属性进行详细分析后,《2014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并无明显的人群属性,富人、中产、穷人、高中生、大学生与海归,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方面明显呈现出表达趋同的现象。
报告认为,一线城市的中产人群可以在朋友圈中晒出高档餐厅的自拍照,并配以“萌萌哒”的自我描述,而一个三线城市的务工青年同样可以在街头与卡通人物合影,自我陶醉在“萌萌哒”的表达里。对此,陈晓冉认为,追求时尚,体味新潮,渴望引领流行的心态,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焦虑情绪,使得为房子而拼命的白领以及为工作而奔波的农民工,在“心塞”“也是蛮拼的”等生活体悟上获得共鸣。
也正因为这样,在网络环境中,情感类话题的流行语一直居于强势地位。这份语象报告显示,从“小清新”“女汉子”到“小鲜肉”“暖男”,从“感觉不会再爱了”到“且行且珍惜”,“网络流行语不仅感叹着感情的无奈,也寄望着感情的美好。”陈晓冉说,由此也可看出,网络流行语对于个体生活话题的聚焦和情感抒发作用越发明显。
专家观点
警惕文化重心的下沉
新近出炉的《2014网络语象报告》引起了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表达的丰富,对社会变迁的记录,应该被承认、正视和尊重,但如果完全由互联网上的草根文化扛大旗,会降低文化高度和文明品质。
祝华新注意到,在网络流行语当中存在流行文化低俗的元素,“部分网民认为如此表达较为婉转,甚至暗含优雅,然而明晰其意则实在粗鄙。”还有专家注意到,广泛存在的网络自造词语,在彰显网民智慧的同时,也存在彻底解构汉语严谨构成的现象,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看似成语的网络造词,形式上类似成语,在内涵上却并非成语,容易造成公众的误解。
对此,专家呼吁,要警惕文化重心下沉,警惕社交媒体侵蚀民族文化品格。有关专家建议,媒体应用的规范、教育领域的节制、出版行业的谨慎,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提升互联网语言的文化品位并不一定都是通过官方干预,更应该通过网民自律。”祝华新说,此外还应鼓励更多文化资源上网,加厚网络文化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