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艺术捅破德育的“窗户纸”

2015-01-21 12:01:14教育热点
原标题:艺术捅破德育的“窗户纸”  ——辽宁省瓦房店市探索新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焦海洋 绘   这种类似于相声里的说、学、逗、唱的德育方式,不仅拉近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
原标题:艺术捅破德育的“窗户纸”

  ——辽宁省瓦房店市探索新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艺术捅破德育的“窗户纸”

焦海洋 绘

  这种类似于相声里的说、学、逗、唱的德育方式,不仅拉近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给不少教师以启发。

  瓦房店市的新德育课程,不再只是挂在学校课表上的课程。它在孩子们嘴唇追逐的那一个个瞬间,悄悄走出了校园,走进了家庭和社会。

  ■本报记者 柯进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草木皆不如。鸦亦有反哺,羊且有跪乳。人不孝其亲,禽兽皆不如。”这是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小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教材《警世贤文歌》中的一首。

  与这首取自唐代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的校园德育歌曲相似,近年来,辽宁省瓦房店市教育局根据现代中小学生特点,把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因子,谱写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歌曲,学校德育有了新的载体。

  “唱”的比“说”的好听

  在信息技术将学校、家庭、学生与地球的各个角落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是继续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简单说教,还是换一种思路?这是多年来困扰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知里,中华民族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源泉。但是,如何用好民族文化经典中的精髓,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瓦房店市教育局在日常的学校德育实践中发现,当艺术被引入德育课堂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育一样可以变得可亲可感,有血有肉。

  瓦房店市教育局根据大连市教育局构建地域德育特色的总体要求,组建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创作团队,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名句创编《警世贤文歌》和《中华经典吟诵读本》。目前已创作了32首歌曲。

  “细心的老师们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小学生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老师和家长平时挖空心思地给他们讲再多道理,或者让他们读再多传统文化典籍里的美德故事,很少能真正被孩子们记住,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但孩子们中间流传的口头禅、自编自导的顺口溜、打油诗,或者自己改编的歌曲,不仅流传范围广,而且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瓦房店市教育局副局长高仕恒说,“这说明只要找到学生乐于接受且有生命力的方式,完全可以复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基因。艺术的方式就是如此。”

  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如何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再只是挂在黑板上、贴在墙上?由于创编的这些歌曲是要给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唱的,所以要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演唱水平和对音乐的感受力,力求音乐形象准确、生动,短小精悍,好听、好唱、易记、易传。为此,创作团队在创作之前,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中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美德教育内容,最终确定了孝亲、尊师、团结、勤奋、读书、惜时、明志、自强、谦谨、礼仪、诚信、为善、守规、知友、劝谏、抗挫、勤俭、廉洁、爱国等22个教育主题。与此同时,创作团队在广泛搜集大量名言警句、谚语和俗语的基础上,将整理归类的四百多条名言警句创编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收集五十多个传统美德教育小故事。为了方便学生学唱,教育局还将这些歌曲制成光盘分发给全市中小学生。《中华经典吟诵读本》则按照以字为序、以意为据、以韵为律的原则,从大量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名句中,筛选出168条编成《中华经典三至七字歌》。这对传承中华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德育顺利进课堂,成为校本课程预留了“接口”。

  不再是“满嘴跑火车”的副科

  在瓦房店市,《警世贤文歌》是集文化、艺术、道德教育于一体的一门德育课程,分为经典吟唱篇和经典吟诵篇两大篇章。为了让《警世贤文歌》入脑入心、生根开花,瓦房店市教育局专门召开歌曲普及工作会议,确定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行政和教科研部门跟进指导。同时,教育局下发了新德育课程实验方案,确定《警世贤文歌》作为地方德育校本教材,规定授课形式和课时安排,并确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科研力量,编写优秀教案。

  作为一门全新的德育课程,此前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循。在大多数学校,过去的德育课大多是由思想品德课教师承担。这种掺入了艺术因子的新德育课程究竟谁授课合适?再三权衡之下,教育局将目标锁定在音乐教师身上,并对全市音乐教师展开专题培训,从中选拔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引路课。在授课形式上,除了保证正常的课时外,每所学校还利用晨会、班会、团队会、课前等时间教会学生吟唱,形成了课堂学、课间放、课前唱、课后讲的德育新模式。

  瓦房店市实验小学学生王泽翎说:“《警示贤文歌》歌词朗朗上口,阐明了做人的大道理。以前,老师让我们积累优美词句,可总记不住。学校开设《警世贤文歌》课程后,在吟唱和吟诵中,我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四百余条名言警句。”

  历经几年的实验推广,目前《警世贤文歌》已深入到瓦房店市的城乡每一所中小学,深入到课堂,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全市中小学生参与人数达六万余人,平均每位中小学生都能吟唱《警世贤文歌》二十余首,能讲传统美德小故事三十余个,能吟诵名言警句二百余条。与此同时,“区域中小学吟唱中华经典的德育模式研究”已被列为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规划德育课题。

  过去,中小学老师讲德育,要么就是案例式的说教,要么就是“满嘴跑火车”式的东拼西凑。如今,这种类似于相声里的说、学、逗、唱的德育方式,不仅拉近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给不少教师以启发。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看到瓦房店市德育课程可以这么教时,我意外感到音乐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娱乐,更多的是心灵触动。”大连市金州区红旗小学教师赵冬梅说,“为了方便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警世贤文歌》对歌词的出处、释义作了详解,同时配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以及引发学生深思的思考题。在那次观摩课上我发现,每首歌都易学易唱,甚至有的歌曲就两句词,反复唱,很容易记住。所编配的舞蹈也很好地体现了歌曲的内涵,有的舞蹈还加入了故事情节的表演,非常生动、有说服力。”

  特色德育渗入家庭和社会

  与过去许多德育课程不同,瓦房店市的新德育课程,不再只是挂在学校课表上的课程。它在孩子们嘴唇追逐的那一个个瞬间,悄悄走出了校园,走进了家庭和社会。

  受《警世贤文歌》课程的实验启发,瓦房店市教育局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师资优势,不仅成立了家庭教育艺术团,而且创造性地把来自家长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创编成诗歌、散文、歌曲、小品和情景剧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目前,该市已创作出家庭教育艺术作品近百首,《瓦房店市家庭教育之歌》、《隔辈亲》、《妈妈的心伴着孩儿走》、《牵挂》等,在当地成了家庭教育的流行歌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家庭教育艺术团利用节假日、乘凉晚会、优秀家长表奖大会等契机,深入全市城乡演出。几年来,演出累计二十余场,观众达八万多人。每场演出家长与子女同台,家教与艺术共伴。2012年5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在瓦房店市举办了“全国首届家庭教育音乐会”,这是音乐渗入家庭教育的一次成功尝试。

  “真正的学校德育其实距离孩子们并不遥远。这些年,瓦房店市用艺术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说,“过去,枯燥、生硬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使家长不易接受。用家长、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家庭教育知识,能使家长和孩子轻松、愉快、自然地融入感人的音乐中,既能唤起家长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主动反思,也能在知识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的新时期让孩子们爱上德育、爱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