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教育热点

德育课“开进”社会大课堂

2015-01-22 11:14:18教育热点
原标题:德育课“开进”社会大课堂  与一般学校不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德育课很特别,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边防哨所,不是在爷爷奶奶的身旁,就是在先进楷模的
原标题:德育课“开进”社会大课堂

  与一般学校不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德育课很特别,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边防哨所,不是在爷爷奶奶的身旁,就是在先进楷模的家中,这缘于该校构建新型德育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本报记者 蒋夫尔

  “这个寒假,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德育作业’——寻找发生在家里的德育故事。”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小白杨中学校长周忠阳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辈,都是当年的军垦战士,是这片土地的开垦者,他们经历的一切,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周忠阳认为,与其让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灌输,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听爷爷奶奶和长辈们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样更能触动他们的内心,也更能入脑入心。与一般学校不同,在小白杨中学,学生们的德育课很特别,德育课堂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边防哨所,不是在爷爷奶奶的身旁,就是在先进楷模的家中,这缘于学校构建新型德育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让学生相信德育课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小白杨》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

  “作为一所兵团学校,如何把兵团精神在德育中体现,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周忠阳说,“虽然有兵团精神这个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但面对如今的孩子,要让他们相信这些,难度不小。”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梅莲是一个感动兵团的人物,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党的十八大代表。她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被称为“马背上的白衣天使”。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雄的崇高精神境界,小白杨中学分批带学生翻山越岭来到梅莲工作的161团11连,听哈萨克牧民用阿肯弹唱的方式传颂她的事迹,让连队的职工讲述梅莲的故事。当学生们亲耳听到牧民讲述梅莲在给病人针灸前,总是先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出诊时,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来,身上留下很多伤痕时,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初二学生岳渝皓回忆寻访梅莲的感人情景时说:“听了牧民讲的故事,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梅莲阿姨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她那样的医生。”

  类似德育课,在小白杨中学还有很多。“我们始终做到打开学校的大门,让学生直接走进兵团社会的大课堂,亲身感受英模成长的经历。”周忠阳告诉记者。

  让学生爱上德育课

  为了让学生爱上德育课,小白杨中学从重新编写孩子们喜欢的教材着手,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德育课。

  学生们如今正在使用一本名叫《魅力小白杨》的德育课教材。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这本正式出版的教材,是以学生为主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学生摆在编写教材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始终参与课程开发,亲身感受和体验。

  编写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要承担一项工作,那就是通过长辈或者其他渠道,搜集新疆兵团从井冈山出发,于南泥湾垦荒,到天山下创业,在北国里戍边的感人故事。鲜活的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教科书无法比拟的精神熏陶,既大大提高了德育的效果,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德育课程资源。

  “现在的德育课本和我们的距离近了,就是身边或者自己爷爷奶奶讲的故事,很好懂,所以很喜欢。”初二学生宋诗桐对记者说,“爷爷奶奶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小白杨中学就把劳动课搬到田间地头去。“我去上的劳动课是收西红柿,一天下来,很累,但很喜欢上这样的课。在地里看到农民伯伯每天都这么辛苦地劳动,有种心疼的感觉。”初一学生吴沁桦对记者说,“自那次后,我再也没有浪费过粮食。”

  学校党委书记邵凌云告诉记者,学校坚持以德育主题活动为重要形式,注重将知识性、团体性、趣味性等融入德育课中,解决了学生“喜不喜欢”德育课的问题。

  让学生受益德育课

  学生相信了,喜欢了,能否入脑入心,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德育是个大课题,静止的条规,空洞的说教,会让德育苍白无力。

  “活动课容易碎片化,因此必须想办法构建德育体系问题。”周忠阳说。为此,小白杨中学利用周边丰富的军垦文化资源,建立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是龙珍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是小白杨哨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了这两个教育基地,德育常态化问题得以解决。

  有了基地,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小白杨哨所祭奠英雄,用小白杨戍边文化熏陶学生、激励学生。

  “爱国,就是要爱新疆、爱兵团、爱家乡。这是我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到的。”初二学生郝文惠对记者说,“在这里,爱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郝文惠说出这段话,让记者多少感到意外,但看看小白杨中学入脑入心的德育,又不那么意外了。“等将来大学毕业,我会回到这里,建设我的家乡。”郝文惠说。无疑,入脑入心的德育课,影响了郝文惠的人生理想和选择。

  “如今,我们的德育课,已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都是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我们把大概念化‘小’、把‘小’化入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去感悟,去体验。这样,德育自然就能够入脑入心了。”周忠阳告诉记者说。

文章评论