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2015-01-22 11:14:16教育热点
原标题: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上)   改进方式方法 创新话语
原标题: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学会讲故事

  ——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上)

  改进方式方法 创新话语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韩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话语和途径。大学要创造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纳入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高校管理各环节,覆盖到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

  第二,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理过程中。要用制度的权威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具体到学校,需要靠学校创造性地制定学校政策、校纪校规等,利用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校训和其他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第三,要完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总是重复概念,而是学会叙事或学会讲故事。价值观概念就像盐,它可以增加各种食物的味道,但不能总是让人直接吃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关注传统媒体和渠道,当今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因此,如何以适合网络流通的语言占领网络和新媒体,就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工作。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群众性的评选表彰先进模范活动,让人习惯于在现实中学会见贤思齐。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注意把学习模范与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结合起来。要注重发掘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的教育功能。

  第五,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学术精英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高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学校的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很大的价值示范作用,也要肩负起更大的社会教育责任,在引导学校和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积极功能。

  大学有责任用中国的话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机融入 全面覆盖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张雪

  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以有机融入、全面覆盖为基本思路,注重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大力推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融入舆论传播,在增强认知上下功夫。实施"思想引领工程",以校院两级中心组、党团支部及班级为依托,以专家讲座、集中研讨、主题班会为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工作网站“宣教之窗”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栏目,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纷纷开设网络教育平台,主动占领校园新媒体阵地。

  二是融入课堂教学,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依托各课程研究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研究,征集经典教学案例,组织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课程之中。依托北大、清华、人大三校开展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支持建设“名师工作室”,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三是融入实践育人,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依托农村、社区、企业建设170个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一批学生实习、实践、实验基地,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高校铸魂工程,每年组织1500名教师到革命老区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学习考察;组织300多名青年教师、辅导员、博士生、博士后到北京市挂职锻炼;组织800多个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在实践中坚定师生理想信念。

  四是融入学校文化,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实施“新生引航工程”,举办“青春与价值的对话”系列活动,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项目和优秀案例,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举办北京高校师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会演,以歌曲、舞蹈、朗诵、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推进教学、管理、服务育人,强化工作督导,逐步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常态化。

  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

  清华大学教授 吴潜涛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实践层面的紧迫性。

  第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迫切需要。面对价值观领域存在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我们要遵循“打铁还要自身硬”的逻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功夫。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逻辑魅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演变的重要举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导向,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面对国家治理领域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供价值引领。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法治离开了思想道德力量的支撑,就会失去良治之前提;德治离开了法律的支撑,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所说的德治的“德”,指的是一种大德,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导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引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滋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路经。

  加强系统设计和创新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 高德毅

  近年来,上海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以一体化的建设理念整体规划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是完善德育管理一体化体制。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职能处室,负责指导全市大中小学全学段的学生德育工作;同时设有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德育机构,并将组建上海市学校德育发展研究院,进一步整合市级学校德育资源,完善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推动上海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高校德育队伍建设。上海注重全员育人,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分层分类培养,以培训、科研、平台建设等多种形式培育骨干人才。一是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培育辅导员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专业化培养,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三是注重工作督导检查,推动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四是加强协同联动,促进队伍有效融合。加强大中小学德育教师衔接,建立大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网上交流平台和不同学段德育教材衔接研究平台。

  三是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体系。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空间,也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上海注重网络思政,着力打造线上思想高地。制定实施《“易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大力推动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易班”全面汇集,着力将“易班”打造成为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式网络育人平台。

  四是合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内外实践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构建校外育人共同体,规范日常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优秀育人品牌项目,“信扬华夏——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等28个项目立项,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高潮。

  五是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构建全市工作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心”和“育德”功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断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努力形成多元共建服务模式。

  突出空天特色 强化合力育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张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新常态,是塑造一流创新人才精神内核的中心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融为一体,凝聚各方力量,从学习宣传、主题活动、实践认知、文化引领等方面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形成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认识之中,落实在言行举止之上。

  一是空天文化与爱国精神深入融合,树立远大理想。航空航天是国家战略产业,经略空天是国家命运所系。学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力培养学生航空航天情怀,使报效祖国成为同学们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不懈动力和精神支柱。“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笃行坚卓”的北航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体现着强国兴邦的历史使命,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前辈和学长科研报国、创业奉献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逐渐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文脉和北航人科教创新的实际行动。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进步发展的精髓。北航突出航空航天特色,不断丰富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多元渠道,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于空天文化之中。

  二是人文情怀与实践能力高度综合,勇担社会责任。践行核心价值观,人文情怀是基础,实践是核心。学校建立了由院士领衔、学工与科研联动的学生工作系统,着力加强第二和第三课堂建设,形成了学生创新创业与学校科研产业的互哺机制,不断完善一流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环境。学校积极实践新型书院、“梦拓”计划等人文情怀培养新模式。结合北航实际,学校成立了知行、启明等4个书院,师生互动推进全员育人,课内外结合加强通识教育,优化社区环境促进“全人”培养。学校建设了30多个学生“三创”(创意、创新、创业)中心,连续24年举办“冯如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已覆盖45%本科生。每年精心组织主题实践队近400支,暑期社会实践达到了全覆盖,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

  三是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有机结合,争做成才表率。以规范的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科学化、常态化,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才成长过程的自觉行动,就是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学校激励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之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北航学子精彩的人生梦想。

  深化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冯培

  毋庸赘言,对于今天任何一所有形境域下的大学而言,由学生群体、教学课堂和授课教师共同构筑与营造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过程而言,我们不仅需要清晰阐述和准确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语义的正确性,更需要密切关注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直面问题的教学起点设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面对今天分众化的学生群体突出针对性的前提。今天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方式、认知状态、理解程度和行为参与等方面,既会呈现出群体心理同质性的一面,也存在着各种彰显特色差异性的一面。不同学生群体的问题需求不一样,同一学生群体不同时期的问题需求也不尽相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构建者,必须首先形成在自身的理论功底上强基固本、在学生思想的取向上敏锐关注、在教学起点设计上提炼归纳问题的教学指向,才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表层阐述向教育深层释疑的升华。

  回应问题的教学模式建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面对今天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增强感受性的关键。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在教学模式建构上,一方面应精心地谋划整体教学布局与演绎环节,课中构建充满生命灵性的悟道环境和学习模式,课下拓展教育的时空情境,以对碎片化时间的占有率和移动终端学习的持有率,推动学生延伸并深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细化指向,活化内容,激化关注,通过符合学生群体主体参与习惯、日常阅读取向和信息接收趋势的表达与传递方式,润物无声地回应学生的问题关切。这样,才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情感认同向教育价值认同的升华。

  分享问题的教学角色转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面对今天平权化的教学关系提升引领性的保障。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师角色,形象化的感受与人格化的感染,都是开启理解与认同的窗棂。凡是为学生推崇的人格魅力、所喜爱的环境氛围、所感染的事件人物,都会因其参与者情感的充分介入,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完好效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必须通过转换自身角色、转换相互情感、转换话语语境,将理论的文本概念变成课程的人本演绎,融“教”“于”“导”,寓“理”于“引”。这样,才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分享互动向教育真心行动的升华。

  探索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秦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概括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着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此,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逐步内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意识,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律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坚持科学立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直接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去。要全面守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加强具体制度建设,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有章可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加强法规建设外,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要用制度形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要从制度上保证教育战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制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制度,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佘双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价值教育的任务,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价值是一种反应主客体需求关系的概念,价值观是对价值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价值教育是人们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看,价值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实践的价值反思,是一种在一定价值观引导下的反思性教育实践活动,价值教育离不开个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教育,用社会先进价值观念来武装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形成与社会先进价值观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最广泛的价值共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处理思想政治问题的基本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所构筑的价值世界是价值教育深厚的土壤。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总体上属于一种社会本位的权威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是,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选择性、变化性大的条件下,特别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从宏观、整体、理性、绝对等特征向微观、具体、感性、相对等特征转变的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价值问题上面临新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发动模式上,要把自上而下的发动与自下而上的发动结合起来;从处理问题的主体来看,既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职业化、科学化来处理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也要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从处理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方式来看,除了采取显性、直接、理论、正面、阵地战的方式以外,也应采取一些隐性、间接、活动、迂回、游击战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其自身也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从单向到双向的发展、从显性到隐性的发展、从理论到实际的发展、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发展、从经验到科学的发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